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中山区不同播种量对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2021-12-30 08:26尚庆文牛忠磊丽孙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2期
关键词:粒重播种量株高

尚庆文 牛忠磊 李 丽孙 波

(1.淄博市淄川区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 山东淄博 255100;2.淄博市北园府食品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150)

谷子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具有抗旱耐瘠、水分利用率高、适应性强、营养价值丰富等特点,是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列为小杂粮之首[1-2]。谷子在不同生态环境下栽培,其适应性结果导致了形态学性状和农艺性状的较大差异[3]。淄博市淄川区谷子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上乘,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是淄川区重要的杂粮作物,常年播种面积700 hm2以上。近年来杂粮价格逐步攀升,谷子种植效益逐年提高,1亩谷子的正常收益在1 800元以上,农户种植谷子的热情高涨。

但是农户在种植谷子时,播种量完全根据种植经验或借鉴别人的做法,多采用大播种量保证全苗,再通过人工间苗达到适宜的留苗密度,不仅浪费优质的种质资源,也浪费较大的人力物力。此外,为了保证谷子有较高的出苗率,前期通常施用较多化肥,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基于此,笔者试图通过试验总结出谷子的最佳播种量,在不减少产量的情况下,节约种质资源的同时也保护生态环境,为当地建立谷子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支撑,同时为鲁中山区精量化播种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材料及管理

试验地选在淄川区寨里镇蓼坞村,地属泰沂山脉,青石山地质,土壤呈碱性,富含硒等微量元素,坡地通风干燥,光照充足,生长周期长,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理想的谷子种植区域。在这里生长的小米圆滑饱满、色泽黄润、耐煮油多,熬制出的米粥粘稠厚实、粒粒相连、甘甜软糯,成为独特的地域品牌,“蓼坞小米”被纳入山东农产品知名品牌目录,同时是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试验用地播种时前茬种植作物为大豆,避免了重茬对谷子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所用品种为淄谷1,该品种是淄博市北园府食品有限公司自育品种,长年种植,株高适中,综合表现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播种前亩施农家肥1 000~1 500 kg作为底肥,旋耕入地,整地耙平。5月20日采用人工沟播的方式播种,拔节期每亩追施尿素15 kg,中耕除草2次,遇旱及时浇水,其余管理措施同当地一致,收获日期为9月20日,谷子成熟期安装驱鸟设备。

1.2 试验设计

根据当地农户播种习惯和试验需要,设4个播种量,分别为3.75 kg/hm2、5.25 kg/hm2、7.50 kg/hm2、9.75 kg/hm2,为便于阐述,分别用B1、B2、B3、B4来表示,研究不同播量情况下谷子出苗情况、农艺性状及其产量。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12 m2,共12个小区。

1.3 测定项目

成熟期每小区取有代表性的样点连续选取20棵单株测定株高、茎粗和穗粒重,取平均值作为本小区相关数据;收获时去除处理小区的两端两行,剩余部分全部收获,经过风干后,称量,脱粒后对晒干扬净的籽粒进行称量,折算小区(12 m2)理论产量,并计算各小区对应的公顷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播种量的出苗密度分析

由表1可知,B1、B2、B3、B4出苗密度分别为46.17万株/hm2、63.75万株/hm2、97.17万株/hm2和131.08万株/hm2。虽然B3、B4出苗密度高,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不仅浪费大量的优质种源,后期还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间苗和定苗。B1出苗密度略偏低,B2出苗密度为63.75万株/hm2,这个密度与谷子在大面积生产中的最适密度接近,又在一定程度上免去了间苗和定苗的作业过程,不仅省时省力,还节约成本,对指导生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作为生产实际中留苗密度的理论依据。

2.2 不同播种量的株高、茎粗、穗粒重分析

2.2.1 株高由表2可知,B1、B2、B3、B4株高分别为107.1 cm、114.4 cm、118.8 cm和123.5 cm。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谷子株高也随之增长,这是因为谷子在不同种植密度时,谷子群体通过调节自身高度,尽量往上生长,相互竞争来吸收更多的光照,获取更多的营养。

2.2.2 茎粗谷子茎粗与其抗倒伏性密切相关。B1、B2、B3、B4的茎粗分别为11.1 mm、10.2 mm、8.8 mm和7.0 mm,茎粗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且群体数量越大,茎粗的下降幅度越大,这可能是因为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在有限的空间内,谷子群体“照顾”到每个个体的生长发育而自动“瘦身”,以此满足谷子群体的最大化优势。

2.2.3 穗粒重B1、B2、B3、B4穗粒重分别为10.31 g、9.81 g、8.75 g和7.32 g,同茎粗数据一样,穗粒重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呈现出下降趋势,但是下降的趋势相对茎粗下降趋势缓慢。可见随着播种量的增加,密度增大,谷子地上部叶片重叠,影响光合作用,不利于穗部灌浆,穗粒重也越低。

2.3 不同播种量的产量分析

由表3可知,B1、B2、B3、B4产量分别为3 891.67 kg/hm2、4 263.89 kg/hm2、4 058.33 kg/hm2、3 725.00 kg/hm2,产量高低的排列顺序为B2>B3>B1>B4。由此可以看出,B2处理淄谷1的产量最高,为适宜的播种量,虽然是理论数值折算成公顷产量,但是对于实际生产仍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讨论与结论

谷子播种量多少直接决定谷子出苗密度,出苗密度是协调谷子群体与个体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出苗密度的大小对谷子农艺性状有较大影响[4]。本试验发现,谷子株高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这是因为谷子群体为了吸收更多的光照,获取更多的营养而向上生长;茎粗和穗粒重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减小,这说明谷子群体密度过大时,群体内竞争大,个体不能充分地吸收光照、水分和土壤养分,反过来抑制个体生长和发育,这与庄云等[5-6]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产量先增大后减小,说明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谷子植株越细、抗倒性越低,直接影响谷子光合作用,不利于穗部灌浆,同时因为环境密闭,容易引发病虫危害,影响籽粒品质,当播种量超过最适播量后,植株密度的增加已不能弥补单株产量的减少,总产量降低,这与刘正理等[7-9]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合来看,当播种量为5.25 kg/hm2时,淄谷1的出苗密度比实际生产中略偏高,较为合理,符合实际生产的需要,且获得了最高的产量,株高、茎粗、穗粒重等方面表现也较好,不会出现大面积倒伏的现象。当播种量为3.75 kg/hm2时,其出苗密度比实际生产中略低,影响谷子产量,所以淄谷1在鲁中山区的适宜播种量为5.25 kg/hm2。

猜你喜欢
粒重播种量株高
外源激素与蔗糖对冬小麦穗粒数和粒重的调控效应
干热风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粒重的影响效应*
离体穗培养条件下C、N供给对小麦穗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2019—2020 年度固始县优质小麦播种量优化试验总结
2019—2020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2019—2020 年度优质小麦不同播种量试验
播种量与多效唑对豫麦158 产量性状的影响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介绍四个优良小麦品种
不同栽培密度对柴胡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