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路径探索

2022-01-01 07:09张志强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幼教幼儿教师实训

张志强

(河南开放大学 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6)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起因于社会发展的需要、民众的呼唤以及政府的重视和投入的加大。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也蓬勃发展起来,成为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师资的一支重要力量。根据教育部公布数据,2019 年,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的学历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人数为789667 人,专科学历为1773350人,专科学历约为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的2 倍以上[1]。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布点在快速增加,师资队伍的质量保障还需提升,教师职业能力与教育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相矛盾。面对新的形势和社会需求,进一步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能力就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研究现状

(一)关于职业能力概念的研究

随着职业教育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对职业能力的理解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从整合能力职业观、行为主义职业观到结构主义职业观等,给予不同的概念倾向性。归根到底,职业能力是在从事某一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综合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包括职业技能,还包括胜任这项职业活动的其他能力,如职业道德、人文素养、身心健康、专业能力等,是劳动者知识、技能、态度等的整合[2]。它是与对应职业相呼应,是科学的工作和学习方法的基础。按照不同的要求,我们从不同的层面对职业能力进行分类,从能力的组成要素上讲,职业能力包括有关的知识、技能、处事态度和职业经验成分等;从职业所涉及的内容范围上,可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部分[3]。职业能力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随着职业教育和知识的不断更新,人们对职业能力的理解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二)关于职业能力提升的研究

随着社会对幼儿园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亟需提升。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能力不强或缺失已成为影响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当前,学界关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问题的研究主要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提出相应改革建议,其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包括:一是从专业建设角度出发,高校通过完善制度、制定政策、变革教学、提升师资等多举措调整和优化幼儿教师职业能力培养机制。二是从学生发展角度出发,对幼儿教师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培育机制进行探讨[4]。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现状

(一)职业态度不够积极,缺少一定的教育情怀

在职业态度方面,用人单位人员普遍认为,对学前教育工作的热爱是从事幼教工作的先决条件,只有专业素养高的幼教从业者才能感受到专业的乐趣,对工作有更高的热情,对儿童也才能充满爱。但实际情况是不少幼教从业者的职业情感不牢固,对幼教事业的感情投入不够,对幼儿缺少奉献精神和关爱精神,职业的认同感较低。毕业生反馈,从业几个月或一两年,就有了职业倦怠感,缺乏对工作的兴趣和责任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幼教工作中,进而导致幼儿教师的离职率偏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教事业的健康发展[5]。

(二)专业知识内容与实践脱节,与岗位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1.教材内容滞后,特色与创新不足。不少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体系陈旧古板,缺乏灵活性,在教材选择上还采用普通本科院校的教材,没有基于市场需求和专业标准来选择,与培养目标要求有一定差距,导致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理论与实践脱节。

2.教学方式不给力。有部分高职院校缺乏对学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该专业的师范性,在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缺乏系统建构,比如在保教知识与能力,游戏活动组织、环境创设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方面,直接与岗位需求对接还有一定差距。

3.课程设置不合理。在艺术课程的设置方面,一方面存在由于不少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功底基础薄弱,导致开设的诸如钢琴、舞蹈、绘画等技能课程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有些学生存在畏难情绪,甚至放弃了艺术技能的学习,导致走上工作岗位后艺术专业技能的缺失。另一方面,有部分学校在这些艺术课程开设中,只注重了吹拉弹唱等艺术技能的专业性,忽略了在未来工作岗位中如何进行对话,即教育性较为忽视,导致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虽然自己有一些艺术特长,但对儿童的艺术教育有些手足无措,缺乏课堂表现力。

(三)理论学习与实践融会贯通不够,专业化意识不强

专业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在幼儿班级活动设计、反思实践和教研能力方面比较匮乏。在幼儿行为观察、幼儿心理分析、幼儿评价等方面还比较薄弱,理论运用于实践还需加强。另外,由于幼儿的多动与情绪化会给老师工作中带来很多突发问题,不少新入职教师的临场应变能力和现场解决问题能力还稍显薄弱,与家长沟通也存在能力不足,专业化意识还不够强。

我们调研发现,用人单位对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和责任心最为看重,其次才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目前,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普遍职业能力水平未能完全达到行业期望。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培养、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水平,这既是满足学生个人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行业对幼儿园师资需求的需要。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提升路径

(一)增强职业认同感,提升专业素养

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指其主观上接纳认同自己的幼儿教师职业,进而主动投身于所热爱的学前教育事业的一种精神状态。只有建立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具备职业意志,才能认同职业价值,进而在实际工作中产生职业幸福感。

1.利用入学教育,建立专业认同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入学后,专业教师要通过入学教育,进行职业引导。不仅要让他们清楚人才培养的目标、学习过程与方法,还要让他们正确认识幼教工作的职业价值,了解该职业内容对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另外,还要通过入学教育和职业规划课程,了解自身职业倾向性,培养职业兴趣,发展自身兴趣爱好,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建立良好的职业自信,形成较为完善的职业认同感。

2.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体系,提升职业责任和人文素养。第二课堂活动是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兴趣爱好和健康人格,提升责任感。比如,结合区域和专业特色,走进福利院、养老院、特殊教育机构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以技能服务、文化服务、教育服务和义务劳动等形式,将专业知识运用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去,让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责任意识和敬业意识,进而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开办人文讲堂类活动,校企融通提升学生职业情感和人文素养,可以邀请一线幼教名师、园长、知名学者或优秀毕业生走上讲台,把前沿知识和优秀企业文化传授给在校生。通过开展传统文化、科技教育、艺术鉴赏、专业传经送宝等讲座丰富学生人文素养,提升职业情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就业。

(二)优化课程设置,在教学改革中渗透职业能力培养

1.设置模块化课程,注重实践课程。依据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规格要求和用人单位需求,高职院校应在园校合作的基础上,融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基于典型工作任务,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相适应的模块课程体系。比如,可以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和特长教育课程模块,加大实践课程比例,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即“教、学、做”一体化)高职学前教育课程体系。

2.“课岗证赛”融合,推进教学改革。“课岗证赛”融合是指专业设置的课程融合职业岗位的需求、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和技能大赛的赛项内容,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要求对接,目的是构建既有利于学生发展,又有利于学生习得职业知识和技能的课程体系内容,实现高等性、专业性和职业性、技能性的和谐统一[6]。在学科教学中,各任课教师要认真分析资格证考试大纲要求、技能竞赛考核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和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要求,对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把知识点串成“岗证赛”所体现的知识面或线。在课堂教学中,基于工作任务或项目活动形式,把“岗证赛”所需知识和技能进行专门训练和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训相结合,锻炼和检验学生专业能力。

(三)加强实习实训的管理与考核,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1.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有机结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是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校内实训应以认知、操作、实践、提升为主线,建立单项实训、模拟实训、综合实训等内容之间相互衔接的三级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各学科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融合,把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与类型多样的选修课、特长课贯穿整个校内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全过程。同时,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从理念、内容、时间、空间上全面整合,校内依托实践课程,校外对接园所岗位,有效对接幼儿园教师工作的全过程。如有便利条件,可以建立一个园校合作的学习平台,分享一些优秀的教案和幼儿园现场教学实例,建立校内外双导师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结合教学打卡学习,完成相关任务,进行线上指导,促进学生学习[7]。

2.围绕园所需求,精心设计实习内容,最大程度上保证实习目标与结果的一致性。在校外实习中,主要涉及的内容是见习、短期实习和不少于6 个月的顶岗实习。在见习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建立职业情感,感悟专业理念,这一般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安排,进行现场的直观学习,如环境创设、卫生保育、区角活动、活动设计等,在真实情境中建立职业认知,明确努力方向。在短期实习中,比如在寒暑假或者是实践活动周等社会活动中,安排短期目标,理论联系实际,了解儿童心理与成长过程,学会观察幼儿和如何沟通。通过这一阶段实习,加深专业理解,对提升自我有了更为明确的思考。不少于6 个月的顶岗实习可以发现自己的实际岗位操作的差距,综合考察职业操作本领,这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一环。

3.完善实习实训的管理与考核机制。校外实习是学生形成实践性知识、生成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不仅能促使高职院校形成较完善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竞争力,同时也是对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实践的一个重要检验。在实习指导中,在内容安排上分项目督导与评价,建立定量与定性的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学习成果的内化与吸收,实现学生职业能力的真正提升。

猜你喜欢
幼教幼儿教师实训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幼教产业复苏在即,2020年CPE中国幼教展 助企业打好翻身仗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CPE中国幼教展365云展会启动,足不出户采购幼教新品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幼教师资培训班在京开班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