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丘陵区粮油生产“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路径探析
——以资阳市为例

2021-12-30 08:26梁森林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2期
关键词:资阳市粮油全程

霍 川 汪 磊 梁森林

(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四川资阳 641400)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为人们提供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生产的效率直接影响农民的效益,最终关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发展全局。近年来,资阳市以确保粮油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加速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与推广,使资阳市粮油产业发展取得较大进展,为农民持续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机械化普及难度大、生产效率仍然偏低,再加上劳动力紧缺、用工成本高,生产成本持续居高不下。加快以服务农业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农机装备产学研用创新为动力,推进粮油生产“五良”(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融合全程机械化,可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样板、技术及装备支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川中丘陵区西迄龙泉山脉,东止华蓥山,北起大巴山,南抵长江以南,幅员面积约8.4万km2,耕地370多万公顷。主要分布于龙泉山以东的四川盆地丘陵区,包括内江、资阳、自贡、遂宁、南充等5个地级市,海拔高度多为250~650 m,南部多浅丘,北部多深丘,是四川省水稻、玉米、小麦、甘薯、豆类、油菜等粮油作物的重要产区。资阳市地处川中丘陵区西部,是一个农业占比较大的地级市,2020年农业占GDP比率达20.9%。生产过程机械化是破解农业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难题、缓解劳动力紧缺的重要抓手。本文作者以资阳市为例,在剖析资阳市农业生产机械化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对以资阳市为代表的川中丘陵区实现粮油生产“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发展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实现途径进行探讨。

1 资阳市粮油生产机械化现状与问题

资阳市幅员面积5 747 km2,总人口338.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74.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0.9%。2020年GDP 807.5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8.5亿元,增长5.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4.2%。现有耕地32.1万hm2,粮油作物播种面积(含复种)43.5万hm2,其中水稻7.1万hm2、玉米7.5万hm2、小麦4.6万hm2、油菜5.9万hm2、薯类6.0万hm2、大豆4.0万hm2、花生1.7万hm2、饲草2.0万hm2。根据资阳市统计部门发布的2019年数据,全市拥有各类农业生产机械17 468台,配套农具1 887部,总动力184.2万k W,粮油作物生产机耕面积25.5万hm2,占播种面积的58.6%;机播面积7.7万hm2,占播种面积的17.7%;机电灌溉面积10.6万hm2,占播种面积的24.3%;机收面积8.9万hm2,占播种面积的20.5%。在机收面积中,水稻5.2万hm2,占机收面积的67.5%,占水稻播种面积73.2%;小麦1.6万hm2,占机收面积的20.7%,占小麦播种面积的34.7%;油菜1.7万hm2,占机收面积的22.0%,占油菜播种面积的28.8%;玉米机收面积不足0.1万hm2,约占机收面积和玉米播种面积的1.0%;其余作物机收和粮油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尚未起步。2020年全市主要农作物生产综合机械化率为55.0%,比全省平均值63.0%[1]低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7个百分点[2]。从总体上看,农机结构不优、质量不高,农机化与作物品种、耕作方法、地块形状、经营机制不融合[2]是资阳市粮油作物生产机械化率低、示范带动效果不佳、推广普及速度慢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

1.1 缺乏宜机的粮油作物专用品种

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比常规种植密度更大,一般采用全程一次性施肥,机械防病治虫,药剂除草,因此需要专用的宜机作物品种,要求品种具有耐密植、群体整齐度高、抗倒伏、抗病虫害、后期脱水快、机收损失率和破碎率及杂质率低等特点。目前,四川乃至西南宜机作物新品种选育相对滞后,尚无宜机的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专用品种。因此,资阳市粮油作物机械化生产应用的品种全是普通品种,在种植密度增大的情况下表现生长不整齐,倒伏倒折和病虫害加重,收获时损失率、破碎率较高,加上种子质量(发芽率、净度、种子大小均匀度等)不高,影响机械化生产效果。

1.2 农机农艺不配套

农业机械化技术只有且必须与农艺技术相互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3],离开了农艺技术、任何农业机械化技术将无法发挥其正常作用,甚至还会产生不良影响。资阳市属于川中丘陵区典型的人多地少区域,土地复种指数高,多为一年两熟至三熟,旱地多为带状间套作,种植密度普遍偏低。而现有的农业生产机械耕宽、播幅、收幅等均为通用型,可调范围极小,与资阳市农作物种植制度及农艺管理措施不相匹配。在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方面缺乏农艺技术指导,缺乏与农技、土肥、植保等相关领域技术人员的配合,无法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技术增产、高效的作用。

1.3 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

资阳市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带,多为坡耕地,机耕道较窄且坡度较大,机械型号大的通过性差,型号小动力不够。而且种植业结构复杂、品种多,粮食、经济作物间套作普遍。这些机械中,小型机械偏多,大中型机械偏少,与资阳市农业资源条件和生产需求不相适应。

1.4 农机作业配套设施不完善

资阳市虽有耕地32.10万hm2,但建成的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高标准农田面积只有0.69万hm2,仅占粮油作物播种面积的1.6%。现有的中、小型农业机械具有自身质量轻、使用操作简便、能耗低、实用性强等优点。但丘陵区域多数农田存在一定高差,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田间道路狭窄、崎岖不平、通过性差、小型机械动力缺乏,导致资阳市农机化发展存在“先天不足”。

1.5 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不健全

资阳市现有规模6 hm2以上的种粮大户45家,各家平均拥有耕作、播种、管理、收获等机械20台(套),但基本为独立运行,大户之间的同类型机械重复多、共用少,造成机械闲置时间长、利用率低,农机购置资金浪费大。市内虽有55家经过工商登记注册的专业化农机服务组织,但能正常运作的不到10家,且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服务质量不高,影响农机服务组织的健康发展。在资阳市现有机械化生产面积中,实现全程机械化的面积不足5%,多数为人工种植机械收获,在机收面积中有一半以上是市外甚至省外专业农机服务组织跨区作业完成的。

1.6 示范带动和宣传推广乏力

资阳市在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样板建设上缺乏足够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投入,没有形成可借鉴的样板和成熟的技术。在机手职业技能培训、示范现场、新闻媒体、网络、会议宣传推广全程机械化生产方面力度不够。

1.7 配套政策欠完善

在基本农田整治、农田水利设施和村社道路建设项目布局,以及农机购置补贴、种植业大户补贴方面,在不违背国家和四川省大政前提下,资阳市自身还存在短板。

2 资阳市推进粮油生产“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中国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土地精耕细作方式利于作物生长、土壤疏松、防除杂草,可以获得高产,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生产效率低、成本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继续推进,大量的农村人口特别是新生代涌入城镇,且新生代不愿也不懂种植业,继续靠大量投入人力和物力进行传统的精耕细作生产粮食和油料作物已不现实,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极不适应。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是一种新型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是现代制造、现代种业、现代耕作、现代农艺、机械操作等多种技术的集合。在努力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的前提下,普及良种、推广良法,推进“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从而提高粮油作物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资阳市现有农业生产大型拖拉机1台、中型拖拉机585台,总动力2.2万k W,配套农具63部;小型拖拉机1 542台,总动力1.8万k W,配套农具1 824部;联合收割机1 409台;小型机动喷雾器11 942台;节水灌溉类机械1 990套。这些机械中,大型机械虽然动力足够,但机耕道通过性差,而小型机械虽然通过性好但动力不够,因此亟待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另外,这些机械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大户手中,机械使用运行没有形成合力,且造成闲置和资金浪费,导致一些农业机械设备无法发挥最大效益。亟待通过“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带动,推进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建立和健全农业生产机械化服务组织,提升农机专业化服务能力,增强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带动效力,加速农业生产机械化推广应用步伐。

为加速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意见》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资阳市出台了《资阳市委、资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6+3+1”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为资阳市推进粮油生产“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针对资阳市粮油作物生产过程机械化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指定由市农业农村局牵头,多部门参与,上下联动,负责全市粮油作物“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工作。拟通过创建“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大力推进资阳市粮油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已召开《资阳市“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会》,形成高位推进态势,全市上下及各部门间已在产业布局、农机装备转型升级、项目支持等方面达成共识。

目前,全市已有大、中、小、微型农业生产机械17 468台,配套农具1 887部(件);已有种粮大户163家,熟练农机操作手3 712名。可以通过优势资源整合,建成资阳市农机专业化服务和技术培训团队。为推进资阳市农业生产“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加快粮油生产“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发展步伐,市级和县级均形成了由农机化科牵头,高标准农田建设科、园区科、农技站、种子站等相关科室参与的联动机制,细化了宜机作物品种、种植制度,以及经营规模、农机装备等要素集成配套的区域性全程机械化技术方案。资阳市农机监理部门结合当地实际,着力在农机安全管理上下功夫,积极探索农机安全管理新模式,建立了农机“五大员”模式,为全市农机安全实现“零事故”奠定了良好基础。

3 资阳市实现粮油生产“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的途径

实现农业生产机械化良田是基础,良种是关键,良机是手段,良法是措施,良制是保证。要实现粮油生产“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就是要在国家政策和项目支持下,改造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建成宜机农田,通过现有种植制度的调整与改革,采用宜机的优良作物新品种,应用现代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和先进农业生产机械进行生产过程管理,为大面积粮油生产全程机械化建模式,做示范,树样板,达到以点带片、以片带面的目的。按照四川省202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要达到5 100万k W,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要突破70%[2]的农机化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以资阳市为代表的川中丘陵区在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五良”融合发展进程中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3.1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应与“五良”融合全程机械化相结合

《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五良”融合农业装备指南及考核标准》第五条强调,要高起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宜机化改造,推动土地“短并长、小并大,弯变直、陡变平、互联互通”。加强农业灌溉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旱涝保收,宜机作业。资阳市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总体较差,宜机农田相对较少。为提高耕地质量和生产能力,国家每年均投入大量财政资金进行耕地综合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要充分整合和利用国家土地整治、小农水治理、高标准粮田建设等项目,在不改变土地承包权属情况下,采取总面积不变、农户间协商、交换承包地等方法,以宜机为目的进行土地连片整治和土壤培肥。按照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原则,调整田型,整改坡土,达到田成方、土成形的效果。同时配套建设下田、进土机耕道,为农机作业打好“良田”基础。

3.2 引进筛选宜机作物新品种

《四川省现代农业园区“五良”融合农业装备指南及考核标准》第三条强调要大力引进、筛选、培育、推广优良的宜机化品种,以适应农业机械化生产需要。由于四川和西南地区粮油作物机械化生产起步较晚,宜机品种选育严重滞后,生产上缺乏宜机的粮油作物专用品种。但在华中、华东、华南等水稻、油菜产区,东北、东华北、西北、黄淮海等玉米产区,东北大豆产区,山东、江苏、福建等甘薯、花生产区,生产上已推广应用了一些优秀的宜机品种。可以通过引进试验,筛选出适合资阳市生态条件的水稻、油菜、玉米、甘薯、大豆、花生等作物的宜机品种。同时注重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相邻生态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近年选育的普通粮油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与示范,从中筛选出宜机的过度品种,缓解粮油作物机械化生产品种短缺的压力。

3.3 适当调整农机配置结构

总体上资阳市农业耕作机械总动力并不低,但配置结构欠合理,不适宜资阳市农业资源条件和生产需求,应适当调整农机配置结构。一是通过土地改造后土地已经由“小块并成大块”,大中型机械宜适当多配置;二是资阳市十年九旱,遇雨又多涝,排灌机械宜适当多配置;三是要按照“应用良种、推广良法、建设良田、配套良机、推行良制”的基本要求,集合各方资源和力量,综合运用政策、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推动农机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农业机械智能水平。同时,要及时发现农业机械化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了解农民的真实需求,反馈给农业机械研发机构,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农机改进与修正;政府有关部门也应组织有关单位采取技术攻关、试验、示范等措施,研究出功能多样化、操作安全简单化、使用方便化的复合型机械,使农业机械研发、制造与农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4]。

3.4 农机与农艺紧密融合

资阳市属典型丘陵山区,要根据丘陵山区的土壤类型、水热条件、耕作制度等,系统调查分析稻、麦、油、玉米、薯类、豆类、花生等主要农作物栽培农艺措施,并进行筛选。从种植制度、品种、播种期、种植规格、种植密度、间套作物类型与方式、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适配性研究,按照有利于适合全程机械化生产的要求,研究制定高产高效机械化生产农艺规范,提高标准化程度,为实现农机农艺有机高效融合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地选择农机具,突出农业机械“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低成本”的效果;要加强农机推广应用部门与农业机械研制机构、生产厂家的密切配合,对不适应丘陵山区生产条件、种植制度、生产管理方式的农机技术参数进行适配性修正。

3.5 强化农机推广体系建设

采取政府引导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健全运行高效、服务到位、支撑有力的农业机械化推广服务体系,创新推广机制,提高推广能力。

3.5.1 政府主导体系农业行政管理部门要组建一支由农业技术推广、农业机械推广、种子管理、土壤肥料、植物保护科技人员通力配合的强有力的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利用相关项目或财政资金开展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试验示范,做出样板、做出效果、做出形象,要让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能够做。

3.5.2 民办公助体系通过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扶持引导和鼓励农户、种植业大户、农机大户及各类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培育农机专业服务公司、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户、农机服务联合体等[4]形式多样化的农机专业化服务组织,积极推行代耕、代种、托管、托收等新型农业生产模式,充分发挥农机服务组织效率高、成本低、见效快的优势。

3.5.3 抓好技术培训农业、农机部门密切结合当地实际,在技术培训上下功夫。采用公益化与市场化相结合的方式[2],建立“宝塔式”的市、县(区)、镇(乡)三级技术培训课堂和田间学校,强化农机操作与维修技术培训[5],把农民培养成有理论、会使用、能维修、懂安全的农机操作技术骨干[6],为培训人员开设办证绿色通道,免费办理相关登记,发放农机操作资格证书。

3.5.4 加强维修服务要按照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要求,以方便群众为原则,不断探索新的农机维修服务模式,加快农机维修服务网点建设,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机维修保障体系[7,8]。

3.5.5 大力宣传通过示范片展示、现场观摩会、机械实物等进行现场推广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和采用手机短信、图片、标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新型适用农机具和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应用的宣传推广。

3.6 增加财政投入

丘陵山区特别是贫困山区,需要营造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8],采取特殊的农机扶持政策,特别是对于生产经营规模小,农户投资能力不足的贫困地区,财政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9]。下放补贴政策管理权限,扩大补贴范围的选择性和补贴额度的分配弹性,增强地方自主性,用信息化手段强化在线监管。地方政府也应有配套支持,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不断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的规模、档次。要用好惠农政策,农民在购买农业机械的过程中,要设置相应的优惠政策,提高农民对各种农业机械的接受度[10]。同时,在燃油补贴、作业补贴政策上开展试点。对示范农机合作社、新机具试验示范、新机具改装、农机电商服务等予以立项支持。

3.7 强化农机安全监管

农机技术的推广,必然涉及到农机的安全操作,农机设施质量合格是基础,过硬的技术是保障[4]。要以农机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托,建立和完善监管体系,强化农机生产、销售的严格监管[7-8];要加强农机操作人员专业技术培训,严格考试、考核,严把登记、办证质量关,确保农机生产、销售和使用安全。

猜你喜欢
资阳市粮油全程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猪八戒吃西瓜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最新粮油批发行情
四川省成都市委原常委李昆学涉嫌受贿罪被提起公诉
手工制鞋全程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