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波
(宁波市慈溪市宗汉街道教育办公室,浙江 慈溪 315301)
按照浙江省幼儿园等级评定,薄弱民办幼儿园一般是指办园规模在5 班及以下,幼儿园等级是省三级及以下的民办幼儿园。《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9》中显示:2017 年教育部门办普惠性幼儿园数量为75553 所,其中乡村41230 所,占54.57%。在2017 年新增的9493 所普惠性幼儿园中,镇区2121 所,占22.48%;乡村6327 所,占67.54%。毋庸置疑,农村学前教育面广量大,镇、乡学前教育仍占大头,薄弱民办幼儿园(以下简称“薄弱民办园”)基本分布在镇、乡级。
浙江省宁波市某镇(街道)区域内共有15家幼儿园,其中公办园5 家。在10 家民办园中,有8 家是省三级幼儿园,平均规模5 个班及以下。在对园本教研的调查发现,公办园及省二级民办园的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活动质量较高,省三级的民办幼儿园园本教研水平普遍较弱,而这些幼儿园占全街道幼儿园园所的53.3%。薄弱民办园的教师人数占全街道幼儿教师人数的37.5%。
针对区域内薄弱民办幼儿园关于园本教研的开展情况,笔者做了一次问卷调查,部分教师采用了访谈形式。本次区域内10 所薄弱民办园都参与了问卷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83 份,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以下几个数据:在园本教研制度方面,57%的教师表示已经建立园本教研制度;在园本教研内容方面,37.5%的民办幼儿园已经有了教研问题意识,能从自身实际问题出发进行针对性研修;在园本教研过程方面,仅30%的教师认为园本教研过程较好,气氛和谐,表示喜欢;在园本教研保障方面,63%的教师表示园本教研没固定时间,频次不高,73%的教师表示园本教研时间持续不足1 小时,71%的教师表示教研组长水平一般,37.5%的教师表示园长参与园本教研。从这些基础数据中可以看出,薄弱民办园在园本教研的管理上存在问题。需要从区域层面的外部力量和幼儿内部的自身力量进行统筹、整合,实施合理、高效、可操作的管理策略,以此提升薄弱民办园的园本教研质量。
园本教研是以园为本的教学研究,以教师为研究主体,将教学和研究相结合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1]。薄弱民办幼儿园师资力量薄弱、幼儿园不仅内部支持力度不够、还缺乏外部支持。因此,必须在辖区内想方设法提升薄弱民办园园本教研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规范幼儿园开展有质量的园本教研活动,借用外力为薄弱民办园牵线搭桥。同时,整合内力,规范制度,确保园本教研有序开展。
方法一:牵线搭桥法。区域内教育办公室出台《辅导园园本教研结对辅导机制》。联手区域内的公办园,在充分了解各薄弱民办园的定位与需求后,实施公办园与民办园结对联手,开展全方位辅导。区域内的每所公办园根据园区规模大小与1—2 所薄弱民办园开展结对帮扶。利用结对联动机制,辅导薄弱民办园规范开展园本教研,充分挖掘各民办园的潜力和资源,也让民办园享受公办园优质的园本教研资源,谋求共同发展。
方法二:内部整合法。制度建设要围绕“创新务实”,转变教师原有思想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教研的热情[2]。在公办园为薄弱民办园提供制度范本的基础上,薄弱民办园进行园内教研相关制度的内部整合,制定与完善符合幼儿园自身实际的可实操的教研制度,如园本教研工作制度、园本教研考勤制度、园本教研学习制度、园本教研观摩制度、园本教研档案制度等;同时,整合对园本教研开展情况进行评价的相关制度,如园本教研活动的监督与评价机制、园本教研考核积分细则等。民办园以务实的态度通过行政管理等方式执行各项园本教研制度,让制度落地,让教研规范。
薄弱民办幼儿园的教研内容缺乏目标性、教研问题缺乏系统性、教研成效缺乏专业性的问题一直存在[3]。如何解决?关注儿童的需要和兴趣是选择教研内容的重要指标。“儿童为先”是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立场。那么,内容的选择就是一个慎重的过程,需要组织者细细审视、反复斟酌。
方法一:求真务实法。因为民办幼儿园师资相对薄弱,在自己的课程架构上缺少一些思考,再加上对公办的、特色的高一级别的幼儿园处于一种模仿心理,民办园在学习之后往往喜欢照搬照抄,这样的模仿脱离了幼儿园的实际状况,反而会让教师摸不清方向,效果适得其反。因此,薄弱民办园的园本教研内容应该基于实际工作中的真问题,立足于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
方法二:取长补短法。为了使园本教研能解决民办幼儿园的真实问题,真正为幼儿园的发展服务。民办园首先应该考虑“补短”,即围绕实际问题、困难进行查找,然后筛选出有价值的作为园本教研的内容展开;其次可以考虑“扬长”,即围绕幼儿园自身的已经有一定基础或一定长项的内容展开园本教研。
园本教研为教育实践服务,更为教师发展服务,让每一位教师都从中获得专业成长是园本教研开展的目的之一。
方法一:层层递进法。一些民办园把教研活动变成了任务布置或说教,这就容易让教师厌倦,失去专业成长的内动力。为了让教师“走进”教研,笔者采用“多学—多动—多实践”层层递进的方法,边扶边导。多学就是搭建平台,让结对的薄弱民办园参与公办园园本研修的观摩。多动就是多互动参与,表达自己的观点。让民办园教师真实感受有质量的园本教研的过程,感受真教研、真现场,从中有真体验和真收获。多体验就是在感受过、参与过辅导园的优质教研后,要学以致用。薄弱园可以在辅导园的参与式指导下,尝试开展自己园区的园本教研,在模仿中规范教研行为,呈现规范的、有质量的园本教研。
方法二:榜样铺垫法。教研最珍贵的不是形成某个定论,而是不断思考、不断质疑的行动本身。这就需要教师有思维的碰撞、有主体意识的表达。教研的质量就体现在“说”上,如何说?就需要学样,就需要铺垫。每一次研讨以“分享、互助”为主旨,营造轻松愉悦的教研氛围,提高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实现教师创生性知识的建构,帮助教师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4]。让敢说、能说的教师先分享,旁观的教师在每一次的倾听与反思中,学习别人如何表达观点。为了让教师“会说”,还可以提前铺路。在每一次的园本教研中,组织者可以提前帮助教师理清研讨思路,然后让教师带着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参与研讨。这样,教师们在每一次研讨中会有切身体会、有收获,有助于教师激发并运用教研的成果来指导自身的工作。
为更好地指导区域内薄弱民办园有效开展园本教研,促进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针对民办园的园本教研保障机制,运用多种激励方法。
方法一:目标激励法。园长是教研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园长与教师必须对幼儿园发展愿景有共识,这是各园切实助推教研工作展开的原动力。幼儿园从领导层到全体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其中。园长作为一个幼儿园的领头雁,必须对幼儿园的发展把握准确方向、做好统领工作,通过目标激励,使园本教研为教育实践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让每名教师都从中获得专业成长。
方法二:专家介入法。区域层面建立园本教研视导机制,以视导促问题解决,以视导提教研质量。笔者区域内有兼职教研员两名,依托兼职教研员及其骨干团队对薄弱民办园的园本教研工作定期开展视导。视导团队通过入园跟班调研、教研现场把脉、教研档案资料检查等考核,整体评估各民办园的园本教研开展情况。通过园本教研专项视导,激励薄弱民办园的园本教研规范、有质量地开展,促进教师成长的同时,提高区域整体保教质量。
方法三:培训激励法。薄弱民办园由于人员配备紧张、办园规模小等问题,一般幼儿园的保教主任承担着园本教研的具体工作,充当着教研组长的角色。她是教研工作落地的执行者,是教研团队建设的凝聚者,也是教研活动组织的管理者。在具体的教研活动组织过程中,她要善于引发思考、提炼问题、激发辩证、组织操作、归纳小结。所以,教研工作不等同于幼儿园的常规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于绝大部分民办园教研组长来说,专业基础相对薄弱,更需要有时间安心学习、静心思考,才能有能力引领他人。为此,笔者依托区域内公办园组建教研管理队伍,制定《民办园教研组长培养计划》,组织外出学习、购买网络课程实现资源共享、观摩优质园本教研活动等,所需经费均由区域内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中开支,以此来提升教研组长对园本教研的组织能力、创新能力,提升民办园教师的专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