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育琪
【摘要】从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研究现状的宏观了解和对长沙地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现状的调查中发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职业化理论指导下初见成效,但从其职业化内涵建设来看,仍有几个方面的问题。结合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笔者尝试性地探索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路径,从社会、政策、学校、个人等方面全方位、多渠道开辟系统的、长效的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道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路径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在党中央、教育部的领导下,取得重大进展,成绩显著。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培养适应转型期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的高质量辅导员队伍,已成为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1、职责定位不够明确
就高职院校内部而言,辅导员工作是繁琐而复杂的日常事务,笔者通过访谈了解到湖南某高职院校辅导员的工作状况,该学校采取各学院年级辅导员制度,然而大部分学院每个年级只设一个辅导员,学生人数大多在300人左右,管理任务较重,许多行政工作又推行量化管理,对学生工作往往缺乏专业化的要求,辅导员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学生日常管理事务中,从而把属于自己的本职的思想政治工教育放在一边。只要是与学生沾上边的事情都要求辅导员去抓、去管、去组织,这样模糊的职责定位使得辅导员有些无所适从而又深感疲惫。
2、整体队伍不稳定
目前,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已经成为许多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难题和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
第一,心甘情愿干辅导员工作的少。据有关资料显示对上海、江苏等八所大学的200名政工教师调查结果显示:39%的人认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是“走错路”;有66.4%的人认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空洞、缺乏说服力、不被理解、社会地位低下、没有前途;还有部分人认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仅是谋生的手段。
第二,以辅导员岗位为跳板的多。越来越多想进入高校工作的大学生,要成为高校的一名专业教师都要求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所以就有多数硕士研究生想通过辅导员这个岗位先进入然后在辅导员岗位上找机会转行,转向教师岗,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这是目前硕士研究生愿意应聘辅导员岗位的心理动机;另外,一些比较年轻具有本科学历的在职辅导员报考硕士研究生,期望通过学历的提升达到“曲线转行”的目的。
3、职业素养不够
在高职院校中,由于学生生源和学校培育模式的独特性,对于辅导员队伍来讲做学生工作是一项极富挑战性的工作,对辅导员队伍的专业素养要求特别高。高职院校辅导员缺乏专业性培训,专业化程度低的现状制约着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由于高职院校大部分的辅导员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很少参加相关培训,政治理论素质不高,学术科研水平较低,加之队伍的不稳定流动性大,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是一个极为紧迫的任务。
二、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存在着“非职业化”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剖析其产生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
首先,社会层面没有形成对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统一认识。其次,高职院校层面仍然普遍存在对辅导员职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再次,高职院校辅导员个人层面缺乏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职业预期及自我实现的需求与现实存在较大反差。究其原因在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在待遇、培养、提升等方面都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所以造成辅导员感受不到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明确自己的定位。
2、专业化程度偏低
从辅导员自身发展看,高职院校辅导员本身是自我职业化发展的主体。辅导员的自身因素决定了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化成长速度,辅导员从业动机决定是否愿意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将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整个职业生涯。如果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从业动机仅仅是将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平台,或者将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作为转向其它行政岗位或教学岗位的跳板,其专业化程度必然难以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必然较低。
3、建设机制不完善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也制约着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辅导员队伍选拔机制欠规范。辅导员培养机制不健全。辅导员发展机制不明确。在高职院校,大部分辅导员也是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要么转岗、要么提拔,以辅导员工作为临时过度站。有些一直留任的辅导员因没有相应的职称评聘机制,职称评定困难甚至无望,工作、继续学习也就会缺乏动力。
4、缺乏有效支撑载体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需要有效支撑载体,但目前载体的缺乏也导致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进程缓慢。首先,缺乏强有力的学科支撑。其次,缺乏专业的管理和培训机构。再次,高职院校缺乏有效实体研讨机构。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路径
笔者拟就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系列问题,结合自身的高职院校工作实际,通过分析比较,提出相关的建议和对策,以期破解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困境,使其朝着职业化方向发展。
1、转变思想观念
转变思想观念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关键,要从根本上实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不仅需要各级领导对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视,也需要辅导员自身工作观念的转变。
2、提升职业素养
实现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必然要求建成一支具备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人文素养、知识素养及能力素养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
3、构建相关机制
要解决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发展和待遇保障问题的政策模糊、制度缺位困境,则必须在制度上着力解决准入机制、培训机制、发展机制、考核机制等几方面的问题,继而为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发展新模式开辟道路。
4、优化支持系统
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中,社会支持系统是指由社会、政策、学校、个人等若干层面社会支持要素,以一定联接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的社会支持系统运行,必须坚持从时代要求和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政策引导与社会参与统一、标本兼治和综合治理相结合的三个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 岳军.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中山大学, 2008.
[2] 戴娟.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9.
[3] Thrash-Redd, Sandra.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Training Needs of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Members in Relation to Child, Youth, and Family Issues[D]. United States: East Texas State University, 1990.
[4] S. P. Marland. Career Education——A New Priority[J]. Science, 1972,176(4035):585-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