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引路人

2021-12-31 12:33:29詹丽娟
科学咨询 2021年5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情感课堂

詹丽娟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心小学 广东东莞 523617)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说明了处理好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重要性。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建议语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在课堂中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由此看来,改革是势在必行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我想,关键在于教师积极转变自身观念,构建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即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师生关系),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一、做学生学习上平等的伙伴

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基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实现。还有研究表明,学生最喜欢的教师是“朋友”式的教师,原因是他们能够平等待人,态度友好,愿意接受学生的意见。事实上,教学需要心灵之间的倾诉和共鸣,心灵与心灵的平等相处,而这一切只有在朋友之间才可能发生,这就要求教师有时候也要像学生一样表达自己。这一关系互动中,教师应积极鼓励质疑,期望他们提出自己的个性化的观念,而当学生扩展出多种思考的角度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思路只是成为其中一种思路,教师也只能成为与学生同等的探路人,当然,必要时,教师的思路可以起到驱动的作用。所以,作为学生的年长而成熟的学习伙伴,教师有时是同伴,有时则是学生的导师[1]。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的语言环境,并且用心营造一个能给学生自由言论、积极回答的学习范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肯定、鼓励等形式鼓励学生,多正面引导。学生的出错在所难免,而教师不尊重学生,采取讽刺、挖苦的方式去对待学生,必然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并且在此基础上会产生矛盾和消极的态度,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我对学生的态度通常是微笑、赞许、倾听、鼓励。

二、做学生忠实的听众+少言的“粉丝”

在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一般可以达到整节课的2/3,在这2/3的时间里,教师通常要求学生或思考问题,或回答问题,或参与活动。而这2/3的时间可能热烈而互动效果良好,也可能死气沉沉脱离教师课堂主题与目的。事实上,能够成功“制造”出由学生多想、多说、多做的课堂,是因为教师认真做了学生热情但少言的“粉丝”。在课堂上,教师要做一名滔滔不绝的主角一点也不难,但那样学生就会变成一言不发的被动的配角。教师应该用简洁的、鼓励的语言,引发学生进行最丰富的思考与想象;用最粗化的指导方式,让学生充分开展自我引导和相互引导,体验活动的全过程。而在学生的思考讨论过程中或活动中,我们要是他们的热情“粉丝”,专注他们的言行,用赞同的语言做一个学生言行的“煽风点火”者,“火上浇油”者,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积极参与,学会成为一名以积极思考、善于表达、善于组织而引得别人欣赏与赞同的人。

五年级第二学期学校安排了我上一堂研讨课,是镇里的研究课《七律·长征》。主要让学生感受长征的历史背景和红军在长征藐视困难的精神。我怎么才能上好这一堂课呢?我想了好久,在课前怎样安排学生做好准备呢?于是把它设计成三个模块,收集红军长征的故事,学习诗词的方法和朗读诗词的技巧,毛主席在写这首诗时,怎样表达红军藐视困难,从哪些词可以体现,按全班已经分成三个组,各自选一个模块,要求搜集有关信息和材料,上课时每组有6-8钟的时间进行汇报,汇报内容有三大方面,第一大组收集红军长征的故事,第二大组讲讲怎样学诗词的方法和朗诵技巧,第三大组讲毛主席在写这首诗时,怎样表达红军藐视困难,从哪些词可以体现,收集写长征的其他一些诗词等。任务布置下去,同学们开始忙开了,为了使本组的汇报更有说服力,大家分工合作,各司其职,有的上网搜集材料,下载图片,有的设计海报,有的把诗改写成文章或话剧,有的甚至用书法形式呈现。到了上课展示那天,后排坐满了老师,同学们不但不紧张还异常激动兴奋,发挥得非常出色。有的小组以歌曲对唱的形式展示;有的小组分工合作,还做了幻灯片,图文并茂;有的小组以故事表演的形式展示;现场书法作品展示更把这次汇报推向高潮,把诗词五千年的文化历史演绎得淋漓尽致。精彩的汇报和展示赢得了听课老师和孩子们的阵阵掌声。而作为老师的我,此时只是一个专心倾听、不必多言的忠实“粉丝”。课堂的精彩就是学生的精彩,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三、做学生的感同身受者

一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发现了一个“跨栏定律”。他在长期的医学研究中发现,人的患病器官因为和病毒斗争而使器官的功能不断增强;美术院校的许多学生视力都不如平常人,有的甚至是色盲;一些艺术院校的教授之所以走上艺术道路,也是受到生理缺陷的影响。因此,他得出结论:一个人取得成就的大小往往取决于他遇到困难的大小。马斯洛也把自我实现与学习者遇到“不适”联系在一起,他指出,自我实现是一种在人们尝试使用不熟悉的技能时,不仅能冒险,而且能忍受感觉中的不适的状态①。一些美国学者也认为,有效的学习经常是因不适所致或伴随有不适。理由是,如果环境与学生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学生的学习可能会被阻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学习方式和策略由此而变得单一,缺乏灵活性。试想,如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风平浪静,他们便难以得到超越的发展。所以,在学生遭遇到困难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时,教师没有必要迫不及待地充当他们的救星,而是可以假设并成为与学生面对问题的共同遭遇者,和他们一起面对困惑,一道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当这些问题由一种集合双方智慧的方式解决的时候,学生们会更加享受完成学习任务的喜悦感而增强学习兴趣,也会对支持其共同完成任务的合作伙伴(教师)。所以,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不要怕制造一点难题给学生,我们也不要急于代替他们解决问题与困难,我们最重要的是和他们站在一起,作一名他们的共同的遭遇者,理解他们的感受,支持他们独立解决困难与问题,适当时给予协助,让他们在解决困难中成长,更用同怀之心取得他们的信任。

四、做学生心灵的导航者

传统的教育方法注重对学生进行说教,这种方式最大的弊端在于缺少与学生心灵的对话,导致师生之间沟通失效,教育效果肯定不会好。新课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理念思想,让教育从“知识本位”到“人本位”变革发展,从“知识传承”到“人的发展”,也使教育功能有了基础性的改变。老师是学生变相的心理医生,心灵指导者。合格的老师不仅要帮助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关心他们学习生活时的想法与内心,时刻察觉到他们的情感、情绪变化,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得到协调健康的发展。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首要了解的金科玉律。”学生要对学习抱有一定的积极性,在这基础上,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保持的动力并因此取得好成绩。如果他们对教师本身或语文学习产生了消极情感,不仅会影响语文学习效果,还会让学习成为他成长中的负担。教学是师生情感双向交流的过程,营造出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会是教学中的推动器,可提升学习氛围。古人言“亲其师而信其道”,我们要充分运用情感交流,情感调节,强化师爱的作用,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一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课堂踊跃发言,大胆创新,让课堂充满爱,充满活力。在教学实践中我会坚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关爱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个学生,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一个学生。课前用亲切的对话和唱歌问候我的学生、与他们经常进行情感交流,以和蔼的微笑环视全班;及时关爱学生,如学生生病、受伤、要上厕所、天气变化等情况都要问候几句“你身体不舒服吗?”“需要老师帮你吗?”“你还好吗?”;如遇节日、学生生日、班级或个人获奖时,也不会忘记问一声“节日快乐”“生日快乐”“你真了不起,老师为你感到骄傲”;每次请学生合作后我都不会忘记道一声“谢谢”;不时地给学生以鼓励,常用“你真了不起!”“做得非常棒!”“你真行!”并且在说这些话的同时,为孩子们竖起大拇指等,让学生得到鼓励,同时注意用“你这次已经做得挺好了”“我相信你”等和蔼可亲的语言,让受到批评和挫折的学生体体面面地坐下。教学无小节、无小事,通过一个赞美的目光、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句赞扬的话语或者一句包容和安慰的话语,都能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上感到舒适与轻松、受到鼓舞和宽容,同时也能体验到受人尊重的感觉,获得安全感,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有良好的心理环境。在我的这些行动下,这些学生还会给我带来惊喜——语文成绩得到了提高[2]。

总而言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努力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发展,做好学生的引路人。不要因过分强调教师的教而进入灌输式的套路中;也不要因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而导致学生缺乏一定的自控性。和谐教学才能使学生的成长达到最理想的程度和取得最佳状态,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教学活动中的效益和效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做到由教到不教,学生可以做到由学会到会学,这也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情感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6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甘肃教育(2020年20期)2020-04-13 08:04:38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