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地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2021-12-31 13:16熊平生
科技视界 2021年35期
关键词:专业型硕士学位全日制

熊平生

(衡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0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并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1]。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属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培养模式应该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方式不一样。学者们也做了大量的探索性研究,如杨永丰等[2]结合生源情况、培养方式及学位论文三方面对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质量评价;雷龙涛等[3]基于中学地理教师的角度提出了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思路;刘丽丽[4]基于协同理念提出了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策略:发展协同培养的课程体系、构建灵活稳定的师生关系、加强社会主体参与的制度建设;蒋雪明等[5]以贵州师范大学地理学院为例,提出了以科学研究为核心的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策略;徐明姣等[6]基于产学研背景提出了依托重大项目培养、创新协同培养、联合基地培养、“引进”和“走出”培养四种地理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本文基于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目前全日制地理专业型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为改进和提高我国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1 地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生源质量良莠不齐。全日制地理硕士学位研究生生源组合较为复杂,既有缺乏工作经验的地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也有非地理专业的应届生,这类学生主要来自其他一本、二本、三本院校或者衡阳师范学院毕业生。还有来自从事基层教育工作的在职教师或者其他行业的人员。地理专业本科毕业的生源专业素养相对较好,非地理专业毕业的生源专业知识结构较为薄弱,但在职人员具有较强实践教学能力。

(2)硕导师资力量薄弱。全日制地理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地理专业知识,还要精通地理教学理论知识,最好有中学地理教学实践经历。事实上,具有这样综合素养的教师本来就较少,加之全日制地理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在校全日制地理硕士学位研究生数量有所增加,而专硕导师的数量没有获得同比增长,导致专硕导师师资更加吃紧。此外,地理专硕导师师资队伍综合实力参差不齐,同时博士、教授的导师偏少。此外,还存在部分导师研究方向狭窄、地理教学教改研究能力较弱的现象,创新能力不够。

(3)教学模式和方法陈旧。目前研究生教学模式和方法陈旧,雷同本科生的教学模式,单向灌输模式为主,即任课教师在讲台上拼命地讲,研究生在下面使劲地听,机械地抄着笔记,课后背着知识要点,无法充分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性。教师理论知识讲授时间过长,师生、生生相互交流偏少;过分凸显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研究生的主体地位。

(4)实践环节重视不够。在全日制地理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中,有的院校没有固定的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一旦实践教学场地不固定,教学过程的随意性就比较强。甚至有的院校让研究生自行寻找学校、自行完成实习。有地方高校虽然与周边中学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合同,但没有配备专门的、专业硕士导师跟进,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 地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策略

(1)拓宽生源渠道,提高生源质量。首先,发动全体研究生导师,拓展研究生招生宣传平台范围,如在学校网站、微信、QQ等平台上推送全日制地理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简章。其次,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教师去兄弟院校宣传招生,鼓励和发动外校学生报考本校研究生。最后,提高全日制地理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年奖学金金额并扩大奖学金覆盖面,诱导高素质的本科学生积极报考。

(2)构建开放式地理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硕士研究生阶段,课堂教学仍然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树立开放的教学理念。课堂上任课老师应以包容、平等、尊重的态度面对每一个研究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敢于发言、敢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其次,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专题研讨法,教师组织学生围绕某个专业题进行分组讨论,教师在专题研讨中启发研究生如何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课后,以学院、系部甚至教研组为单位,积极开展学术沙龙,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最后,课程评价的开放性。传统的研究生评价方式主要是闭卷考试、课程论文。而开放的评价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化。课程期末考核可以是读书报告、课程论文或课程相关的专题汇报等形式。与此同时,教师可将教学过程考核比重加大,以提高研究生的学习兴趣。

(3)强化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提升硕导的数量和素质。首先,重视新任专硕导师的岗前培训,实行多种形式的在岗培训,譬如通过出国访学、国内进修、中学挂职锻炼等多形式、多渠道的方法提高专业型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其次,引进和培养专业型学科带头人。地方院校结合地理专硕学位培养的需要,引进国内知名地理教育学科带头人,有助于提升专硕导师整体水平;要注重强化培养中青年导师,发展专业型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后备力量。最后,实施“双导师”“导师组”的模式。适当聘请教学经验丰富、能力较强的中学地理高级教师作为第二导师,以便推动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双导师”制,形成学术、实践相互补充的专业硕士导师队伍[7]。针对学术水平较高,而专业实践能力较弱的导师,实施专业型导师组合制[8],让该类教师与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导师协同培养地理专硕学生。

(4)创建实践教学基地,狠抓实践教学管理。首先,与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合作共建以高校为主体、以地方重点中学为纽带、以实习基地为依托、以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中心的联合培养教学基地[9]。其次,将实践环节纳入硕士研究生的考核范畴,构建学术实践、社会实践和专业学习的联动机制。最后,构建定期检查制度。建立校外导师与校内导师协作的检查制度,校外导师定期严格检查研究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确保校外教育实习的质量。

3 结语

全日制地理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我国未来研究生培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探索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未来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在梳理目前全日制地理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拓展研究生生源渠道,提高生源质量;探索开放式的地理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研究生导师的数量和素质;创建实践教学基地,狠抓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以提升地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专业型硕士学位全日制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案例教学在全日制硕士《可信云计算》课程中的应用
我校成功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在美国对于就业来说最好和最差的硕士学位
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浅谈全日制专业硕士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
军事科学院199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1989年继续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