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暎
【摘要】随着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许多学校将特色课程建设作为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彰显学校特色的有效载体。本文以内涵式发展理念为指导,探讨了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特色课程建设的价值,然后结合渭源县清源镇第二小学温暖校园课程的有益探索,从德育建设、校园文化、教师队伍三个维度指出了推动特色课程建设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课程建设;路径;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1—0088—02
实现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是新时代基础教育发展的目标指引和战略导向,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机制的不断落实和完善,现有基础教育资源、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提升,但仍然存在着实践教学实效不显著、“学生中心”理念难以落实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着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步伐,也无疑让学生成为了学校追求升学率的牺牲品[1]。而课程建设是依靠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的,为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相当数量的学校因地制宜建设了适合本校文化和特色發展的课程。特别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打造特色优质的校本课程,形成明显的办校特色和优势已成为众多学校普遍发展的诉求,因此,以内涵式发展理念为指导,探究适合自主发展的特色课程建设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内涵式发展视角下特色课程建设的价值
内涵式发展更加注重“质”的提升,它是以内部的不断改革实现质的跨越,进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实施内涵式发展视角下特色课程建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1.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由于现行教材无法兼顾到每所学校的资源和特点,并且教材编制周期较长,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育教学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也无法体现出课程发展所需要的主要内容和最新动向,作为国家规划课程的一种补充,其特色课程建设不仅有利于达成课程目标,而且更多关注学生间的差异,促使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以渭源县清源镇第二小学温暖校园课程建设为例,教师将“建一所温暖的学校”作为新时代特色课程的个性化发展目标,并致力于构建温暖课程、温暖环境、温暖活动、温暖人际的立体框架[2],显然,这种目标和框架的制订不仅有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而且有助于学生人际交谈、创新精神、行为习惯、特长等独特个性的发展。
2.赋予教师课程权力,促进教师向专业方向发展。传统模式化的教学体系要求教师按照既定的课程标准和程序进行设计和实施的,而特色课程建设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活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实践,而且能赋予教师更多课程调整和完善的空间。以渭源县清源镇第二小学温暖校园课程建设为例,学校仅是给予教师相关主题,但对于如何创设教学情境,采用何种方式,是否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均不作要求,并且积极支持教师参与各类培训,鼓励教师与教师之间相互沟通交流,最大限度地确保温暖校园课程建设内容新颖、效果明显,有效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经验。
3.强化办学特色,提升学校办学活力。特色课程建设是一所学校创新意识、教学实践、学生道德品质等方面的综合反映,而内涵式发展视角下的特色课程建设是基于学生真实、具体的事件,包含民主、合作、多元等特点的文化,并且还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和需求不断更新与发展,其特色课程理念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特色思想,从而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有效增强办学活力。
二、内涵式发展视角下特色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内涵式发展视角下的特色课程建设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下文以渭源县清源镇第二小学温暖校园课程建设为例进行探索。
1.围绕学生发展需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是特色课程建设的核心,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心灵为最终目标,有效将“大思政”理念贯穿到每门课程之中,要求所有学科任课教师必须熟知《道德与法治》主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并将理想信念、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心理健康、国防知识等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育教学之中。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古诗词时要求融入对祖国文化的赞美,学唱歌曲时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同时,要注重仪式教育,教师应紧紧把握时间点,根据教学实际将仪式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进行教学设计。例如,渭源县清源镇第二小学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活动范围和表现,制订了以上课、晨读、出操、课间为主要内容的《学生课堂及养成教育要求》,然后利用班队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学成果在每学期的亲子共学日集中展示,并由辅导员进行点评,从而达到教育引导、感化激励学生的目的。
此外,为了避免德育课程说教和灌输的弊端,有机结合思政课程所具有的显性与隐性教育作用,教师还应建立“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引导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和做人。例如,清源二小以“春生”、“夏长”、“秋实”、“冬藏”四个季节为主题,创设综合实践课程,有效适应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
2.注重学校文化引领,完善特色课程的建设与保障。学校文化在特色课程建设中具有引领作用。例如,清源二小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打造喜爱阅读的校园文化,建立了对师生免费开放的读书长廊、班级读书成果展示墙以及阅览室,为了实现“课外阅读课内化、课程化”的教学目的,清源二小及时建立全校阅读制度,要求学生每天开展20分钟的晨诵,每学期至少阅读5本推荐书籍,并且为了有效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求教师每天与学生一起读书,每个月至少开展1次班级读书交流会,每学期开展2次群文阅读研讨。
此外,在特色课程的建设和实践过程中,相当数量的教师将课程资源局限于学校内部,而这种现象不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也无法提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因此,教师还应以提升教学质量、构建文化建设为契机,充分调动学生家长、社区、青年志愿者等人员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特色课程建设之中。例如,清源二小在实施温暖校园课程建设中,在每学期伊始由班主任向全体学生的家长发出亲子共读邀请,各位家长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参与,给课程建设提供资源,如组织学生参观家长的工作场所或邀请擅长手工制作的家长在开展手工类课程时给予指导。
3.深化教学方式改革,构建特色课程的教师队伍。作为课程建设的中坚力量,其教师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素质对其特色课程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学校应注重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能力。在特色课程具体实践中,教师应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这一主题,大力开展“做给你看”实践活动,即通过手把手、点对点进行现场示范、现场辅导以培养学生的技能。并且在教学评价时,要求教师把评价的重点放置在学生的发展上,从而达到以课堂评价撬动课堂转变的目的。
同时,特色课程建设本质上也是一个动态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教学过程与其他课程之间最大的区别是教师的自主权很大,其所需要的综合科研能力也很强,因此,学校应最大限度地注重教师的特色课程建设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例如,清源二小在实施温暖校园课程建设中,及时开展示范课、公开课、帮带课、推门课、汇报课、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三字一话基本功竞赛、教研沙龙、同课续构等一系列活动。
此外,特色课程的建设离不开教研活动,因此,学校还应该以年级为单位成立特色课程研修团队,针对特色课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开展教研学习和交流活动,鼓励教师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研究,并促使其他教师在行动研判和反思中获得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例如,清源二小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特色课程建设能力,立足温暖校园课程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学习研讨,探索出了清源二小“五环四点”本色语文、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思路等方法,不断推动教学个性化发展。
总之,内涵式发展视角下的特色课程建设走出了“千校一面”的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学校应该是“选拔”还是“教育”、“追求高分”还是“综合发展”这一现实问题[3],实践证明,只要坚持“以生为本”理念,努力在德育建设、校园文化、教师队伍等方面加强探索与实践,就一定能够完成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提升学校的整体育人质量和独特气质。
参考文献
[1]牛宇飞,赵少慧,贺玉娇.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思政课程與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J].西部素质教育,2019(20):36-37.
[2]王海瑞.民办小学内涵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12):38-41.
[3]龙勇,孙锦明.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成效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11):1- 12.
编辑:宋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