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创作主体迅猛发展成因探析

2022-01-01 06:18楠,韩
关键词:个人主义网络小说网络文学

张 海 楠,韩 磊

(1.甘肃广播电视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2.甘肃省图书馆 历史文献部,甘肃 兰州 730030)

北大邵燕君教授曾在答记者问时,反问记者“你说当下最主要的文学是什么?有1400万创作者、4亿读者的网络文学,难道不是当代文学吗?”[1]邵燕君近10年关注研究网络文学,最重要的贡献就在于她试图把网络文学(主要是网络小说)纳入当代文学的范畴之内。这个结论解决了长久以来网络小说创作者和研究者纠结的问题,即他们的写作和研究到底是否有意义和价值。从1998年蔡志恒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中国网络小说开始了出人意料的迅猛发展,到今天的创作者人数达到1400万,仅用了21年。本文的关注点即对网络小说创作规模如此巨大形成原因的探讨。

一、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发展与商业开发的有效结合

网络技术打破了传统纸质媒介资源的局限性,无地域性限制,进而超越时间空间限制。网络文学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几乎同步。国内最早的网络文学网站被大多研究者追溯到1997年由美籍华人朱威廉创办的“榕树下”中文原创网络文学网站。与其同时的许多文学网站,大多原创性不足,网站经济来源仅仅限于广告收入,并且这时的网络文学网站整体版权意识都非常淡薄,这些都对网络文学网站的可持续发展和网络文学的发展产生阻碍,比如“黄金屋”“卧虎居”“文学城”等等。很快,世纪之交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波及到这些本来经营不善的文学网站,很多网站纷纷转向与实体出版单位的合作,以维持其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很多文学网站也随之关闭或不了了之。

正是网络文学网站初期的这种发展状况使得有识之士意识到免费模式绝不会促进网络文学网站与网络文学的发展。对网络文学网站免费模式进行变革的当推原本籍籍无名的“星骸原创文学网”。这个网站从建立初始就以盈利为目的,并不避讳金钱对纯文学的“污染”。2002年网站通过VIP阅读提成实现了第一次文学网站的网上阅读收费,但是这个网站在大好发展趋势之下却没有把握住契机,它忽略了作为文学网站生存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终极原因,那就是文学作品的质量,上线很多粗制滥造的作品,对作品质量不重视,最终这个网站也失去了它本来可以在网络文学历史发展历程中写下辉煌一笔的机会。

就在这时,一个现今已享誉全球的文学网站开始网络文学的收费经营模式,就是“起点中文网”。起点中文从2003年10月正式开始对VIP会员进行订阅收费。网站提供作品一般开头几章免费,如果大数据统计这部作品的点击量大幅提高,那么编辑就会把剩余章节设置为收费,收费标准以字数和文本的质量为参考,同时参考点击量。与此同步,起点中文给原创作者按照2分钱/千字并乘以点击量(IP数)的稿费制度支付费用,这个付费制度后来几乎成了整个网络文学的行业标准。起点中文开创的这套网络文学网站运行模式很快被其他各文学网站效仿,阅读收费进而成为网络文学网站盈利的主要模式。网络文学网站并未因收费发展受限,反而开始了出乎所有人意外的大发展。

网络技术改变了整个社会及人类的生存状态,绝非夸大其词。对网络文学来说,只要作者把他的文字上传,全世界的读者就可秒读,即瞬间读者就会看到上传文本。传统纸质书籍和网络文学的传播速度根本没有可比性。这种差距如果实体化就是成本,就是金钱,就是巨大的经济效益。

在传统书籍和网络文学的这种对比中,很多大财团以其敏锐的经济眼光与专业素养及时看到了网络文学潜在的经济效益与巨大市场,他们迅速抓住时机开始投资网络文学市场。2008年底盛大集团宣布成立盛大文学,很快盛大文学收购了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网、小说阅读网、榕树下、言情小说吧、潇湘书院六大原创文学网站以及天方听书网、悦读网、晋江文学城(50%股权)。并且开始了与一线作家和网络大神签约的经营模式,其中包括韩寒、于丹、安意如、蔡康永等人。2015年3月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整合成立阅文集团,由此网络文学开始了又一轮新的飞速发展。阅文集团从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在线业务+版权运营双轮驱动,从而建立作者、读者、网络平台继而开发IP价值链以期共赢的良性产业生态圈[2]。从2015年到现在,网络文学早已不是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一部网络小说而已,现实的情形,一部网络小说发布,如果迅速吸引读者,作品一旦完成,相关的IP产业链就会立刻开始运转。同名网游开发、同名影视作品制作、同名动漫编制在强大的财力支持下会迅速同步展开。而相关产业链生产一旦成功,反过来就会进一步促进网络小说的大卖,并且同时提高小说售价。

这一网络文学及其衍生产业的良性发展是网络技术和商业开发经营完美结合的表现,没有强大的财力支持,没有有效的经营模式,今天就不会有1400万的网络小说创作者;如果没有网络技术的大发展,也不会生成网络小说与传统纸质文学的巨大成本差异,进而形成巨大的市场。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发展与商业开发的有效结合是网络小说仅仅用了21年就发展到如此庞大的创作人数的首要因素。

二、个人主义思潮在国内的二次崛起

个人主义一词是19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托克维尔首次提出,这个概念在他的代表作品《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对美国整个社会制度的观察和总结时使用到的。他认为美国的政治制度给予公民高度自由,并且促进了经济的巨大发展,由此使美国公民享受到当时世界上最高的物质文明成果,也因此美国的发展和欧洲的发展模式分道扬镳。我们由此可以推断出个人主义思潮真正的起源在于美国。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的利益,并且把个人利益与国家政治、经济,甚至社会伦理道德关联,强调个人为先,以个人为中心来关照外部一切事物、关照世界。个人主义主张尊重个人的价值,反对权威进而反对一切对个人的外界支配,人为己而生为己而活。

与此相反,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以血统为基础的宗法制度。从西周开始到清朝结束历时大约三千年,如此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宗法分封制到封建中央集权制,然而整个社会的基层组构模式却是变化不大,也就是说几乎一直是以宗法制度为基础。最初家是指大夫的封地,渐渐家国对举互文。再后来“家天下”,我们都知道这是说禹以后的君王把天下当做了自己的“家”,也即把天下作为自己的私财。这里的家很容易被我们现代人理解为现代家庭的概念。实际上古代中国“家”的概念往往是指一个家族。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政治伦理模式下,古代中国民众是聚族而居,这一族相互守望,尤其是科举时代,一般寒族士子考取功名往往依赖的是全族之力。由此生发出的中国传统意识中,个体是被弱化的,小我是被忽视的,全民注重的是大我、是国家、是君王、是家族、是父兄,我,是不被重视的。这也就是三纲五常的政治伦理模式得以延续几千年的最基本的依赖。

中国历史进入清朝末年,列强用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封建壁垒,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变革。西学东渐、洋为中用是当时的有识之士救国救民之理念,由此也引进了西方众多的现代思想,其中就有个人主义。个人主义在那个时代被当时许多青年所认可,并在此后长达二三十年的时间内,都是被作为反封建礼教的武器使用。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众多原因个人主义渐渐被鄙弃,大我情节返潮并迅速被全社会认可。但是这种情形在改革开放之后又再一次被打破。我们和西方的交往几乎全面开放,经济领域和西方的合作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最重要的途径和依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观念兴起之后,文化交流已经成为必须。随之,个人主义思潮再次进入国民视线,并被80后,尤其是90后迅速认可。前文已提到个人主义真正的发端就在美国,试问80后90后哪一个不是随同好莱坞大片一起成长,即便是70后追随好莱坞大片也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

返回网络文学话题,从年龄阶段分布来看,网络文学的创作者总体来说跨度比较大,但是在1400万庞大的创作主体中30岁以下占比超过7成。该材料来自网络2018年的统计,以30岁为例的话那就是1988年出生,而30岁以下那大部分就是90后。此外20岁的网络小说作者的占比也已经超过10%[3]。也就是说将近80%的网络小说作者都是90后生人(包括00后)①,而这一部分人,正是新时期个人主义思潮的忠实拥趸。这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的可谓淋漓尽致。

首先以几位网络大神的作品为例分析其作品背后隐藏的个人主义认同感。《诛仙》的情节大家非常熟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其主题,这部小说情节波澜起伏、气势恢弘,由此引发阅读盛况,进而相关链接产业的开发也非常成功。主人公张小凡,无论是从草庙村到青云再入魔进入魔界,奇幻的人仙魔场景的变换,正是这种绮幻性吸引了海量读者,成就了萧鼎网络大神的地位。不否认这部小说的可读性,本研究只是想指出在张小凡成长的历程中,作者始终关注的就是张小凡,周围的幻境其实和张小凡的发展没有多少必然的因果联系,太多偶然构筑了他的成长模式,这种偶然在现实中存在的可能性太小,但是萧鼎就是有自信让阅读者忽略这种虚幻性,反而觉得它真实无比,这种自信就是个人主义的彰显,事实证明他非常成功。这种成功迅速感染了大批网络作家。这也是网络小说创作现今类型化创作模式的起源之一。而这种模仿背后同样是个人主义的支撑,我以我为中心,所有人都没有权利来制约我。今何在的《悟空传》对于《西游记》的道德理想主题以及价值世界进行了颠覆和解构。这种解构,更接近于六朝时期诗歌创作领域的拟古传统。在拟古之作中,作者和被拟者,无论是其人还是所拟对象事物,从心理层面产生了“同情”,这个“同情”不是怜悯而是“同其情”。以当下之我的所有际遇、情感去感悟被拟者的心路历程,与他产生情感共鸣,“巧构形似之言”从而以最深刻的自我自信去经他所遇、验他所感,以深邃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去攀登超越他。这正是高度的个人主义的表现。当然,所有创作都是个人主义的,如果没有个人主义也就没有文学的绚烂多彩。但是,笔者想指出的是网络小说作家的个人主义是超越我们一般写作概念中的个人主义的。这种个人主义更多的是关注自我关注我的世界,外部的世界与我是不相关的。这和浪漫主义的个人是不同的,屈原的神游九天、魂魄出窍,但他的关注点始终是他的祖国;李白的蜀道再凌厉再突兀,他表达的是他对现实的不畏之心;郭沫若更是有一颗热烈的关注现实之心。

类型化是当下网络小说的主要创作模式。以女频重生文为例,大致模式就是有仇报仇有怨抱怨,这些都可以被接受,因为这符合一般人性的真实状态,孔圣人都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何况凡夫俗子。但是抛开这些,让人接受不了的是几乎所有重生的女主都会有一个好得不得了的结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世一生一双人!多么理想化的结局啊!不要说小说中大多数涉及的都是古代世家大族,娶妻纳妾即为常态,《红楼梦》就是典型例证。凭什么就有这么多的重生女主都能获得这么美好的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结局呢?在这个现象背后除了作者的美好期望之外,作者具有的强大的想彰显自己的美好、自己的独特、自己的强大,个人主义不是内在的重大因素又是什么呢?穿越文也大致如此,不同的是女主是由现代穿越到古代而已,但其他情节结构与重生文大致相同,尤其表现在结尾上,无他,“一生一世一双人”!

80后由于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给予的关注度过高,再加上时代政治文化背景,造就了他们的极度敏感并强大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在其写作中被作者不自觉地内化为文学认识和文学观念,而这些物态化为作品,使我们能一窥其心。网络作家们觉得他/她们能够把控一切,甚至把控另外一个独立个体存在也就是另一个人心,这在现实中是多么不可思议,但是它就在这些网络作家强大个人主义意识的支持下变为文本现实。这不是浪漫主义的另类表现形式,也不是古代才子佳人小说的延续和发展,只要对两者细致比较就会发现,才子佳人的美好结局往往借助的是外部力量而非女主的个人能力和魅力。

三、对传统精英话语权的颠覆

在对网络小说展开研究之前应该对小说主要是中国小说这一概念做一简单釐清。现代小说的概念源自西方,是近代才被引进中国的,但是“小说”一词在中国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庄子·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其意义却不是指我们今天而言的一种叙事类文学体裁,而是指琐碎的言语。

到了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出现了“小说家”,即“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班固的小说概念与今小说概念已有部分衔接。从宋代开始,中国叙事型故事类文学作品开始有了文言和白话的两大系统分野,两者按其发展轨迹各有代表作品不断问世。如此发展至近代,始与西方小说概念结合,并通过这个概念来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与创作。这便是小说研究在中国的大致情形。我们现在要区别的是,小说的创作在今天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进行的,只要拥有语言表达的才华或者能力,尤其体现在网络小说作者身上。但是,这在中国古代绝非如此。即便如班固认为创作小说的人是“稗官”这一稍带歧视的说法,我们却不能以今天的眼光去关照“稗官”这个被班固带有轻视色彩的小官,那都是饱学之士,即士、大夫一类的人。如《搜神记》的干宝,做过晋元帝的佐著作郎后升任散骑常侍,那时的散骑常侍还不是后世的虚职,是真正的皇帝近臣,是有实权的皇帝的顾问,并且还奉命修编国史。《世说新语》的作者刘义庆是刘宋武帝刘裕的侄儿、长沙王的二儿子,担任过秘书监,并且掌管国家藏书。我们熟悉的唐代小说的代表唐传奇,很多都是“行卷”的产物,就是士子们在考进士前创作出来先行投递给王公大臣们展示自己文采的东西,所以作者绝非一般人,他们虽已不是班固总结的“稗官”,还没有官身但是他们很可能就是未来的官吏,他们饱读诗书以科考取士为目的,最需要注意的是他们都是儒家文人。宋代的话本也许是个例外,他们大多是说话的底本,但是作为其模拟之作的《三言二拍》却被今天中国古典小说的研究者所重视,其作者冯梦龙和凌濛初,都是出生名门世家,祖辈都有出世任官的经历,这二人虽多年科考未举,但他们都是正统文人并且饱读诗书。再往后的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不论是贵是贱、是富是贫、是穷是达,相同的是他们都饱读诗书,而且是正统的儒家文人。

以上所述这些人,从小接受儒家正统思想的洗礼,“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信仰内化于他们的血液与灵魂,他们的作品即便是我们今天以小说家者流去看待,也与我们今天的小说家的创作目的是有区别的,区别之一就是他们把儒家的经世济世的政治理想寄寓其中,这种情形到了五四时期的新文学作家也没有大的改变,五四时期很多文学家同时或者说首先是学问家,比如闻一多、郭沫若、朱自清、鲁迅等等,他们绝非单纯的文学家。到了新中国这种情形其实并未深刻变化,很多作家首先是受到良好的教育,有很好的文化文学素养,或者说他们首先是知识分子。

作为精英的代表,他们的作品和今天的小说的阅读对象是不一致的。新中国成立时的文盲率大概是80%,所以,即便是这些以救国救民为目的,以唤醒民众为创作目标的五四作家们,他们作品的阅读对象有多少是普通民众呢,客观条件已经限制了他们的主观愿望,他们作品的阅读对象其实在全国总人口中的占比是很少的,他们的阅读对象和古代小说的阅读对象大致相同,那就是有文化的人或者说和他们同样也是社会精英。不同的是,在封建时代,这种阅读对象是创作者们刻意针对的,也就是说封建时代的作品本来就是为社会精英准备的,而五四时期的作家们在主观上是为普通大众创作,但在艰难尴尬的现实面前最终客观上其作品仍旧成了精英们的案头读物。

但是这一状态到了网络小说时代被网络小说创作者完全改观了。网络小说作者们首先关注的往往不是儒家经事济世的创作目的,他们首先关注的是个体的生存。前文已经提及文学网站对作家的付费制度是网络小说创作人数能在21年内迅猛发展的首要原因。高质量可读性强的网络小说吸引海量阅读带给作者可观的经济收入,这对所有从事网络小说的创作者来说都具有无限魅力。他们只要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文字功夫)就可能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甚至能够获得一般人无法想象的丰厚的物质回报,网络大神的天价稿酬正是他们不二的楷模。网络小说创作的门槛说低不低,但也绝不比传统纸质读物的发表难度高,只要你的作品有读者接受,有人读,就能获得稿酬就能解决温饱。

网络小说作者以高度的个人主义为最核心的意识形态,关注自我的表达,关注内心世界的剖析,关注自我的生存状态。这种创作动机和目的与当下的阅读群体的身份、阅读需要意外的契合。

阅读网络小说的主流群体并非社会精英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普通民众。他们和网络小说作家是同时代的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网络作家相对接近。他们没有传统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意识,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我,同样是个人主义彰显。在这种背景下网络小说更对他们的胃口,更符合他们的阅读需求。同时,网络技术的影响已经深刻地改变人们生活形态,所有生活必需品的获得都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书店已经不是他们获取阅读文本的场所,这一切在网络小说那里获得完美解决。

在网络创作需求和阅读需求表象之下掩盖的是对传统精英话语权的极度不满,这种不满绝不是一星半点三两个人的潜意识,它是一个时代的普通小人物对绵延几千年传统的不满。网络小说作者以自己的创作打破了这种传统,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网络文学神话。这个神话到底有多大,影响到底能有多远,今天我们谁都无非给予一个定论,但是伴随它而产生的1400万的创作主体,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庞大群落。我们绝对不能忽视它,因为它的影响面太广,即便厚度不足也值得我们去研究它。

【注释】

①此处主要是表明个人主义思潮在80后、90后中占比很大,相应的网络作家持有此观点的人数也非常大,但是并非说早于80后、90后的网络作家中其个人主义思潮就不彰显。

猜你喜欢
个人主义网络小说网络文学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反对个人主义做合格共产党员
当网络小说逆袭之后……
50 SHADES OF ONLINE LIT
网络小说变身影视剧身价猛涨
概念起源时间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