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春兰,郭丽亚,王 恒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山东济南250012)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为神经外科常见的功能性疾病,属于功能神经外科学范畴。神经功能性疾病不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寿命,但影响其学习、工作和生活,甚者使患者丧失工作和生活能力。目前我国患有神经功能性疾病的患者占总人口的10%以上,需要外科治疗者达数千万人,其中能够通过手术获益的约500万人[1]。神经外科通过多种治疗方法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帕金森病、癫痫等功能性疾病进行干预并取得疗效。现对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综述如下。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功能性颅神经疾病,以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为单侧面部疼痛,少数为双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学习、工作以及社交能力。其人群患病率约为182/10万,年发病率为(3~5)人/10万[2]。WHO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三叉神经痛的发病年龄正趋向年轻化,人群患病率也不断上升[3-5]。目前对三叉神经痛有多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各种方案均有自己的适应证,各方案之间可以相互补充,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选择。专家共识对以上几种治疗方案给出的1年和3年疼痛缓解率均>50%,其中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1、3、5年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0%、75%和73%[2]。面肌痉挛为面神经支配的一侧面部肌肉不随意的阵发性抽搐,多为中年后起病,极少数为双侧先后发作。多从眼轮匝肌开始发病,逐渐向下扩散波及口轮匝肌和面部表情肌,重者可累及颈部肌肉。抽搐发作有间歇期。神经系统检查多无阳性体征。病程较长,呈缓慢渐进性发展,通常较难自愈。诊断上需要与面瘫后面肌联带运动、梅杰综合征(眼肌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鉴别[6]。目前治疗面肌痉挛的方法较多,首选仍为药物治疗,其次为射频消融治疗、注射肉毒素治疗、针灸治疗、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等。Miller等[7]汇总了英国 2000~2010年的文献,分析5682例患者数据,随访时间1~9.6年,中位随访时间2.9年,完全缓解率为91.1%,延迟治愈率为11.2%,复发率为2.4%,再次手术率为1.2%;术后主要并发症为面瘫(1%~2%)、听力丧失(2%~3%)及后组颅神经功能障碍(0.5%~1%)。
2.1 心理护理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心理压力,加之病情迁延,多种治疗方法效果不佳,患者对手术治疗缺乏了解,故存在疑虑,产生焦虑、恐惧甚至抑郁心理。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想法,热情回答患者的疑问;针对性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采取有效沟通方式,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心理障碍,克服恐惧心理、树立信心,使患者以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2.2 术中护理 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包括有无麻醉药物过敏反应、有无心率、血压异常变化。在经皮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中,需密切关注患者心率及血压变化,及时协助麻醉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2.3 术后护理 术后应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实行24 h连续监测,同时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意识、瞳孔的变化,以便及时根据病情处理。患者全麻清醒后,针对不同患者进行术后效果评价,疼痛(痉挛)是否消失或改善,有无周围性面瘫、面部感觉异常、眼球运动障碍、听力改变等症状。术后可采取床头抬高30°卧位,以利于脑部静脉回流降低颅内压,随着病情的恢复,术后1~2 d可逐步完成由半坐卧位到坐位的过渡。术后 6 h鼓励患者饮水,如无恶心、呕吐情况,可于次日进食早餐。术后常规应用预防血栓泵,进行双下肢运动疗法,2次/d,30 min/次。同时指导患者床上活动,主动翻身、双下肢蹬车运动以及踝泵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为患者妥善固定导尿管,保持管道通畅,避免扭曲打折,采取持续导尿、间歇放尿的方法,观察尿液的颜色和量。保持会阴清洁卫生,每日行会阴护理2次,术后2~3 d拔除导尿管,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2.4 快速康复护理 快速康复理念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加快了患者术后康复的速度。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患者多采取微创手术治疗方式,尤其适用快速康复护理,采取一系列规范化措施和疼痛管理方法,实现减轻患者痛苦、降低风险、促进快速康复的预期目标[8-9]。合理应用镇痛药物,不能进食者多给予全静脉营养,以减轻患者痛苦,增强体力;术后第2天拔除导尿管,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下床三部曲训练,坐起移至床边双腿下垂,如无头晕不适,慢慢床边站立,扶床行走,尽早恢复各项功能,加快康复。
2.5 并发症护理 由于患者存在个体差异,其病变时间不同、神经与血管的粘连程度不同,术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
2.5.1 脑出血 一般发生在术后24 h内,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发现患者血压骤然升高、心率减慢、一侧瞳孔散大、瞳孔对光反射减弱或消失或出现一段时间的清醒后又表现为意识模糊,均应考虑为术后并发脑出血、脑水肿或脑梗死等急性颅内压增高的临床表现,严重者可能会发生脑疝。应遵医嘱及时行头部CT检查,根据CT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立即行细孔钻颅脑室外引流术或去骨瓣枕肌下减压术。
2.5.2 血压升高 是三叉神经痛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发现患者血压升高并伴有恶心、呕吐,应采取侧卧或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同时通知医生积极对症处理。血压升高一般是由于术中刺激周围神经,神经功能暂时处于紊乱状态,引起血压升高,导致颅内压增高,出现恶心、呕吐症状。遵医嘱应用降压药,严密观察用药后效果,以达到快速降低血压,继而降低颅内压的目的。
2.5.3 口周疱疹 一般发生于术后2~3 d,大部分是由于手术刺激神经,甚至是由于手术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从而造成病毒感染。遵医嘱给予口服抗病毒药物,同时注意饮食搭配,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蔬菜,一般3~5 d会逐渐消失。
2.5.4 发热 一般发生在术后 3~5 d,密切观察患者血常规及临床体征,如发现白细胞升高、颈部不适,可先行腰椎穿刺术,如腰椎穿刺效果不佳,可行腰椎穿刺置管持续引流脑脊液。护士应做好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打折扭曲;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注意按时为患者翻身,观察敷料有无渗出、潮湿脱落,避免引流管脱出;若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可能是由于脑脊液引流过量所致的低颅压,可适当夹闭引流管,观察患者症状有无改善,同时联系医生给予对症处理。
2.5.5 周围性面瘫 表现为术后周围性面瘫、听力下降等。应加强口腔及眼角膜的护理,注意饮食温度应适宜,餐后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因感觉异常发生烫伤或口腔残留食物,导致口腔异味或发生炎症。如患者有听力下降,交流时应在其健侧耳边,避免噪声刺激,同时做好心理护理等。
2.5.6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由于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患者可能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当患者自述有下肢疼痛或下床时下肢疼痛,观察患者双下肢温度不一,甚至粗细异常,进一步彩超检查有血栓形成。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同时遵医嘱给予抗凝药物,防止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
2.6 健康教育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患者对预后不利的信息较为敏感,术后引导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避免生气、冲动、紧张等不利因素;嘱患者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可以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20%~25%的面肌痉挛患者术后症状可能不会立即消失,甚至会缓解数天再次发作,部分症状可能稍微减轻,也可能明显减轻或与术前症状相似,需要经过1周~1年的时间,才逐渐消失,这种现象称为延迟治愈[10]。术后应实施延续护理,建立微信平台,实时了解患者情况,及时解决患者术后遇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