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内蒙古自治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2021-12-31 09:15费菲周景山牛锋刘军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1年6期
关键词:肉苁蓉农牧民林业

费菲,周景山,牛锋,刘军

(1.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呼和浩特 010020;2.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综合保障中心,呼和浩特 010020;3.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呼和浩特 010020)

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集体林地的经营权承包到农牧户,确立农牧民的经营主体地位,激发农牧民发展林业产业经营的积极性,广辟农牧民就业增收渠道。面对林业经营周期长,农牧民短期内无法从林业获得收益的现状,农牧民发展林下经济的意愿日益高涨,林下经济得到空前发展。2012 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要求各地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科学规划林下经济发展,林下经济成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内蒙古自治区因势利导,充分发挥集体林地面积大、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物种资源丰富、林下资源发展潜力大的优势,积极鼓励和引导农牧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各地农牧民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热情逐年高涨,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林下经济逐步发展成为新的生态经济形式。在实地调查研究中发现,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在发展林下经济中有独特优势和发展亮点,同时也发现存在规模化经营水平低、资源利用率低、生产技术落后等普遍问题,本研究旨在针对内蒙古自治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促进林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

1 基本概况

1.1 林下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至2021 年6 月底,全区林下经济利用林地总面积105.31 万公顷,23.61 万农牧民从事林下经济,农牧民来自林下经济的年人均收入为1.02 万元。发展林下经济的方式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其中,林下种植19.84 万公顷,林下养殖1.19 万公顷,林产品采集加工61.23 万公顷,森林景观利用23.04 万公顷。从事林下经济经营主体达到711个,其中,林业合作社378家、林场175家、企业有132家。

林下种植以中草药、食用菌、瓜菜和牧草为主,总面积15.22 万公顷,占林下种植面积的76.7%,其中,中草药主要种植品种为肉苁蓉、锁阳、黄芩、苦参、甘草等,食用菌主要种植品种为蘑菇和木耳,瓜菜主要种植品种为红干椒、西瓜和籽瓜,牧草主要种植品种为苜蓿。林下养殖以林禽、林虫(蜂)、林畜和林特模式为主,总面积1.19 万公顷,占林下养殖面积的99.8%,其中,林禽主要养殖品种为鸡、鸭、鹅,林畜主要养殖品种为猪、羊、牛,林虫(蜂)主要养殖品种为蜂、柞蚕,林特主要养殖品种为鹿、野猪和野鸡。林下采集加工以食用菌、中药材、山野菜为主,利用林地面积51.51万公顷,占总采集利用林地面积的84.1%。森林景观利用以农家乐、林家乐为主,利用林地面积9.03 万公顷,占森林景观利用林地量的39.2%。

1.2 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基本情况

截至2021 年10 月,共有28 个旗县(单位)被评为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其中以旗县为单位的示范基地3个,以经营主体为单位的示范基地25个。

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磴口县3个示范基地以打造“特色产业、绿色产业、富民产业”为目标,以梭梭接种肉苁蓉、白刺接种锁阳作为林下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不断推进肉苁蓉、锁阳产业向纵深发展,同时有序发展林下养殖,整体规模和经济效益不断扩大。3个旗县林下经济种植规模9万公顷,林下养殖各类畜、禽、虫(蜂)3.33万只(盒、箱),总产值1.76 亿元。

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磴口县25 个经营主体为单位的示范基地中以林下种植和林产品加工为主业的有13 家,以林下养殖为主业的3 家,以森林景观利用为主业的有1 家。林下种植总面积11.74万公顷,林下养殖各类畜、禽、虫(蜂)3.23万只(盒、箱),采集加工2.9万吨,景观利用接待人数14.3万人次,总产值13亿元。在以林下种植和林产品加工为主业的示范基地中,以中药材种植加工为主业的9家,以食用菌种植加工为主业的4家。

2 各地发展特色和亮点

2.1 扶持政策相继出台

各地为了调动社会各界和广大农牧民参与林下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因地施策,出台各类扶持政策,助推当地林下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阿拉善左旗人民政府分析林下经济发展优势,施行奖补机制,出台《阿左旗百万亩梭梭肉苁蓉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梭梭肉苁蓉基地建设每公顷补贴3 000 元,2013—2016 年间,人工接种肉苁蓉每公顷补贴900 元。包头市编制了《包头市林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14—2020》,提出了构建“三区、两带、三集群、两基地”的林下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着力加快灌木饲料林加工、中草药种植等林下优势主导产业发展。阿里河对从事食用菌培植、蓝莓、榛子种植林户在资金上给予支持,提供无息贷款310万元。

2.2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

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磴口县地处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繁重的地区,始终将生态保护与建设放在首位,积极探索出一条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发展道路。梭梭是防风固沙的重要树种,具有生长迅速、耐旱、耐风沙、耐盐碱性的生物特性,三旗县大力发展梭梭种植,提高了当地植被覆盖率,改善了生态环境,在完成生态保护与建设任务的同时,在梭梭树下接种名贵中药材肉苁蓉,为发展肉苁蓉和锁阳等蒙中药材产业奠定坚实基础。其中,阿拉善左旗2020年共完成种植梭梭林15.33 万公顷、围封白刺林6.37 万公顷,接种肉苁蓉面积2.78 万公顷、白刺接种锁阳面积1.14 万公顷,年产量达到700 t,实现年销售收入2 230万元。

2.3 因地制宜促发展

各地区立足林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地域特色,科学发展林下经济,不断发掘各地林下经济的优势和潜力。包头市探索在灌木资源丰富地区发展柠条饲料生产加工业,将柠条枝条转化为饲料青储以及颗粒饲料,先后建成柠条加工厂5个,每个厂年生产加工柠条颗粒饲料600 t,每吨销售1 000 元,年收入可达60 万元。克什克腾旗当地平均海拔1 550 m,林下平均气温20 ℃,6~9月为最旺盛的出菇期,同时段正是全国其他地区大球盖菌生产基地停产期。克什克腾旗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开展引种试种,2019 年与青岛农业大学合作在桦木沟林场开展林下种植大球盖菌试验,试种26.67 hm2,公顷产大球盖菇约45 000 kg 左右,一二级菇约1 000 kg左右,产品销往北京、山东、上海、广州、江苏等地,供不应求,当年利润超400多万元。

2.4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展

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当地林下经济发展。巴彦淖尔市大力支持当地知名企业参与林下经济发展,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牧户”的发展模式,通过自办、合作等方式,引导企业与合作社构建林下经济生产经营联合体。以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等当地知名林业生态建设企业为主体,联合带动当地合作社和农牧民,逐渐形成集林业、农业、畜牧养殖业共同发展的多种经营发展的林下经济产业。阿拉善盟引进中银集团、盘古集团、科发公司、蘅芝苁蓉等一批外地知名企业,在当地开展肉苁蓉生产加工,初步形成从梭梭栽培、肉苁蓉人工接种和采挖,到产品生产、研发、销售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带动当地林下经济发展。

2.5 重视品牌效益

基地通过开展品牌创建活动,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为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阿拉善肉苁蓉”“阿拉善锁阳”取得了国家工商管理行政总局和农业部授予的地理标志认证。牙克石市源天玉饮品有限责任公司商标“北纬48°”被呼伦贝尔市评为十大品牌,被内蒙古品牌促进会纳入百强建设范畴。内蒙古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商标“王爷地”被自治区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评为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阿里河林业局为当地食用菌商品注册了“阿里河”“大鲜卑山”“巍巍兴安岭”等商标,其中,黑木耳、滑子菇、猴头菇等3 类产品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化德县艳阳天农民专业合作社“笨熙鸟”商标,被第四届内蒙古品牌大会评为内蒙古名片优秀品牌。

2.6 持续开展技术培训

全区有林下经济技术推广服务中心13个,各服务中心每年数次下派科技特派员、科技人员,长期深入现场开展林下经济方面的科技服务。仅2021年,全区各级林草部门共举办科技培训(含林下经济方面培训)183场次,培训8 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 000 多份,派出专家开展技术指导114 次,选派科技特派员140 人开展技术服务340 次,利用网络媒体发送科技服务信息1 000余条。通过科技服务把林下经济方面的技术成果送到了田间地头,解决了农牧民在林草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有效发挥了科技支撑引领作用。

2.7 注重合作经营

克什克腾旗黄岗梁林场利用当地林下药用植物丰富的优势,选择本地区生长较好的赤芍、黄芩、金莲花、柴胡等中草药进行重点培育,与河北弘中方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为期40 a、总种植面积为0.67万公顷的地道中草药仿野生种植协议,实现优势互补,经济效益可观。内蒙古吉隆生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与太极集团、贵州百灵药业、石家庄以岭药业等10 多家大型医药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各大药企麻黄草主要供应商。太仆寺旗与绿草堂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生泰尔药业分公司签订种植协议,带动当地农牧民种植林下中药材增加收入。

2.8 重视林产品质量安全

内蒙古王爷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生产实践,提出中药材仿野生种植、中药材生态农业种植等新培育方法,公司蒙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产品经检测显示,肉苁蓉毛蕊花糖苷和松果菊苷含量均为3.1%(药典中含量为0.3%),甘草中甘草苷含量为1.5%、甘草酸含量为3.5%(药典中甘草苷含量为0.5%、甘草酸含量为2%)。内蒙古阿拉善苁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自营标准化肉苁蓉种植基地0.47 万公顷,肉苁蓉种植均采用了仿野生技术,不施用任何农药和化肥,每年生产肉苁蓉(干品)达300多吨,从原料生产到来料加工再到仓储和销售,均实现了规范化管理和全程溯源,口服液、酒剂、胶囊剂、颗粒剂、片剂等肉苁蓉精深加工产品,均通过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GMP认证)。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地规模普遍较小,分布零散,集约化程度低,无法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只有示范基地能够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二是林下资源利用率不高,林下资源潜力远未被开发利用,林下种植和养殖品种单一,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加工以初加工为主,深加工率低,产品品种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利润不高;三是科技研发对林下经济向纵深发展的支撑力量不足,林下种植和养殖多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林产品开发利用科技水平较低,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林下经济发展的新品种、新技术匮乏。缺乏在种植、加工等各方面的高层次科研人才,严重制约发展;四是宣传工作不到位,部分基地的成功经验总结工作相对滞后,成功模式不能及时推广,各地对林下经济典型示范的宣传报道力度不足,尚未引起广泛的关注。

4 建议和对策

4.1 注重示范引领作用

积极开展林业龙头企业和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在政策、人才、技术和资金上对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给予重点扶持,推动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使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成为展示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窗口,带动当地林下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支持林业龙头企业和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产地认证、地理标识认证,开展商标和品牌创建与推广工作,实现品牌示范效应。

4.2 提高技术培训水平

加强对农牧民的科技服务。积极开展林业实用技术推广,不断提高广大农牧民的科技意识,提高科技水平,是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手段,也是广大农牧民发展林下经济的迫切需要。应定期组织农牧民开展林业产业实用技术培训,邀请农林专家就林下经济关键技术进行现场授课、现场指导。成立以林业、农技等部门为指导的技术服务组,分片包户定期下乡进行林下经济实用技术培训,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服务,解决林农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高林农的经营技术及管理水平。改进传统的产品生产加工方式,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引进利用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培育新的增长点。

4.3 积极搭建产研合作平台

努力搭建林草业科研单位、企业、农牧民之间的合作平台,进一步推动产研协作,形成产研一体化的林下经济发展机制,加快引进和推广适宜林下经济的新品种、新技术,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

4.4 提升宣传深度和广度

通过新媒体对发展林下经济的政策、目的、新技术、成功模式及典型案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报道,营造全社会关注林下经济的良好氛围,激发农牧民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引导广大农牧民积极投身林下经济发展。鼓励各地通过实地观摩、算账对比等农牧民耳熟能详的方式,让更多的农牧民知晓林下经济的发展前景和巨大潜力,增强他们的信心。

猜你喜欢
肉苁蓉农牧民林业
肉苁蓉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14C示踪同化物在中国柽柳-管花肉苁蓉复合体内的物质分配
内蒙古药品评价性抽验中肉苁蓉质量分析
干旱地区梭梭接种肉苁蓉滴灌栽培技术
《林业科学》征稿简则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land produces
新疆吉木乃:“三平台”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远教“三结合”服务“农牧民夜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