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璐霞 吴章荣
【摘要】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是适应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要。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主要存在生态位不清晰、较多限制因子、花盆效应限制等问题。高职院校需要从用好生态位原理、坚持生态链法则、把握限制因子定律和打破花盆效应等方面探寻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建设路径。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11—0069—03
新时代是我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新时代的高等职业教育具有新特点新要求,在2019年国务院出台的《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凸显了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同时,进入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高职院校辅导员履行着教育、管理和服务高职院校学生的重要任务,其队伍的专业水平高低直接影响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质量,影响职业教育的质量。因此,促进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成为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教育生态学概述
教育生态学是20世纪40年代起源于西方的边缘化理论,它是用生态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教育内部各因子及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从而解决教育中面临的各种问题。1976年,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雷克明于在《公共教育》一书中首次提出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后来经过其他学者的研究进行了不断完善,形成了一系列教育生态学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这里笔者主要选取一些对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基本原理进行分析。
一是限制因子定律。类似自然生态系统,在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同样存在着各种限制因子,这些限制因子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对教育生态系统具有破坏作用。我们要充分重视限制因子的客观限制性,并且尽量排除其负面的限制作用和影响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使教育生态系统呈良性发展态势。二是生态位原理。教育生态系统内各生态因子均处于一定的时间、空间位置,并且各因子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在教育生态系统内部,各因子通过竞争实现教育系统能量、资源的分配,对于同一生态位中的竞争,不仅体现了生态因子主动进取的姿态,还对因子之间有鼓舞激励作用。三是生态链法则。教育生态链虽然不同于自然界的食物链,但是在教育生态系统内部依然存在着链条式的内部联系。四是花盆效应。在生态学中,花盆被视为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系统,由于受其生态空间的局限性,花盆内生态幅狭窄,环境容量变化不大,一旦花盆中的植物个体离开花盆内的小生态环境,便会失去生存能力。五是群体動力关系。即指群体内部各成员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二、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使命的需要
专业化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就是指辅导员职业及个人能力提升到一定阶段,达到职业化专业要求,同时还得到行业领域内的认可。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深入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命题,进一步明确责任使命,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才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新水平。
(二)适应新时代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当前新时代职业教育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特别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出台和“双高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把职业教育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凸显出来。同时,伴随高职院校社会扩招学生入校,高职院校面临学生人数不断上升、生源特点更加复杂、学生管理问题更为棘手等问题。这些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大挑战。高职院校辅导员要在职业教育新使命的背景下紧密围绕立德树人、德技并修这个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来开展工作。
三、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困境
(一)辅导员生态位不清晰,职业认同度有待提高
一是辅导员角色定位不清。辅导员的主业是在党的领导下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成长成才。而现实情况是高职院校辅导员实际进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有限,大量的日常学生管理事务工作占据了辅导员工作时间。在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身份既属于教师又属于行政人员,而且很多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由学校教师和行政人员兼职,所以辅导员的身份角色不清晰。
二是辅导员工作内容多。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辅导员主要工作内容包含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方面。因此,从高职院校辅导员专业化角度来看,他们不仅要学懂弄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还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应急事件处理等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对本校开设的相关专业知识有所了解,并能够在做学生工作中得到很好运用,才能在工作中真正实现“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的目标。
三是职业成就感偏低。高职院校学生普遍的学习习惯不良,自控能力较差,辅导员要经常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纪律工作,而真正花在做自我学习提升和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较少,一天的大部分时间在琐事中度过,因而不能获得较强的职业成就感。
(二)存在较多的限制因子,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一是岗位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健全。实践中,很多高职院校没有针对辅导员建立人性化、多样化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了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的高职院校,也是较多针对辅导员日常事务管理的工作量进行考核评价,对辅导员工作专业性要求考核不多,不能有效增强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利于辅导员专业水平的提升及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二是工资待遇相对不高。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又需要承担的学生管理工作,但是其待遇相对不高,与高职院校的教师相比,高职院校的辅导员的薪酬待遇偏低,而其辛苦程度和需要承担的工作中的风险程度则比教师更大。三是职务晋升通道不畅。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校要有效落实辅导员职务和职级“双线”晋升。但是,实际中,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落实这一要求,很多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几年后朝着转教学线、转一般行政管理和继续从事一线辅导员这三个方向发展。这些出路不明的现象导致辅导员不能确定自己长远的专业化发展目标。四是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社会认同度不高。尽管当前职业教育在国家政策层面得到了相当高的重视,但是在社会层面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社会认可度不高,进而使高职院校辅导的社会认可度也得不到相应的提高。与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相比,专门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设立的荣誉奖项较少。可见,社会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认可程度依然偏低。
(三)限于花盆效应,针对辅导员的开放培育需要加强
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不能限在辅导员的小圈子里,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走出去多交流、多学习,与学校外的各类教育生态資源加强互动,才能增强辅导员在教育生态环境中的适应能力,提升专业水平。但实际上高职院校辅导员大多数时候都是限制在狭窄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被平时繁重的工作任务所束缚,辅导员之间交流学习的机会少,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就更少。分析其原因,一是辅导员每天需要面对大量繁重工作,没有时间进行交流学习。二是虽然近年来教育部门为辅导员开设了很多培训项目,但由于辅导员工作任务重、平时时间很紧、外出请假的协调难度大,辅导员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开放培育做得不够好,高职院校辅导员受限于花盆效应,自身的学习又缺乏规划和针对性,辅导员则很难专业化发展。
四、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路径
(一)坚持生态链法则,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提升职业认同感
一是明确辅导员角色定位。高等职业教育要高质量发展,衡量的关键就是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水平如何。辅导员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承担着重要角色,辅导员的工作开展得好坏,直接决定辅导员是否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指导者。辅导员要明确自身角色定位,认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日常管理各方面的工作,找准自身在高职院校生态系统乃至整个职业教育生态链中的位置,充分发挥自身在职业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应有作用,并不断努力提升,实现自主发展。
二是提升职业认同感。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势必要树立辅导员自身的职业认同感。职业认同是指辅导员对自己所从事工作社会价值的认可。提升职业认同感能极大地增强辅导员从事本职工作的自信心,从而使其在教育生态链中有位有为。高职院校辅导员对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充分认识,同时对自身从事高职院校辅导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知识等全面认识不断提高,那么,将会对做好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认同产生最持久的动力,可以激活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内驱力。所以,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加强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教育,高职院校要有计划邀请优秀辅导员和各方面专家来校开展讲座,为辅导员提供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从而让广大高职院校辅导员树立做好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信心,坚定职业教育信念,增强职业责任感。二是切实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福利待遇,让辅导员成为让人尊重甚至让人羡慕的职业,让广大高职院校辅导员乐于从事辅导员工作,切实增强其职业幸福感。三是积极营造氛围,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的社会认识度,切实增强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荣誉感。
(二)把握限制因子定律,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创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新时代,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的政策导向十分明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保证辅导员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高职院校要充分考虑辅导员的职业特点和岗位职责,从制度层面有力保障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发展。一是要建立有利于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激励机制。提高辅导员工资待遇,开设辅导员职称职务晋升的通道,保障其能够根据自身特点制订不同的职业目标,实现职业专业化发展,以此来充分调动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辅导员队伍职业发展信心。二是建立分级分类培养体系,注重专业能力建设。当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出现年轻化趋势,很多辅导员都是以本科或研究生应届毕业生的身份进入高职院校担任辅导员,由此产生的工作经验不丰富,社会阅历欠缺,职业素质、工作技巧、抗压能力都不足。为此,高职院校要建立分级分类辅导员培养体系,面向辅导员个体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和专业技能提升的培训规划,逐步建立起适应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需求且符合辅导员工作岗位的需要分级分类培养体系。
(三)尊重辅导员生态位,激发辅导员不断自我发展
建立高标准考核体系,激发辅导员自主学习,实现自我超越,在辅导员生态位上充分发挥作用。一是进行量化考核。高职院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建立辅导员量化考核评价制度。通过量化打分,对辅导员的整体表现进行细化、量化处理,据此做好辅导员发展评价。二是构建多元、开放的考核评价体系。在充分尊重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发展期的辅导员的实际情况设置差异化的考核评价标准,一方面满足高职学院发展对辅导员工作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辅导员认同考核评价结果,主动学习提高。三是用好考核评价结果。把评价结果作为确定辅导员生态位的主要依据,让他们在合适的位置上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人尽其才。
(四)打破花盆效应,利用群体动力关系,鼓励辅导员提升专业实力
一是鼓励辅导员外出学习培训。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和地方的培训制度,创造条件,积极鼓励辅导员外出学习交流。辅导员自身要积极响应,珍惜外出学习交流机会。二是吸引校外资源,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邀请辅导员教育专家进校园开展讲座交流活动,通过专家报告、讲座、座谈会等形式,让辅导员分享教育管理经验,增长辅导员专业实力。三是创设校内辅导员间的交流互动平台,优化辅导员教育生态环境。高职院校要积极搭建辅导员交流互动平台。比如,举行各种形式的公开课,以课堂为平台增进交流。
参考文献
[1]景君学.李欢.开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境界[J].新西部:中旬·理论,2017(02):2.
[2]李化树.教育生态学探讨[J].教学与管理, 1995(01):16-18.
[3]王敏.高校辅导员配备不足下开展“滴灌式”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 2018(09):3.
[4]罗雯怡.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高职教师发展:现状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07):72.
[5]聂靖.“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辅导员角色定位及履职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01):4.
[6]徐晓,朱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的意义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9(21):52.
(本文系江西省2017年度高校党建研究项目《“两学一做”助力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研究——以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研究成果)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