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峰
(西安科技大学 图书馆,陕西 西安 710054)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为教学科研提供着必不可少的文献保障作用,但其作为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也极易受到各种突发事故和意外事件的影响。因此,建立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对于图书馆的健康有序发展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而作为解决图书馆占座的座位管理系统,以其强大的资源优化能力与信息管控功能在本年度图书馆的疫情防控中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突发公共事件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1]。图书馆作为人员聚集的公众场所,面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一旦应对不及时彻底,将面临难以挽回的局面。因此,大灾面前,图书馆危机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罗伯特·希斯在《危机管理》中构建了危机管理4R模型,即缩减(Reduction)阶段,减少危机的发生率;准备(Readiness)阶段,做好危机的应对准备;反应(Response)阶段,应对危机发生时的情境;恢复(Recovery)阶段,从危机情境恢复到正常状态;有效的危机管理[2]。图书馆面对各类危机,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需要利用好现有的各种资源,积极响应,从容面对,共渡难关。
发生于2020年年初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毒疫情,属于突发公共事件中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其危险性在于存在人与人之间的病毒传染,这就导致了图书馆以人员密切接触方式为主的传统运行模式必将受到限制。
当前,我国疫情有所缓解,虽然仍有反复的可能。但图书馆在高校纷纷开学的情况下,面临着是否开馆的两难抉择。如何限制入馆人数、如何安排阅览座位、如何追踪疑似读者等方面成为图书馆开馆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图书馆有限的座位只有得到合理的分配,才能满足大于现有座位数的读者使用。因此,座位管理系统应运而生。它主要是通过后台对前台读者端数据的有效监控调度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运行。
座位预约功能。通过读者手机扫码注册后使用。需在手机微信端提前预约座位,然后人到在书库门口签到机签到;规定时间人未到则后台自动把预约座位分配给其他读者;下自习签到机扫码退座。
图书馆座位管理系统是在校园网支持下的无线网络化环境运行的。通过下载手机App还可以实现以下功能:①各种消息公告的推送;②学习工具,对学习计时,排名;③校园信息的发布,讲座、招聘信息获取。
3.1.1 人员管理的问题。 图书馆作为读者流较大的公共场所,人员管理是第一位的。主要涉及的方面有:①出入馆的人员流向规定;②规定时间段同时在馆人数的限制;③各个阅览室阅览座位间隔与读者座位定位问题。
3.1.2 人员监控的问题。 在疫情未彻底控制前。图书馆不光要管理好入馆人员,还需要实时对入馆人员进行有效监控:①入馆人员体温进门测量;②入馆人员身份进门核查;③有症状读者及时处置等。
3.1.3 不接触服务的问题。 疫情控制严格要求减少人与人、人与物的正面接触。这就要求图书馆对在馆读者必须进行无接触服务:①入馆禁止人员排队;②提供无接触的门禁、自助借还书服务;③人工服务台改为线上服务。
笔者所在图书馆目前使用的某品牌座位管理系统,针对疫情在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开发了以下几种功能。
3.2.1 采取人员限流措施
配置智能预约入馆及防疫管控系统软件,嵌入到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中,实行进馆人员实名预约服务,结合防控工作需要,对每日入馆人数进行总量控制。
3.2.2 加强人员进出管理
配置具有人脸识别及测温功能的通道式闸机,严格控制人员的进出,对进出人员自动登记,在入口处接受体温检测,确保进馆人员已经预约且体温正常方可进入;没有预约和体温超过正常温度的,禁止其入内并报警。
3.2.3 尽可能实行不接触服务
配置多台自助借还办证一体机,取消人工办证服务台,尽量减少人与人近距离接触办证服务,用自助服务代替人工服务。
笔者根据图书馆的防控要求,在与厂家多方沟通后,制定了以下的防控方案,基本达到了风险防控的要求,取得了学校防控领导小组的验收。
3.3.1 环境管控
3.3.1.1 运行机理。 利用无线网络下,后台调控与读者微信端结合的方式运行。读者可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实名认证,线上预约,实现无接触预约分时到馆时间。图书馆通过预约及防疫管控配置预约入馆名额,全自动身份核实控制入馆,以及通过数据统计监控在馆人数,并设定在馆人数上限。
3.3.1.2 运行设备。 取消各种人工服务项目,实现自助设备为主的管控操作。入门有人脸识别装置、体温自测设备,方便人员核验与温度判断;办理业务有自助还书机与自助办证系统,保证业务顺利开展;图书有自助杀菌机与图书消毒柜。
3.3.2 人员管控
3.3.2.1 入馆资格发放。利用线上座位预约、场馆管理功能实现。 在后台系统设定同一时间最大的承受访客量,将座位预约作为入馆资格凭证,入馆资格发放完毕,将不再接受读者入馆(读者可通过系统查看当前图书馆接待人数是否已满),控制馆内人数。读者签退离馆后,系统将释放新的入馆资格,其他读者可预约入馆。保障同一时间在馆人数可控,避免读者过于密集增加传染风险。
3.3.2.2 入馆读者类型限定。利用座位预约功能实现。根据读者入馆目的的不同,入馆人员一般可分为3类:入馆自习、入馆借阅、入馆办事。因为这3类读者入馆事由不同,在控制读者各自流向的基础上可增加读者入馆资格数量。
3.3.3 数据管控
3.3.3.1 在馆人数监控。 图书馆通过提前在后台定制的在馆人数上限,可随时根据数据统计监控在馆人数,当人数达到上限时对新预约读者发送警告,停止到馆核验,动态调控馆内人员。避免读者馆外密集排队等座模式。
3.3.3.2 读者身份核验。图书馆利用系统对全员入馆人员实行身份核验。确定一下信息:①是否本馆有效读者(拒绝其他人员预约及入馆);②是否为当地一码通黄码等重点疫区人员,实行实时监控。
3.3.3.3 读者信息推送。图书馆利用座位管理系统的发布功能,除不定时发布各种防疫知识与注意事项外。还可以定时提醒欲入馆人员座位空余程度;向预约成功人员推送入馆须知;向在馆人员提供自助设备使用指南等信息。
3.3.3.4 疑似读者监控。图书馆还可以利用系统的后台数据对重点疑似读者在馆轨迹进行监控。读者在馆期间,一旦出现体温过高、呕吐不适等症状,除进行必要的留观处理外,还必须利用后台数据对其在馆轨迹进行追踪,确定其座位周围的密切接触者及使用设备前后的人员,以便达到有效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