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梅
(齐齐哈尔市铁锋区扎龙中心学校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对学生的品格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效果不明显,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也仅仅停留在表面。教师在教学中没有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对学生的重要性,依据教材知识按部就班地“灌输”给学生,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不能及时纠正学生思想上的问题,导致学生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不够重视,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识很浅。
另一方面,由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开设的时间还比较短,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把握正确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做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未能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道德与法治概念的理解,难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政热点是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大有力工具,时政热点中包含很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1],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经常会觉得知识枯燥乏味,学习热情不高。为此,教师可以充分融入时政热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关心国家大事的心态,唤醒学生的爱国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利用时政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完善学生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格。
以人教版七年级的“敬畏生命”这一单元为例,在本单元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生命至上的内涵,让学生理解生命之间的休戚与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教师可以结合当前的新冠疫情来讲,疫情当前,每个人都有可能是病毒携带者传播者,每个公民都要求戴上口罩,保护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戴不戴口罩已经不是一个人的习惯问题,而是一个人社会责任心的表现。这便体现了敬畏生命的要求,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同时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帮助学生从时政中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遵守规则,做好防护。
瞿秋白曾经说过,“只有实际生活中可以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坚持德行却不弘扬,信仰道义却不够忠实,(这样的人)怎么能算是有用?怎么能算是无(可有可无)用?”这两句话充分说明了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教学和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2],并且,通过实践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正确的行为方式和思想观念,将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引导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
例如,讲解七年级下“集体生活成就我”这一单元时,要让学生明白集体生活可以培养人负责任的态度和能力,培养人际交往的基本态度和能力,让学生可以在集体中发展个性,完善自我,承担自己角色应尽的责任,不断完善自我。教师可以在课上组织集体活动,通过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来体会集体生活和个人的重要性。比如,组织学生进行接力赛,让学生在接力赛中明白自己的重要性,体会集体的重要性。渗透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提升教学质量。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教材内容至关重要。在情景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法律在我们身边”这一课为例,教师在讲解前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关于身边法律的真实案例视频,让学生深刻了解法治的重要性,明白法律和自身的关系,向学生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加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要充分理解“育人”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