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洁华
乳腺癌属于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化疗药物不断发展及医疗水平逐渐提高,早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95%以上[1]。因此在确保生命的同时,患者对生活质量要求也在随之递增。而乳腺癌根治术及化疗为乳腺癌首选治疗措施,但术后众多患者存在单侧或双侧乳房缺陷,严重影响美观,进而使其诱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如烦躁、焦虑、抑郁及病耻感,其中病耻感主要指个体存在某种疾病,有羞耻感受,属于一种负性经历标志,进而直接影响治疗效果[2-3]。因此积极为该类患者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改善其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显得极为重要。本研究主要观察对比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5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可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2)能耐受本研究的护理;(3)均经过组织病理学确诊为乳腺癌。排除标准:(1)存在出血性疾病、神经疾病、精神障碍及其他严重性疾病;(2)近期急性、慢性感染;(3)机体肝肾功能有明显异常。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5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研究1组(150例)与研究2组(100例)。将两组基本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计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试验且经过患者知情同意。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研究2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生活护理、生命体征监测、运动功能训练等术后康复护理服务。
研究1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乳腺癌患者经手术后,乳房的丧失意味着将失去女性体态魅力、哺乳功能,且影响性生活的和谐,进而使其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如无助、烦躁、绝望、孤独等,因此护理人员需详细掌握患者心理情绪,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认真观察其表现、行为,并分析其心理状况,以高度责任心、人道主义意精神为患者制定针对性、全面性护理方案。(2)加强心理疏导: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加强其自信意识,并告知患者拥有良好的心理情绪,是疾病恢复的关键步骤。同时指导患者购买加厚的乳罩,达到外观双侧对称,满足女性爱美心理,提高其自信心。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期间,需对患者表示充分的尊重,另一方面做好家庭工作宣教,通过家属的支持,使其得到安慰,进而增加战胜病魔信心。(3)创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护理人员需满足患者合理要求,使其在一种和谐气氛下倾诉内心不满及恐惧感,并加强患者对化疗的认知,告知其化疗方式、机制及注意事项,促进其积极配合医师顺利完成化疗计划。针对污染床单的呕吐物需及时更换,且医护人员的操作期间需轻柔,光线应柔和,缓解其不适感。
(1)观察对比两组康复效果,包括上臂周径、患肢关节活动时间、前臂周径、外展角度。(2)护理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睡眠质量评分。HAMD评分:满分不足8分为正常,8~20分为轻微抑郁症,21~35分为中度抑郁症,超出35分为重度抑郁症[4]。HAMA评分:不足7分为正常,7~14分为轻度焦虑,15~21分为中度焦虑,22~29分为重度焦虑,超出29分为严重焦虑[5]。睡眠质量:主要对两组患者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进行评估,满分均为10分,分值越低患者睡眠质量越优[6]。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全文数据进行计算,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1组上臂周径、前臂周径显著比研究2组短(P<0.05),患肢关节活动时间早于研究2组(P<0.05),而在外展角度上显著比研究2组大(P<0.05),见表 2。
表2 两组康复效果对比(±s)
表2 两组康复效果对比(±s)
组别 上臂周径(cm) 患肢关节活动时间(d) 前臂周径(cm) 外展角度(°)研究 1 组(n=150) 30.25±3.63 9.52±0.93 15.14±1.67 105.77±10.63研究 2 组(n=100) 35.76±3.71 14.77±1.58 19.75±1.42 84.59±8.05 t值 11.654 33.026 22.673 16.943 P值 0.001 0.001 0.001 0.001
护理前,两组的HAMD、HA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1组的HAMD、HAMA评分均低于研究2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HAMD、HAMA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HAMD、HAMA评分对比[分,(±s)]
?
护理前,两组的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1组各评分均低于研究2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分,(±s)]
表4 两组睡眠质量评分对比[分,(±s)]
?
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女性乳腺癌患者在术后5年生存率可高达71.2%~74.9%,且医疗条件较佳城市生存率可达到80%[7]。随着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完善,乳腺癌患者正由“癌症患者”逐渐向“癌症生存者”转换,上述现象使得医学界对该疾病术后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8]。
现阶段,临床以手术为乳腺癌首选治疗措施,虽获得一定治疗价值,但对患者机体形态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仍面临疾病迁延等风险,使其易诱发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担心体型改变,影响日常生活质量,进而直接降低术后恢复效率[9-10]。因此对该类患者的护理,不能仅限于院内,且常规护理措施已无法满足患者基本需求。本文研究显示,研究1组上臂周径、前臂周径显著比研究2组短(P<0.05),患肢关节活动时间比研究2组早(P<0.05),而在外展角度上显著比研究2组大(P<0.05),护理前研究对象的HAMD、HAMA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1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研究2组(P<0.05),护理前两组的睡眠障碍、睡眠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1组各评分均低于研究2组(P<0.05),分析原因:以往的常规护理服务仅仅关注病情本身,因而无法满足患者需求,随着护理理念的更新和护理技术的发展,心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受到了广泛认可。心理护理干预充分体现现代化护理模式中人文关怀理念,通过针对性处理乳腺癌患者受病痛折磨、生活环境发生转变等各种因素而产生的负面情绪,以促使其身心得到全面改善[11]。心理护理首先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并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通过健康教育方式提升患者的认知能力,并对其认知误区进行纠正,可消除患者面对疾病的消极情绪。通过加强护患交流,引导患者倾诉内心想法,以温和且耐心态度对待患者,给予患者关心与尊重,可使其心情放松,切身感受到来自他人的温暖关怀[12]。不仅能够促使其负面情绪(焦虑、抑郁)有效缓解,还能够使患者燃起对抗病魔的斗志。此外,护士对患者家属及朋友开展思想工作,使家属配合给予患者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同时要求护理人员提供鼓励及安慰,增加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从而指导其抒发内心压力,改变思维方式,积极面对疾病与治疗。
综上所述,对乳腺癌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后,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改善心理状态与睡眠质量,此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