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明
(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校 重庆 400700)
创意律动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载体,在课堂中能广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节拍、表现音乐、让学生在律动中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也就是说,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把律动与声势、古诗词吟诵、情景交融、创作创编等有机结合,丰富创意律动的内涵。
声势,顾名思义就是身体即乐器,通过拍手、跺脚、拍背、拍腿等各种不同动作姿势,发出不一样的声响,其实这也是人类最原始的情感表达方式。著名音乐家达尔克罗兹创立了独具风格的律动音乐教学法,其中,声势律动能够很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及创造性思维。在小学音乐教育中,教师应释放孩子们的天性,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音乐的节奏,在节奏感方面,教师可以增加更多声势表达方式,协调身体各部位的灵动,创造性地提升音乐教学的有效性。打破传统音乐教学枯燥的教唱式教学。
例如,教学《雷鸣电闪波尔卡》时,让孩子们感受打击乐器对音乐的塑造,教师可以带着玻璃瓶、报纸、沙子、豆子等道具,并调动身体各部位一起演奏:用口吹瓶子发出呼呼声,用手摇晃着课本发出树叶的哗啦啦声,用手拍掌发出闪电声,用脚跺地发出雷声等。共同演绎春雨雷电的交响乐。
传统音乐教学缺乏创意,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会大大降低,完全体会不到音乐的美感。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在音乐课堂上增加一些有创意的设计。比如,在学习新歌曲前或者过程中,进行一些发散性思维的小互动。老师可以在朗读歌词“正字”环节,随着歌词朗诵加入手势律动互动,既抒发情感,也让孩子律动起来。在演唱的过程中,也提醒学生结合歌曲,进而更好地理解歌词的情感,加深学生对节奏和旋律的认识。结合教育单元,还可以加入一些与单元内容相关的古诗词吟诵律动,作为歌曲相关内容的补充,这样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也能带来别样的律动快乐。
例如,学习《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在拓展环节可以结合母爱的内容,选入孟郊的古诗《游子吟》,创造性地添加进教学内容之中,两者主题也是相近的。古诗词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核,必定会给孩子带去不一样的熏陶,加入歌曲后,能够增加歌曲的律动感,加深学生对母爱深沉而伟大的理解。
音乐的表达是有层次的,音乐中往往会蕴含深刻的情感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其中涉及的专业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带领学生感受音乐的律动和音乐表达的意境,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创意律动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歌曲表达的音乐意境[2]。因为不同的律动感可以想象为不同的意境,律动感为缓和风格可想象唯美的爱情,律动感为急促风格则可想象为慌忙的场景。
例如,教学《水花花,泥巴巴》时,根据音乐律动创造性地设计出一个意境:自己在雨中玩着泥巴,快乐童真溢于言表。表达出自己身临其境的喜欢之情,可以讨论“这首歌的创意律动给了你怎么样的一种意境”,通过律动让学生更好地实现感受音乐意境的教学目的。
将音乐的律动感和不同的动画相结合,可提高音乐的画面感,使音乐变得更灵动,让学生随着音乐舞动起来,加深歌曲印象。比如,动画片中的音乐在情节、场景上都特别讲究旋律的设计和配合。所以,在教授学生音乐的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整首歌的旋律有创意地设计一部情景、意境相似的短动画片,音画结合的教学课堂能给小学音乐教育提供良好的发展模式,意义重大。配乐能够为动画片的叙事和情绪的表达服务。一幅幅创意的画面搭配着歌曲的旋律能让学生见识到一个新的世界,一个充满乐感的世界。
例如,学习《折纸船》时,教师可以创造性地设计这么一个短动画视频:以歌曲前奏的旋律为背景,出现一幅中国地图,不断拉近镜头,到台湾的位置,然后教师边折纸船边演唱歌曲,折好后,画面出现的是一群台湾小朋友,学生拿着纸船,满怀欣喜迎接台湾小朋友,随着音乐节奏律动,学生们对歌曲表达的内容印象更深刻。
教师是教学任务中的引导者,学生才是整个课堂的主角。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决定了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孩子的天性是喜欢玩儿,喜欢动,喜欢接受新鲜的事物,我们可以把前面几种富有创意的律动方式结合起来,这种创意,可以是声势的,可以是肢体表演,可以是借助道具,可以是结合情境,也可以是创编……通过各种各样的创意,让学生理解音乐的内涵,音乐的表达方式。音乐的旋律可以通过创意律动展示出来,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这样也能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实践能力,能使他们根据个人理解自己对音乐进行创意律动的设计。
例如,学习《小蜜蜂》时,有创意地进行音乐旋律展示,在律动感比较欢快的地方,可以为学生表演小蜜蜂的飞行、采蜜的动作。然后带动学生一起模仿,提升学生创意性的律动感官,并问学生:在跟随音乐的旋律中你还能想到小蜜蜂的什么动作呢?请同学们自主创编,从而引导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创新,这样既能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也能使其在一系列的创意律动中感受老师多样教学方法带来的精彩体验。这只是一个小小的点,在各种课型中,我们都可以运用到创意和创作,让孩子广泛参与其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学到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