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与公共环境之间的关系探析

2022-01-01 06:18
关键词:设计者雕塑统一

万 学 汇

(兰州文理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周围环境的改善。雕塑作为装饰、美化环境的首选,成了公共环境建设的一大亮点。所谓雕塑,是指设置在道路、广场、公共绿地、公园等场所中的室外雕塑,它在美化环境、思想宣传教育、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等方面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雕塑大致可以分为纪念性、主题性、装饰性、娱乐性、宗教性五类,而无论哪一类雕塑作品都要与其所放置的公共环境相协调,这直接影响着雕塑作品之美的展现,影响着人们观赏的效果。因此,在设计雕塑作品时,要强调雕塑主体与公共环境的有机融合、协调统一,讲究整体环境的审美效应[1]。近年来,我国在雕塑设计上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对雕塑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解决,但涉及雕塑艺术与公共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因此有必要从雕塑艺术与公共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雕塑设计的原则与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一、雕塑艺术的特点

雕塑是一门公共艺术,主要放置在公共环境中,如广场、绿地、公园等场所,以自身独特的艺术形式,给大众以视觉美感、思想教育、文化熏陶。具体来说,雕塑艺术具有四方面特征。一是公共性,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雕塑具有公共性的特点,它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放置在公共空间中供社会大众所欣赏;二是环境性,雕塑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空间的一部分,可以对周围环境起到改善、调节、美化的作用,同时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2];三是艺术性,雕塑的艺术性很强,将其放置在合适的地方,可以丰富城市景观,装点出城市最美丽的一面,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四是视觉强制性,雕塑艺术是放置在公共空间中的,容易形成视觉焦点,具备一定的视觉导引性,因此人们只要在公共场所中活动就不可避免地要面对雕塑作品、欣赏雕塑作品,这就使雕塑有了视觉强制性。

分析雕塑艺术时还需要考虑到,雕塑按照其使用功能的分类可以简要地分为以下几类,其中包括了:第一,主题性雕塑,主题性雕塑主要是通过雕塑来反映一定的故事,既可以反映出时代发展,也能够反映出历史潮流变化。多数情况下会利用象征等不同的方式展现出雕塑所本身想要表达的情感,其语言非常丰富,反映了特定的某一个内容,比如说城市的环境或是历史故事、时代潮流、历史思想等内容。这种主题性雕塑本身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并且数量较大,要求所处的空间要占据主导的位置,其最终的目的是发挥出聚焦和统帅的作用;第二,纪念性雕塑,纪念性雕塑则与其他的雕塑存在着非常大的区别。其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纪念历史或者是纪念某一个重要的人物,对某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展现。纪念性雕塑更多的是对于历史的体现。纪念性雕塑多数情况下展现给人的感受是非常宏大的,给人非常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们始终铭记着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或者是让人们记住一些为国家、为民族付出重大贡献的人物。这些都属于纪念性的雕塑;第三,互动性的雕塑,其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通过人与雕塑的互动,融合成为一体。其主要的作用是娱乐性和实用性,增加了人作为主体的参与性。互动性雕塑与主题性雕塑、纪念性雕塑不同,更需要人作为主体去参与到雕塑中,以此更好地展现出雕塑本身的艺术价值,让雕塑具有完整性。比如说,制作了一个珊瑚形状的雕塑,并让孩童在其中嬉戏爬行,这就会与雕塑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互动性雕塑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让整个雕塑变得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让画面生动且形象,让人们感受到该雕塑所要传达出的内涵,整体的画面非常丰富、生动,最终表现出了雕塑自身所想要传递出的思想感情与艺术感染力;第四,装饰性雕塑。该类雕塑主要是利用对称、渐变、反复、均衡等各式各样不同的手法,其目的是为了在雕塑的形式外能展现出装饰的目的。在雕塑使用的过程中包括了概括性、寓意性、象征性等不同的表现手段,这是城市雕塑中最常见的一种。装饰性雕塑造型虽然趋于写实,但是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写实。多数情况下,装饰类雕塑会放在城市中的公园、绿化带、街道等不同的位置,利用形象化,艺术化的手法,将雕塑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表达出来,给人的感觉是具有强烈的现代美感和创造意识,能完全满足人们对于审美的需求。装饰性雕塑也凭借其独有的造型美,引导和突出空间环境,成为了人与环境在情感交流中的重要媒介,进而真实地展现了环境与艺术上的统一与协调;第五,标志性雕塑,标志性雕塑主要是指树立一个独特的形象,更多的是发挥了雕塑本身所具有的说明性功能。这些雕塑的形象非常优美,可以说是雅俗共赏,具有深远的寓意。有的则是简单易懂,其整体给人一种含蓄、生动的感觉,是一个城市的标志,也是城市在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性雕塑更多的是为了展现一个城市的发展,或者是作为一个城市标志,可以让人们感受到这一城市的发展方向、发展内涵等不同的内容[3]。

二、雕塑艺术与公共环境结合的重要意义

雕塑与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融合、互为补充的,雕塑能够让整体的环境给人一种舒适的感受,并且与该地区的人文环境、历史相融合,既有表层关系,又有内在联系。在选择雕塑、设计雕塑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雕塑本身的尺寸、色彩、形态等不同的内容,要在内容、主题上与内在要素产生联系,进而与空间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性,这也是雕塑与空间之间的最重要联系。在对表层要素进行分析时,城市雕塑本身是一门空间艺术,它和城市空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创作的基本点就是要与这个城市空间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雕塑给人带来的第一印象是表层要素,可以让人们通过雕塑,感受雕塑本身所想要表达的内容和内涵。而雕塑的形态、尺寸等内容则受到了城市空间、环境等各式各样不同因素的制约。为此,在整体对比和创作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高低、色调等不同的对比,使得城市雕塑与城市空间环境产生非常有层次的感受,运用不同的对比手法烘托出整体的韵律感。雕塑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城市的布局来说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雕塑可以美化环境,烘托环境气氛,反过来,环境也可以凸显雕塑,使雕塑成为环境的一部分[4]。因此,雕塑艺术与公共环境的结合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雕塑艺术与公共环境的结合是雕塑作品成功的关键,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雕塑作品的魅力。现今,雕塑已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品,其创作还必须与景观规划相结合,只有雕塑的建设与创作与其将来放置的公共环境相适应、相符合,即达到协调统一,所创作的雕塑作品才是成功的,才能更好地展现雕塑的艺术之美。

其次,雕塑艺术与公共环境的结合有利于美化环境,改善环境。雕塑是公共环境的一部分,与公共环境是否协调、统一,直接关系着环境能否给人以美感。与环境相协调、统一的雕塑能为公共环境增添美感,给观赏者带来极高的视觉美感。相反,与环境发生矛盾的雕塑,不仅不能展现出自身本来的美,还可能会造成公共环境的视觉破坏。可见,雕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装饰了城市景观,提高了公共环境的质量,使人们获得了更好的视觉美感。

再次,雕塑艺术与公共环境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艺术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增强人文气息,提高审美情趣。公共环境是雕塑展示的载体,同时雕塑美化了公共环境,二者互为主体,是互相依存的关系。雕塑作品除了外观美外,也记载着城市的变迁,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与环境相结合,实现雕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更能凸显人文气息,渲染文化氛围,以鲜明的视觉形象给观赏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

三、雕塑设计原则

雕塑作品与公共环境协调统一,才能体现雕塑的公共性、环境性、艺术性,公共环境也才会因雕塑而增光添彩。在设计雕塑作品时,设计者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将雕塑作品与公共环境相结合,实现艺术与环境的协调统一,为观赏者提供最好的视觉效果。

(一)整体性原则

在创作雕塑作品时,设计者要注意雕塑与公共环境的整体性关系,考虑到雕塑所在的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经济基础等各方面的因素,使雕塑与所处的环境协调统一。只有这样,将雕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才能更好地展现雕塑本身的美,更好地凸显环境之美。

(二)关联性原则

雕塑与公共环境之间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设计者不能单独设计雕塑作品,应该将雕塑艺术与周围环境相结合,从雕塑对周围环境的视觉效果影响和周围环境对雕塑的视觉效果影响两个方面出发,进行雕塑设计,使之与环境和谐统一[5]。

(三)层次性原则

层次性是雕塑设计应该遵循的又一原则。空间的构成都是有层次性的。有层次性的空间布局能给人一种错落有致的感觉,相反,无层次性的空间布局会给人一种凌乱感。因此,在设计雕塑作品时,设计者一定要考虑其与所在空间的布局,使之层次更加合理,主题更好地凸显出来。

四、雕塑艺术与公共环境之间的关系

雕塑艺术与公共环境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关系,基于这种关系,设计者必须从雕塑与公共环境关系的整体性、地域性、和谐性、时代性出发,设计雕塑作品,实现雕塑与自然环境、建筑环境、人文环境的协调统一。

(一)雕塑艺术与当地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山、水、树木等自然风貌。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地形特征和植被系统,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雕塑置于室外就必然与外部的环境产生关系,并受其制约。在设计雕塑作品时,应充分考虑到自然环境,在材料、颜色、尺寸、风格方面做到与自然环境相符,使环境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相辅相成,实现雕塑艺术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首先,要注重材料的选择。材料是设计雕塑作品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因为雕塑本身的材质美需要通过材料来展现出来,而且不同材料的选择给人的视觉效果是不同的。近年来,雕塑作品的材料选择范围越来越广,为雕塑与环境的完美契合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设计者在设计雕塑作品时除了要考虑所选择材料与雕塑本身的主题、风格相融合外,还要注意所选择材料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通过合理运用材料来与环境更好地交流与沟通,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6]。其次,要注重颜色的选择。颜色的选择对雕塑设计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自然环境相当于一张画的背景,而雕塑的颜色应该与背景相称。因此,在设计雕塑作品时,设计者要结合雕塑放置的公共环境,合理选择雕塑的颜色,切不能选择与环境不相称的颜色,导致雕塑与周围环境不相容,看起来突兀。再次,要注重尺寸的选择。雕塑的尺寸大小也与周围环境要协调。雕塑过大会把整个空间都充满,给人一种很拥挤的感觉;雕塑如果过小,就可能被人们忽视。所以,在设计雕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雕塑尺寸的大小,从观赏者的审美心理出发,结合周围的建筑、地面实际空间进行设计,使之与周围的空间环境达到和谐的视觉效果[7]。同时,把握好体量与空间的关系,研究多种角度与距离的视觉效果[8]。再次,要注重风格的选择。不同环境中的雕塑应有不同的风格,并且与环境相协调。这是优秀雕塑作品的基本要求之一。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这方面,以空间为依托,结合周围环境,设计雕塑作品,使之形式结构和风格与环境相融合。

(二)雕塑艺术与当地建筑环境之间的关系

雕塑作品的风格要同当地的建筑风格相统一,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设计雕塑作品时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建筑环境。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有不同的风格,不同地方的建筑也有不同的风格,设计者应充分考虑雕塑作品放置的建筑环境,结合建筑环境的审美风格,设计出与之相符合的雕塑作品。只有这样,雕塑作品才能与周围的建筑环境融为一体,互相映衬,给观赏者以美的视觉感受。近年来,我国建筑受欧洲建筑的影响,大都以简洁流畅的几何形体造型为主,为了与之相匹配,设计者在设计雕塑作品时也应将简洁利落作为主要特征,以使雕塑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与建筑环境协调统一。比如,公园中的建筑大都线条简洁流畅,加上来这里活动的人们有充足的时间慢慢观赏雕塑,因此有必要在公园中放置一些小型的装饰性雕塑,这些雕塑除了要外形简洁外,也要多注意细节设计,使之与周围环境完美地融为一体。另外,还要注意的是雕塑与旅游景区中建筑的协调统一。我国旅游区的建筑风格与社会整体建筑风格有一定的差异。不同于普通建筑简洁流畅的几何形体造型,旅游景区的建筑风格多种多样,有古典的、欧式的,还有充满乡野气息的,因此设计者在设计雕塑作品时必须结合景区内整体的建筑风格来考虑雕塑的风格,使之与旅游景区相协调。

(三)雕塑艺术与当地人文环境之间的关系

雕塑不是单纯的艺术品,在不同的环境中必定有不同的人文价值[9]。它是一个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自然、精神等要素的反映,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不同的环境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环境下的雕塑也承载着不同的人文内涵。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雕塑就承载着这些特色和文化,要想使观赏者通过欣赏雕塑,感受到雕塑优美的外观和技艺的精湛,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人文内涵,就必须注重雕塑与当地人文环境的协调统一[10]。如果雕塑作品不能承载和体现本地域的特色,包括民族的文化精神、社会心理及审美趋向等方面的内容,那么它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职能。因此,在设计雕塑作品时,设计者要以当地的文化为支撑点,以具体公共环境为“舞台”背景,以地域的审美趣味为导向,即充分考虑时代背景、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文化意境、艺术魅力等,从城市独特而丰富的文化脉络中进行选择、概括、提炼,设计出一个与当地人文环境协调统一的作品,使之承载该地域的文化,反映该地域的审美趋向,展现出城市精神,成为城市的一种标志。比如,雕塑《五月的风》是坐落在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它是五四运动精神的象征,弘扬着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五月的风、钢铁的风,其火红的颜色和螺旋上升的造型衬托着周围的人文环境,与五四广场的环境和谐统一。又如,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与当地人文环境协调统一的一个代表,具有一定的人文价值。它记录了一段历史,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在为人民解放斗争中牺牲的人民,反映了中华民族对英雄的敬重与敬佩,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历史的尊重,更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一提到人民英雄纪念碑几乎是下意识地我们就会想到北京。

五、结语

雕塑是公共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存在于公共环境中。处理好雕塑与公共环境之间的关系,实现二者的相互衬托、相互交融,是一件雕塑作品成功的关键所在。在设计雕塑作品时,设计者应遵循整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原则,注重雕塑与自然环境、建筑环境、人文环境的协调统一,赋予雕塑以生命力、精神、文化,从而实现雕塑艺术同公共环境的和谐共存。

猜你喜欢
设计者雕塑统一
巨型雕塑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我的破烂雕塑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2020德国iF设计奖
写实雕塑
统一数量再比较
博远设计:“城市有机更新”设计者
基于设计者竞赛平台的UG建模案例教学实践
责成而不劳 费事而不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