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与高中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1-12-29 19:12侯兰兰徐燕英
科学咨询 2021年25期
关键词:社会性生物学议题

侯兰兰 刘 飞 徐燕英

(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安徽淮北 235000)

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进步,一些科学性的相关内容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广泛的讨论,而高中生是国家未来建设和发展需要的主要人才,而且我国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所以在高中生的培养方面要注重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情景相结合,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恰当运用生命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观。

目前,国内的有关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的研究数据和材料并不齐全,并不能概括整个国内情况,而且相关研究人员和有关文献较少,实验材料也少,但并不代表研究社会性科学议题没有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科学性议题,可以提高学生对实事热点的敏感性,让学生回忆课堂中所学知识,从客观的角度、科学的层面出发,通过科学的认证,对一些社会较为关注的议题作出更加理智的评价。

一、核心概念

从2003年开始,核心素养被正式提出来,之后被赋予新的内涵,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生命观念具体表现在较好的了解生物学的基础,有着正确的生命观和世界观,并能够及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思维具体表现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科学思维,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及其规律,公正客观地看待生物学社会议题。科学探究主要表现在探究的过程中,增强对自然和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社会责任主要表现为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用生物学上的知识,积极关注社会性议题,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积极向他人宣传科学知识,做健康的中国的发展者和落实者。

社会性科学议题(Socio-scientific Issues,SSI)是指由科学技术研究引起的一系列与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议题[3]。课堂中以SSI为素材展开的教学活动,即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它以科学为基础,具有矛盾性,能够在社会上引起争议,具有讨论意义[4]。社会上一般是在伦理道德和是否会对身体产生危害等层面进行讨论,并且符合科学改革的观点,即学生要有真实又有意义的科学观念,就要求教师从科学层面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二、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研究内容

社会性科学议题指科学技术和实际社会中的实际应用相碰撞,产生的能引起与社会生活、伦理道德、经济、环境等相关的科学性议题。它的这种属性同时也决定了它拥有广泛性、复杂性、开放性等特点。社会性科学议题近十几年才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前一段时间的转基因植物是否能够用于食物用途、基因编辑婴儿给人类带来的利弊等在社会上引起激烈的讨论,而这类议题均基于科学,属于社会性科学议题的范畴。社会性科学议题研究内容选题如:与生态环境相关的议题(泥石流,全球变暖,雾霾问题)、与资源利用相关的议题(利用核能发电)、与人体健康相关的议题(转基因作物,食品添加剂)、与道德伦理相关的议题(人兽混合胚胎,八色鸟的保育问题)”。

三、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策略

生物学科领域的SSI教学中,要求高中生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讨论社会性科学议题,用科学的态度面对具有挑战性的实际问题,培养科学的、正确的价值观,这也对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比如,要学会关注时事热点,筛选出属于科学范畴的、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讨论意义,并且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由此,教师可以及时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观,让“学生角色”得以充分发挥,引导学生客观看待和解决问题。我国目前的科技和经济都在高速发展,这也要求高中生能够及时关注社会科学热点,并形成自己的思想,有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国外一些学者根据社会性科学议题的特点将其教学策略分为理论实用化策略、情境化阐释策略、直面争议策略;之后又有学者将其细分为理论策略、问题化策略、批判策略、实用主义策略四种。理论策略相当于现在的讲授式教学,将相应的理论和知识以讲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问题化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利用社会性科学议题,构建相关问题,并探寻出一条推理路线;批判策略主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实用主义策略以学生面临的现实环境问题为例,目的是改变学生积极行动的参与性。国内对SSI教学策略的分类与国外有较大差别,大部分分类方式更加直接,如讲授法、个案研究法。教师在使用时,要结合具体议题的特点和差异性,将多种策略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高中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落实立德树人的举措就要构建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生物教学的重大任务,课堂教学又是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主战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理念会转化为语言和行动表现出来。因此,在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时热点、生活实际的关注和理解直接影响正值社会观、价值观形成的高中生的观点。

对于教师平时在教学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教学可用的素材少等问题,教师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寻教学灵感,理论联系实际,从学生身边的真实事件出发,挖掘课堂教学资源,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积极性;换个角度讲,教师可以将抽象的生物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学生可以真切感受得到的现象,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或者组织学生进行课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主探究,增强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积极的行动者。比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以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课堂宗旨,经过一系列的设问、模型建构、重难点讲解等过程,适当的运用SSI教学,提高学生课堂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基于SSI教学,要培养有责任意识和追求的中学生,这也是国家教育的目的和意义。社会责任的建立依赖于生物学知识和相应的认知逻辑,而生物学学科中社会责任的形成离不开生命观念,也离不开科学思维。

五、教学启示

社会性科学议题的教学可以有效地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且能够有效提高课堂上学生接受知识的效率,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实际事件相结合,增强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引导学生用批判性的科学思维、从多方面客观公正地看待问题,目前对学生此方面的培养还有待专家学者的进一步研究。

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改之后教学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工作中的宗旨,也给相关的教育研究者提出了挑战。这就要求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将课堂教学和社会性科学议题相结合的同时,注意自我能力的提高和知识范围的扩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学会用科学方法解答实际问题,并且观察和分析问题要多方面考虑,培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敢于进行问题探究和自主创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对SSI教学中运用的研究和高中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结合,致力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为这方面的研究做出一份贡献。提倡教师打破固有的老套教学模式,适当借鉴新型的教学模式,开辟新的教学策略,最大化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提供了新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具有重大意义。我国经济社会政治等各个方面的不断进步,科学教育也已拉开帷幕,这提示着相关教师要时刻注重提高自我能力,适当地将SSI教学运用于实际,使SSI教学模式逐渐完善。

猜你喜欢
社会性生物学议题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社会性死亡”:青年网络暴力新趋势及治理路径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理查德·罗杰斯:建筑是最具社会性的艺术
丁酸梭菌的筛选、鉴定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the Walking Dead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