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静
(云南省昭通市实验中学,云南 昭通 657000)
在多年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下,语文学科的教学盲目重视考试,忽略了很多传统的因素,最明显的就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师生缺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意识,传统文化传播的途径也十分匮乏,外来文化对我国学生的冲击十分明显,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历经几千年的风霜雨雪走到如今,对国民思想教育和国家文化强国建设具有无比重要的作用。想要努力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有效的传承和弘扬,想要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百花园中占有更加重要地位,就一定要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渗透传统文化,在教材资源当中,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因素,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教育成长为更加健全的人。
在高中语文学科知识的课堂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知识,学生不仅会学到专业的语文学科知识,更会学到传统文化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深切感知和体会到传统文化内容背后存在的动人故事。例如,《木兰诗》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到木兰的故事,可以让同学们为木兰的勇气和决心而感到佩服,深入理解什么叫巾帼不让须眉。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语文课堂,还能够提高学生对汉字结构、汉字组词、句子结构、段落组成等内容的学习兴趣,并且学生会将这些充分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当中,和自己的情感结合,创造出优秀的作品。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更容易掌握传统文化知识,并且能够做到将语文知识内容迁移内化,在不断训练中学生自身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得到提高。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高中语文学科知识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要不断地强化传统文化知识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渗透,不断激发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情,在潜移默化的传统文化教育当中,提高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在高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不仅能使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有效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还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学生不断地探索和思考,就实现了传统文化对学生的深度教育。学生在有效把握传统文化知识后,能更好地应用在现实生活中,更能够在无形之中提高自身的内涵和文化修养。
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身上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融合太多的英雄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怀。例如伟大诗人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的“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这些诗句都深刻地表达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民族统一之心。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积极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能够培养学生自身的良好民族气质,还能够让学生在领会传统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不断地成长为具有民族气质的优秀人才,让学生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深刻理解中华民族发展的伟大进程,能够从心底里更加热爱和认同民族文化,积极努力地弘扬传统文化。在当今文化自信的伟大背景下,学生能够用自身的努力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带出国门,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到我国的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百花园当中更加鲜艳。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凭借,是教师进行教学,搞好教书育人工作的具体依据,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思想品德觉悟的重要工具。学生系统掌握知识,一般是从对教材的感知开始,感知越丰富,观念越清晰,形成概念和理解知识就越容易。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多的是需要依据教材来进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一因素,实现在高中课堂上传统文化的渗透。首先,教材里具有许多传统文化因素,需要师生努力来挖掘。例如高中语文课本里有《出师表》这篇课文,教师在讲解该课时,就要着重挖掘课文里蕴含的传统文化因素,让学生深入理解诸葛亮辅佐两代帝王的艰辛,并且要让学生学习到诸葛亮的为人处世智慧,更要触动学生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而动容。在充分挖掘教材里的传统文化因素之后,还应当注意在教材里去融入更多的传统文化因素,整个语文教材里所涵盖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的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教师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去阅读更多的关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把握语文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自行去探索其他文章当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实现语文学科知识在传统文化知识上的高效应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更好地去理解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更加热爱传统文化。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如果仅仅是注重学科知识的传输,那么一段时间之后,学生就会感到厌烦,学生的兴趣就会丧失,这对学生长远的语文知识学习是不利的。因此,为了丰富语文课堂,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活动。而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就可以借助传统文化来开展各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不断提高对学科知识和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更能够让学生在教学活动当中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在无形当中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学习李白的诗歌《蜀道难》,文本节奏明快,铿锵有力,教师可以据此来展开朗诵活动,让学生在大声朗读中深刻感受蜀道之难!而且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有许许多多的古诗词知识,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好这些古诗词知识之后,开展各种古诗文比赛活动,利用比赛激发起学生的胜负欲,学生在好胜心的带领下必然会努力学习好古诗词知识,力求取得一个好名次。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语文课堂上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读书空间,积极努力地为学生提供更加轻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读书活动中阅读更多的传统文化书籍,有效地延伸语文知识内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让学生能够从更多的角度来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开展传统文化畅谈会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所阅读的传统文化书籍发表自己对传统文化的各种见解,大家围坐在一起进行交流,必然会在交流当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心底里激起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我国优秀的传统诗文包含了太多太多美好的东西,“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诗经》所表达的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王维所高唱的大漠的豪壮;“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是晏殊对匆匆而逝的时间的感叹。这些美好都值得学生去热爱。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热爱。对于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述,教师应改进“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机械地听”的方法,而是要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讲解传统文化知识,从而提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高中阶段的学生处在青春期,对于许多的感情都已经有了朦胧的向往。高中语文教材里有一篇关于爱情的文章,那就是《氓》,这个时候学生对于爱情题材的文章往往会有更多的兴趣,教师可以针对这篇文章进行详细的讲解。虽然这是一篇比较悲情的文章,但是仍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这篇文章讲述了整个爱情经历,更是说明了男女在爱情态度上的不同。这篇文章用别样的语言阐述了悲凉的爱情,也表明了爱情的真实性。教师可以在学生学习文本之后,进行拓展。比如说让学生去找到更多和爱情有关的诗,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能够学会用更多的语言来描绘感情,更让学生在寻找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人类迅速走入信息化社会,在这样极其利好的时代条件下,多种媒体技术蓬勃发展,互联网技术更是一往无前,教育作为能够影响人一生的活动,更应当有效地跟现代科学技术接轨,使得教育教学更加方便。今天,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地被应用到教学课堂上,语文课堂教学也不例外,科技的到来给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带来了更好的契机。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渗透传统文化,而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离不开当今的科学技术。在渗透各种传统文化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子屏幕为学生播放传统文化相关的音频和视频,让学生能够有更加直观和立体的感受,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知识十分复杂,涉及方方面面,教师可以在备课的时候将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有效分类,做好PPT,在课堂上更好地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容易一些,并且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有着明确的方向。在学习古诗词知识的时候,意境是无比重要的,仅仅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很难想象到古诗词所包含的意境,毕竟学生的想象力是有限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大屏幕将古诗词的意境以画面的形式播放出来, 将想象转变为了现实,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知识也就更加容易,印象也就会更加深刻。
想要有效地学习文化知识,文化氛围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知识,就一定要积极营造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长期浸染在传统文化氛围之下,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把握也就更加深刻,真正能够做到将传统文化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高中的教室里总是会有着许多的宣传标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宣传标语进行文化氛围的营造,教师可以在传统文化当中选取激励学生的句子来作为宣传标语。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不断地鼓励学生,还可以选择“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宣传标语挂在班级里,学生在抬头、低头之间就能够看到,每次看到就会坚定学生学习的决心,对学生长久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高中阶段是学生最美好的学习时期,语文学科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充分掌握语文学科知识,具备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长远的发展是有着重大意义的。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能够让学生在继承的基础上对文化进行发展,为实现我国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