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春生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分乡镇分乡初级中学 湖北宜昌 443105)
美术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最主要的特征就在于它的直观性和视觉性,范作是美术直观教学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连接教学内容与学生思维的主要介质。好的范作在课堂教学中影响深远,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发展核心素养有重要作用,绘制范作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是课堂教学的需要,更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1]。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是在于唤醒、激励、鼓舞。上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心理准备难免不充分,师生之间难免有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时,教师就一定要讲究课程导入的艺术,来唤醒、激励、鼓舞学生的智力情绪,新颖别致的课程导入,必然会先入为主、先声夺人,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情,在导入的过程中发展和培养学生图像识读、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
课前根据上课内容,合理选择创作素材,可以是教师本人之前的作品或者是获奖作品,教师的范作导入是展示教师美术教学基本功的一扇窗口,学生透过这扇窗口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从而会发自内心地“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这里的“学”环节指的是课堂中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及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绘画作品的视觉性、形象性与直观性特征,决定了教师课堂示范的必要性。
在讲解国画技法以及笔墨趣味时,教师的直接示范比空洞的图片视频资料要更加直接有效,通过教师的现场示范、学生的现场观察,能使学生更加直接有效地感受到国画的笔墨韵味。因此,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有效示范能最大限度地突破和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作画的步骤、技法既直观、明确又具体、形象,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作热情,教师的现场示范抵过千言万语的理论讲解,有助于学生“知其法”“会其法”“用其法”。
课前的激趣导入到课中的精讲导学以及教师的课堂示范,最终的落脚点要落实到学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中。对于美术教学而言,快速直接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及学生的学习情况,最直接的一个方式就是观察检验学生的课堂创作环节。在学生创作之前,教师可以根据范作及微视频,生动还原作画步骤、直观展示绘画方法、科学总结绘画经验,根据教师范作,引导学生课堂创作,拓宽学生创作思路与创作灵感,在创作的过程中发展和培养学生创意实践、美术表现等核心素养。
在学生实际创作过程中,要合理引导学生避免陷入“为了范画而画”的误区。如果学生一味临摹范画,则会在某种程度上抑制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鉴于此,教师应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创作思路,有效进行创作(命题画、想象画、设计创作等)。同时,教师应结合自己的范画作品,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同时,根据班组实际水平设计创作范画。将创作的体验、构思的方法、制作的过程及表现技法详细讲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散成新的思维,让学生逐步掌握设计方法,提高美术表现能力[2]。
示范要与评价、拓展相结合。教师的范作可作为一个评价标准,没有一个好的评价,精心设计的有效示范就会大打折扣,示范是为了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是为了让学生的作品出彩。学生创作完成后,需要一个科学的评价去帮助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教师如何衡量自己的示范是否有质量、有效果,评价的时候就可以体现出来,这对教师个人来说也是一种反思,对学生而言,在评价中能发展和培养其审美判断的核心素养,因此,学生的创作灵感要有个性,但创作技法要有标准。
在课后拓展环节,教师要根据课堂内容,下足功夫,搜集形式多样、材料多彩的创作素材进行创作,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拓宽师生眼界。例如,执教《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一课时,学生在实际课堂创作中运用的还是较为传统的作画方式,在课后拓展中,搜集整理之前的作品,向同学们介绍了“景泰蓝金丝彩砂画”这一美术形式,随后教师出示制作的相关花卉作品,学生惊呼金丝和彩砂的结合是这样的多姿多彩、五彩缤纷。
美术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示范的必要性。教师范画集审美、直观、趣味、创造于一体,“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通过不断学习来顺应时代变化,满足学生越来越广泛的知识文化学习需求。美育人要善于运用范画,精心绘制范画,提倡范画教学,不断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充分利用范画的教学为课堂教学增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