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广让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重庆 401331)
足球是一项兼具团队性和竞技性的运动,科学地训练学生足球运动技巧是调动学生后续参与足球运动积极性的关键,基于此,在优化高职学生素养教育的背景下,本文就如何通过指导学生参与足球训练的方式,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精神素养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随着高职院校足球运动训练体系的完善,运球技术训练在足球运动中的重要意义也开始表现出来,就目前实际教学环节的运球技术训练来说,这一训练简单来说就是针对学生内外脚控球能力的训练。相对于足球运动中其他技巧训练内容而言,这一训练的价值在于能发展学生大脑、身体的协调性,可以被认为是会在比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足球运动成绩的技术[1]。
随着运球技术训练在高职足球运动中的普及,高职院校教师在开展这一教育时存在的不足也就随之表现出来,以笔者所在高职院校为例,足球运动运球技术训练的不足通常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第一,教师开展运球技术训练的方式单一。尤其在传统高职足球运动训练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都会按照“讲解—示范—演练”的原则将足球运动的运球技术传授给学生,这一方式虽然看似能够实现运球技术的“理论+实践”教学,但这一教学举措很难调动学生主动探索足球运球技术的积极性,进而影响这一环节的教学成效。
第二,学生深入探索运球技术的兴趣薄弱。虽然足球运动是高职院校教育中比较受学生青睐的运动,但当这一运动涉及技巧、技术学习时,很多学生参与、探索的兴趣就开始大幅削弱,尤其对于足球运动中相对枯燥的运球技术训练环节,很多学生都没有参与这一技术训练的兴趣,从而影响了各项训练举措的完成度,也削弱了这一环节教学的成效,为学生后续更好地参与足球运动、领悟足球精神造成困难[2]。
在上述高职院校足球运动中运球技术训练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想帮助高职学生通过强化自身运球技巧优化他们的足球运动质量,教师就应从运球技巧的组成出发,分别结合不同技巧的要领为学生设计他们喜欢并且能接受的训练内容,保障这一环节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后续以更好的状态参与足球运动提供保障。
这一技术训练的要点在于运用这一技术时运动员的身体应呈现出比较松弛的状态,并保证自己的身体略微向前倾斜,在保证身体相对平衡的基础上用脚背推动足球运动。基于这一技术的要求,在后续训练这一技术时,教师应侧重强化学生的身体平衡感和单脚控球能力,所以,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单腿站立、双脚交换颠球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身体、足球的控制,以此收获更好的技术训练效果[3]。
就以往足球运动运球技术训练的经验来看,正、外脚背运球技术的思路相似,都要求学生在持球跑动时能够控制身体以比较松弛的状态向前倾斜,并在保证身体平衡的基础上运用正、外脚的脚背内侧及脚背外侧带球运动,巧妙地运用这一运球技术能帮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拨球或曲线带球。基于这一运球技术的要求,在进行这一技术的训练时,笔者认为,训练员们可以将训练的侧重集中在帮学生科学利用脚步力度的层面,以此确保学生在运球的过程中能够凭借脚内、脚外的力量将球拉近或推出,进而实现运球的目的。同时,训练员还可以指导学生开展圆圈点的训练小活动,凭借这一活动提高学生左右脚的灵活性,为学生后续更好地应用左右脚正、外脚进行控球提供有力的帮助[4]。
在上述足球运动运球技术的基础上,脚内侧运球技术训练也是高职院校教育阶段运球技巧训练中不容忽视的内容,这一技巧训练的要点在于需要学生控制自己的脚呈“八”字状态,并将自己的左右脚保持如“弓”形,从而实现在进攻的同时运球的目的。在未来的高职院校足球运动训练中,教师想将这一技术传授给学生,教师就需要将训练的侧重放置于培育学生运球能力的层面,提高学生运球时对环境的判断能力(比如这一环节训练员可以组织学生3人一组进行实战运球演练,以此帮助学生在实战演练中强化自己的运球能力,收获更好的运球训练效果),以此保障这一环节运球训练教学的效果。
综上所述,运球技术训练是足球运动中比较基础且重要的训练内容,高职院校在未来的足球训练过程中科学指导学生强化这一技术,能使其以更好的状态参与到后续足球运动中。由此,本文围绕上述三方面内容进行阐述,希望对高职院校足球运动的普及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