张材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把握师生思想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普遍要求和分类指导相结合,提高工作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实践,其在理论渊源上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在历史进程上与中国近现代社会变革深刻交织、在现实实践中有着迫切的发展需求,其形成变化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
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的发展态势在马克思主义不断丰富发展、不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得到深化与认可,将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的趋势融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大势中,更好地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灵活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之中,深化马克思主义对精准化教育领域的指导性作用,提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深度与广度,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要求实现教育精准化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要求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就要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首先,必须占有丰富的感性认识材料,通过对量的绝对积累奠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的基础。扩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内容的存量与增量,满足大学生群体与社会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量。其次,要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将大量感性材料加工,实现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了对大量感性材料的占有,发挥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教育人、引领人的功能,对大量感性材料的加工必不可少。通过对数据信息的捕捉、甄选、加工、传递、储存等方式将大学生的互联网参与从认知活动转化为实践活动,并在实践基础上实现认知的飞跃。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之一。实事求是要求根据事物的本来面目,按照相应的规律探寻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的共性与特性,精准识别不同事物间的联系,针对事物的本质与特征对症下药,提升工作的实效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大学生的现状与特征,在精准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对大学生群体进行精准甄别、精准把控、精准供给、精准评估,形成大学生发展成长精准画像,以实现对大学生个体素质与社会需求的精准匹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趋势不仅要精准把握教育对象,也要精准把控教育过程,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育方法,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精准”的理念进行治国理政,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培养精准思维、精准开展工作,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就是精准思维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1.精准脱贫:以精准化提升脱贫实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中央向全世界的庄严宣告,实现现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就现实功能而言,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脱贫精准化的先入抓手,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力举措,是铺就可持续脱贫的坚固基石,更是脱贫方式变革创新的动力之源。”[1]扶贫要做到扶志、扶智,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促进贫困地区人民在脱贫方式、在子女教育上有着更多的选择。网络助农、“互联网+”、电商直播带货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偏远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在物质上增强脱贫保障、在精神上提升贫困人口素质与受教育水平,以更新脱贫方式阻断脱贫人口的返贫。
2.因材施教:以精准化释放教育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实现教育的精准化,要务必做到对症下药,解决问题。高等教育要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与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大学生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着不同的成长发展需求,精准捕捉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满足其个性需求与期待,并以此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教育工作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精准培养大学生的各项专业技能与专业理论知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注重因材施教,描绘大学生成长教育精准画像,对学生的特长优势进行充分挖掘,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
3.精准防控:以精准化织牢疫情防控网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指出,要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不断优化疫情防控举措。通过不断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和“动态清零”,通过精准化思维为打好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了科学指导。当前我国在新冠疫情防控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彰显了我国新型举国体制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制度优势。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实现对阳性病例的动态清零,精准捕捉各类疫情防控信息,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做好准备。
精准化的理论需要与精准化的实践相结合,每一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理论变革,都是对中国现有的党情国情世情的精准把控,为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提供了理论遵循。
1.第一次飞跃:对中国革命建设事业的精准指导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理论飞跃。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时期孕育并发展起来的,是中国军民克敌制胜的重要法宝。毛泽东思想是党内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对中国革命、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与反思。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近代中国的国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准确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能摆脱贫困。毛泽东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革命、建设时期的实践之中,精准指导人民群众取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并实现了近代中国社会最深刻最广泛的社会变革。
2.新飞跃:对中国国情的精准考量
“文革”后的中国处于停滞徘徊的状态,国家政治、经济、文化都遭受到严重破坏,让中国大踏步赶上世界发展的潮流成了当时的主要潮流。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果断决策,粉碎了四人帮的阴谋,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这既是对当时国际格局的深思熟虑,更是对中国谋求发展的国情的精准考量。实行改革开放是党中央的伟大决策,在这一历史时期,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新的历史飞跃:对民族复兴的精准引领
新的历史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与新时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成果,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准引领中国人民实现幸福生活,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就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奋斗的目标,而当今就是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最接近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时期。中国与世界都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中国在世界的话语权得以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内政外交国防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人民对实现民族复兴更有着坚定的信念。
自五四运动开始,马列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行动上的准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每一次历史转折机遇期做出精准决策,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历史成就。
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在各种纷杂的思潮中坚定不移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精准把握住了当时的历史脉搏,对近代中国的国情有着精准且深刻的认识,即只有发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以暴力的方式推翻旧中国腐朽的、落后的政治、文化与思想观念,才能建立一个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国家。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旧两派的论战中鉴定自身的理念与道路,对当时的中国出路进行反复的比较,最终精准选择了走社会主义道路。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强调革命工作务必做到精准,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的精准理念与措施。在古田会议时,他就曾针对当时党内的各类非无产阶级思想,精准分析了这些思想错误的根源、表现,尤其是准确地提出了相应的纠正办法。毛泽东同志在对当时党内领导干部和全体党员的教育过程中,提出“有计划地进行党内教育,纠正过去之无计划的听其自然的状态”[2],精准纠偏当时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倾向。
在建设时期,国家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后,中国的前进方向成为当时的重中之重。针对当时的“第三条道路”等思想,党中央坚定不移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开展“一化三改造”运动,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变革,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为以后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在这期间,毛泽东同志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系统分析了当时国内各种关系与矛盾,指出:“这十种关系,都是矛盾。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我们的任务,是要正确处理这些矛盾。”[3]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的矛盾,也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建设时期精准施政的做法给予当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深刻的思想启迪,精准分析大学群体的特征与关系,精准把握大学生的发展规律的前景。
在改革开放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文革”结束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百废待兴,中国的经济、文化事业都停滞不前乃至倒退,怎样让中国赶上世界发展的潮流,实现民族富强成为当时中国的重中之重。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果断精准地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推动中国融入世界发展的大局,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之前的面貌。在反思改革开放十年最大错误时,邓小平指出,“十年最大的错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4]。邓小平同志对当时改革开放初期存在的社会思想混乱现状有着深刻的认识,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要着重解决好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的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评价、对教育领域的评价等,精准对标当时全社会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力争既要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又要着力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中国国情,精准把握了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即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反腐、脱贫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得到显著提升。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各领域所取得的成绩为中国人民对实现民族复兴打了一剂“强心针”,是对国内国情的精准把控,既做到保持经济中高速发展,又能维持社会稳定,使得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都得到显著提升。当前世界正处于巨大变革之中,新冠疫情对现有国家的制度进行了猛烈的冲击,各国在疫情中的表现差强人意,国际对中国的防疫模式有了更多的期待与思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刻结合国内国际的现实状况,综合运用鲜活的时事热点案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用主流价值观回击互联网谣言。
互联网时代高校面临新技术、新环境、新时代的新需求与新问题,如何有效化解意识形态领域带来的新风险,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教育引领广大青年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实现精准化的内生要求。
从大数据分析到算法推荐,互联网根据大学生喜好对相关内容进行推送,这种仅凭偏好为导向的信息推送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造成一定的困扰。
1.算法个性推荐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导向性差异
首先,大数据通过对大学生日常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并进行反馈,资本主导下的算法机制追求利益最大化,利用大数据促使大学生对信息产生依赖。在主流价值和金钱利益的天平上,算法极易成为利益的砝码,绑架了用户的信息选择权,垄断了传播权力,使得价值取向跑偏,内容沦为附庸甚至发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5]算法推荐对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捕捉并推送,这种以个性偏好为导向的推荐所生成的内容可能是满足少数人的猎奇心理,甚至迎合部分的不良嗜好,夹杂与主流价值观相左的信息。资本主导的算法机制背后存在西方敌对势力的影响,试图通过信息推送诱导大学生在我国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对政府以及国家制度进行误导。其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价值观占绝对的领导地位。算法个性化的推荐有时夹杂着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互联网如今已成为意识形态交锋的主要阵地,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施策,有效针对网络平台上潜藏的西方价值观,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正向的影响。
2.大数据平台建设助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单纯通过人工操作难以实现真正的教育精准化,可通过数据库建设推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首先,以数据库形成大学生精准画像。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专用数据库与日常行为表现对大学生进行精准分析,捕捉大学生行为动态,形成个人数据库,通过大数据的参照与比对,形成大学生个人发展的精准画像。其次,以大数据平台助力精准教育。通过对社会发展对大学生的需求与大学生个人发展需求的精准对接,通过大数据对大学生进行精准评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网络平台搭载教育信息,并将教育信息传递给大学生,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化教育。电子科技大学成立了大数据研究中心和教育大数据研究所,通过做大、建强、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以平台精准收集、处理、分析并反馈数据,通过一体化平台建设实现互联互通。
3.人工智能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的突破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运用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在更多方面实现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人工智能在大数据分析层面能更快、更精准地找出问题关键点,依据数据筛选甄别其日常信息的输入与输出,进行智能化的甄选与优化,从而指导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精准化。通过主流意识形态为内核的内容推送与灌输,引导大学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情感认同与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深化大学生对民族的内生情感。
当今我国互联网空间的环境是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网络生态,但敌对势力在网络空间加紧对我国的青年进行意识形态输出,试图弱化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权、动摇党的领导地位,抢占意识形态领域阵地主导权已然迫在眉睫。
1.互联网生态的复杂性
青年大学生是互联网原住民,在物质与精神上高度依赖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同时互联网是社会各类思潮的集散地,外源性风险与内生性风险相互交织。首先,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部分不良社会思潮伴随国外资本进入我国,并对青年大学生产生诸多不良影响。甚至部分资本以抹黑历史英雄进行炒作,妄图用历史虚无主义虚无我国政权的权威、动摇党的领导地位、淡化青年的理想信念,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的意识形态的渗透,以西方文化进行和平演变,从三观上对大学生进行渗透。其次,伴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国内相关法律与监管措施仍不健全,部分平台建设存在漏洞,为不良社会思潮滋生提供了土壤,对大学生现有的价值观念产生冲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守好网络意识形态主阵地,精准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与内生性风险的干扰,有计划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2.治理能力与防御体系遭遇挑战
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国家稳定,敌对势力往往通过对特定年份、历史节点、大学生热点敏感话题的包装,借助一些网络平台设题炒作、借机渲染,煽动大学生的非理性情绪。同时,高校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层面存在诸多不足,网络风险化解机制尚不健全,网络舆情应对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对高校的治理能力与防御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则能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提升网络安全意识,牢牢掌握互联网意识形态主导权。
3.意识形态场域斗争的紧迫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做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领域建设刻不容缓。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存在诸多不良社会思潮,西方敌对势力也加紧对我国大学生群体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以此颠覆我国青少年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意识形态的倾轧在互联网表现得尤为激烈,各类言论在社交平台散播,大学生在好奇等心理的驱使下片面追求对事物的了解,缺乏理性的思考与分析,导致大学生理想信念动摇。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历史虚无主义等思想通过包装裹挟西方价值观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渗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事实回击谣言,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新时代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新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顺应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与学科发展的科学要求。
1.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
新时代面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课题,就必须回答“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首要问题。首先,党对高校各项工作实行全面的领导,高校要立足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精准匹配社会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其次,高等教育伴随着社会技术的进步,以往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信息化时代要求,互联网延展了大学生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通过梳理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和分析思想政治工作场景来构筑基于大数据学生画像的精准思政工作路径,借助大数据精准识别学生的学习需求、精准配置相应资源,从而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实现由大水漫灌转变为精准滴灌的育人模式转变。”[6]通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的教育理念的灌输教育,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在人才培养目标、培育方法上进一步精准考量,凭借互联网新技术精准分析学生的发展前景,制定精准的培养方案,促使其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
2.民族复兴中国梦呼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
实现民族复兴出发点与立足点是人,培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要靠每一位中国人民的不懈奋斗,将个人理想信念与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新冠疫情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为世界提供了新的国家治理方式与治理方案,极大提升了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民族复兴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精准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脉搏,针对中国梦的需求着力培养时代新人,增强人民群众对实现伟大复兴的信心。
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引导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外延发展的重要部分,以往“大水漫灌”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再能满足青年大学生需求,通过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将互联网科技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可极大地提升互联网空间治理的效率,营造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同时,利用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可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与途径,打破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时空限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