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涛
(内蒙古自治区第二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乌兰浩特 137400)
兴安盟索伦牧场位于兴安盟科右前旗最北端,坐落在洮儿河以北哈干河流域。牧场距乌兰浩特市137 km,距索伦镇15 km。地理坐标:东经121°13′24″~121°11′42″,北纬46°47′41″~46°49′11″。北与兴安盟五岔沟林业局门德沟林场毗邻,西和南与科右前旗好仁苏木和索伦镇接壤,东与扎赉特旗相连。全场经营面积134 100 hm2。
索伦系满语,汉语意为“狩猎的围场”。历史上索伦牧场曾是扎兰屯鄂温克猎民部落狩猎场,曾是“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自然王国。
索伦牧场始建于1949 年,70 多年来,哈干河流域自然资源一直处于大型国有军(农)垦规模化、建制化管理,各个时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得到有效管控,自然生态系统整体性、连贯性得到一定维护,生态系统没有发生碎片化和严重退化现象。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根据牧场实际,积极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草原休牧、轮牧及黑土地保护工程建设,有计划实施土地休耕、轮耕,逐步减轻对资源、环境利用强度。索伦牧场下属8个农牧业连队,拥有社区居民点6处,居民住户均远离鸳鸯繁殖地,人为干扰较小,给鸳鸯、黑鹳、蓑羽鹤等众多野生鸟类生存和繁殖保留充足空间。
索伦牧场地处大兴安岭次生林区东南边缘地带,现存乔木林历经数十年多次火灾、樵伐、垦植破坏,演替生成了以次生白桦、黑桦、柞树为优势树种的阔叶混交林。野生鸟类繁殖地保护范围内树木主要以榆树、柳树、杨树、山荆子等阔叶树为主,多以疏林状态分布在哈干河两岸。
索伦牧场草本植物种类繁多,有药用、纤维饲料、食用类及芳香油类等260余种。
索伦牧场境内有森林、草甸、溪流、沼泽等多种自然生态环境,为众多野生动物栖息繁衍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动物20余种,两栖爬行类10余种,鱼类10余种,鸟类50余种。鸟类中尤其以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鸳鸯种群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在兴安盟地区乃至内蒙古自治区范围内也极其少见。
索伦牧场本着“资源、环境”平衡发展理念,转变以往过度依赖资源供给、规模扩张的发展经济思路,在制定和贯彻“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各项措施中,高度重视境内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根据鸳鸯种群长期稳定在哈干河流域安家落户实际,在鸳鸯密集栖息地和交通路口树立宣传标牌,多次举办野生动物保护专题宣传,牧场上下初步形成保护野生动物的自觉行动,牧场职工自愿为鸳鸯建人工巢穴并进行义务巡护,鸳鸯成功进入人工搭建的巢穴完成产卵孵化。索伦牧场利用自媒体、印发宣材料,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职工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保护生态、居民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人人关注生态、人人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
一是湿地退化。鸳鸯赖以生存的河谷沼泽中的塔头草甸,由于超载过牧,地表植被矮化稀疏,引发土层升温,冻土层逐步融化消失,沼泽原生植被已明显退化,只有三棱苔草、灰脉苔草依稀可见,塔头沼泽植被主要伴生种类有山黧豆、山岩黄芪、金莲花、驴蹄草、野大豆、薄荷、三花龙胆、水蓼、大穗苔草等,使鸳鸯栖息环境逐渐失去庇护。
二是由于鸳鸯种群主要栖息在哈干河及周边沼泽湿地,近年来网鱼、药鱼、电鱼、捕蛙时有发生,严重影响鸳鸯等鸟类食物安全。索伦牧场地处人烟稀少的深山区,历来是远近偷猎者经常光顾的地方,各类偷猎现象时有发生,对野生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生存构成威胁。
三是由于农药在种植业上广泛使用,造成鸳鸯繁殖地周边田间地头散落农药空瓶被雨水冲刷,残留农药污染河流、湿地,极易给鸳鸯和其他野生鸟类造成伤害。
四是在哈干河河道挖沙取土、兴办采砂场、倾倒垃圾,破坏河道自然完整性,污染河水,挤压和破坏鸳鸯生存空间。靠近河岸林间割草、建圈,干扰鸳鸯建巢、育雏。
五是近年自驾游和各种户外活动人群进入哈干河畔宿营、点篝火、娱乐喧哗、沿河穿行,污染鸳鸯生存环境,惊扰鸳鸯宁静生活。
每年4 月初,成群结队的鸳鸯陆续回到刚刚冰雪消融的哈干河,先期进入断裂的冰层下寻找食物,随着冰雪融化,开始在树洞、石缝、岸崖、湿地草窝筑巢产卵和孵化。近十余年连年不断,逐年增加,最多时有近千只鸳鸯在哈干河戏耍、追逐。
近几年,在哈干河两岸草甸沼泽地段连续发现有成双成对的黑鹳、蓑羽鹤在此安家落户繁衍后代,它们分别选择较陡峭的山崖和高燥草地筑巢,然后飞到附近溪流或湿地觅食。因为鸳鸯繁殖期在4~6 月,黑鹳、蓑羽鹤繁殖期在5~7 月,为使国家重点保护野生鸟类繁殖期内不被打扰和胁迫,把每年4 月15 日至7 月15 日共计90 d,作为野生鸟类繁殖地重点保护时段。
确定鸳鸯繁殖地保护范围,是行使有效保护的基础。考虑现有农牧业生产布局和职工居民生活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划定的鸳鸯、黑鹳、蓑羽鹤繁殖地域需现场埋设界标,相邻界标连线就构成野生鸟类繁殖地保护地域范围。
建议鸳鸯繁殖地保护地域选设在索伦牧场境内哈干河沿线,起点从工副业连河段开始,包括场部东侧种子连河段沿河逆流而上直至北部两大沟系三连队部和四道沟作业点。鸳鸯繁殖地沿哈干河带状分布,因受地形、道路和农田影响宽度不等,最宽处1 020 m,最窄处220 m,总长度约25 km。囊括鸳鸯种群繁育河流水域和黑鹳、蓑羽鹤、灰鹤繁殖草原湿地,确保鸳鸯、黑鹳、蓑羽鹤等野生鸟类有足够的繁衍生息空间。
拟设鸳鸯繁殖地保护面积1 600 hm2,全部属于牧场的国有土地,有利于保障各项保护管理措施顺利实施。保护范围内包括耕地59.4 hm2,其余全部为河岸两侧草地和沟谷沼泽湿地。划入鸳鸯繁殖地的保护耕地,都是靠近河边和沼泽湿地的零星地块,有些正在实施休耕和退耕还草。鸳鸯繁殖地保护范围的划定,对索伦牧场正常农牧业生产经营影响较小。
由索伦牧场负责鸳鸯繁殖地保护日常管理,制定繁殖地保护各项管理制度,配备专职管理和巡护人员,组织巡护、监测并建立档案,协助有关部门开展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在鸟类繁殖时段加强巡护,保护鸟巢、鸟卵,防范在保护范围内垦荒、捕猎、采挖等破坏活动,维护鸳鸯繁殖地范围内生态安全。
在靠近鸳鸯繁殖地场部地区、三连、工副业连居民区及道路处设立界限标桩。在鸳鸯经常活动集聚和人为活动频繁的石门桥、小河东和将军石河段,设立警示标牌;在出入索伦牧场道路旁,设立野生鸟类繁殖地保护宣传标牌。
在鸳鸯种群经常活动且靠近道路人为活动频繁的河段设网围栏,重点架设在石门桥至五龙石防火外站和将军石至种子连两处河段。
在鸳鸯繁殖地保护范围内设立废弃农药瓶回收站,并及时转运处理,改变废弃农药瓶随地丢弃习惯,逐步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或改用有机用药。
休耕、轮耕和休牧、轮牧计划,首先在鸟类繁殖地保护范围内安排。根据草场植被生态状态调减畜牧载量,严格控制超载过牧,推进舍饲精养,加快恢复哈干河流域自然生态。搬移靠近哈干河岸边的固定牧圈,禁止在哈干河边搭建季节性临时牧圈,减轻对鸳鸯种群活动干扰强度。
在搭设人工巢穴吸引鸳鸯入巢产卵孵化实验成功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巢穴搭设地点和样式,增加数量,调整布局。
野生鸟类对繁殖地自然环境选择相当苛刻,尤其鸳鸯及大型鸟类对繁殖地选设具有依赖性和敏感性,一旦依赖的环境发生改变和受到惊扰伤害,将弃离另寻他地。索伦牧场哈干河流域能够被鸳鸯青睐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得益于沿河两岸稀疏森林、纯净蜿蜒河水、宽阔广袤的湿地和当地人的呵护。尤其河岸树木掩避下的土捱、树洞、草丛、岩壁都成为鸳鸯等野生鸟类产卵、孵化、育雏的避风港和安乐窝。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极具典型性和脆弱性,若任由牛、羊过度啃食践踏,草场植被退化,湿地塔头裸露泥炭流失,不仅整体生态系统难以恢复,也必将影响农牧业长期稳定发展。
鸳鸯繁殖地保护工作的开展,能够提高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而促进牧场生态环境总体性恢复和人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索伦牧场鸳鸯等野生鸟类种群的存在,不仅丰富了兴安盟野生动物资源,更是兴安盟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盟的亮点展示。恢复和保护哈干河流域生态系统,重现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自然王国,结合独特大型机械化农垦文化和一眼望不到边的麦浪丰收景象,可为兴安盟重塑鲜明特色旅游业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