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的路径与要件

2021-12-29 13:14王桂花
关键词:理论课党史育人

王桂花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225)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党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这一百年来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新华网,2021-07-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qzjd100ydh/index.htm.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砥砺前行的奋斗历程和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正确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因而是增强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的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历史“教科书”。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当充分发掘和汲取百年党史资政育人的核心资源,主动建构强化自身育人实效的路径与要件,使之更好地融入日常教学的全过程和各环节。

一、百年党史资政育人的核心资源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砥砺奋斗的非凡历史波澜壮阔、成就空前,内蕴着丰富厚重的资政育人资源。因此,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习百年党史能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从逻辑主线看,百年党史资政育人的核心资源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百年党史贯通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和光明宏大的未来,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正确性。道路决定命运,不论在革命和建设年代,还是在改革开放时期,道路问题都是根本问题。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到摆脱照搬苏联模式的教条主义影响、积极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再到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为鲜明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一路走来,创造了让世界震撼的发展奇迹,开创了一条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表示:“中国取得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我们坚持立足本国国情,坚持改革开放,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习近平接受拉美四国媒体联合采访》,新华网,2014-07-15,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4-07/15/c_126752272.htm.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不仅深植于我国改革开放4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更是扎根在党带领全国人民接续奋斗的百年历程和民族复兴伟业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党成立百年来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回顾、学习百年党史,能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自觉,保有更加坚定的道路自信。

第二,百年党史实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与突出的治理成效,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百年来,守护初心的中国共产党奉行群众路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原则,勇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带领中华儿女取得了以革命、建设和改革为主题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胜利,创造了中国发展奇迹。中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中华民族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伟大复兴。这一切,充分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个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的巨大优越性。

不仅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在治理实践中获得比较优势。进入21 世纪以来,西方世界爆发合法性危机,集中表现为西方民主制度危机与西方传统政党代表性危机。西方国家大批民众对建制派精英无视民间疾苦感到愤怒,选举成为情绪宣泄。民粹主义内耗与周期性经济危机相互交织,使西方民主制度日益暗淡。而中国多年来的高速稳定发展,特别是在治理贫困、抗击疫情等全球治理难题上成效显著,赢得了世界的广泛肯定和赞誉,突出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在全球深陷治理困境、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学习百年党史,在历史与现实结合中充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能有效深化当代中国民众的制度自信和对党的领导的自信。

第三,百年党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不断推进党的理论成果创新,指导中国人民逐步推进伟大社会革命,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围绕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不同实践主题,自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创新理论,不仅及时更新了党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指导思想,有效深化了中国社会革命的发展进程,而且形成了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正确解题方法。因此,党的发展史就是“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就是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的历史”③辛向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机制》,《机关党建研究》2021年第2期。。学习百年党史,在党的艰辛实践和历史经验中思索体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的真理性,能全面增强自觉贯彻落实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性。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给中国带来了发展,也带来了自信。深入学习百年党史,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不仅能够明理增信,还能崇德力行,是最适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科书”。

二、百年党史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的建构路径

内蕴着丰富育人资源的百年党史,要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强化其育人实效,需要有的放矢地建构实现路径,以便百年党史中的海量资源有针对性地发挥最大功用。概括来说,其建构路径主要有直面历史虚无主义、深挖活用百年党史文化资源和丰富百年党史叙事三方面。

(一)直面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是假借“学术考证”“还原历史”“重新认识”等研究手法重新解读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通过不断诋毁、抹黑党的领袖人物和英雄人物,否定、告别革命和历史唯物主义,企图消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它以西方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观等取代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以西方民主制度和政党制度取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质上是一种反动的政治价值观和历史观。因此,历史虚无主义危害巨大。

要破解历史虚无主义的“伎俩”,透视其历史唯心主义和西方价值至上的本来面目,就必须直面历史虚无主义,从被任意“打扮”的历史入手,把颠倒的历史重新矫正回来。马克思曾指出,历史在唯心主义者那里是“想象主体的想象活动”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页。,只有立足于社会发展实践,全面、客观、完整地把握历史真相,才能有效揭开罩在历史虚无主义者身上似是而非的“伪装”。这就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尤其是涵括了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在内的百年党史。只有立足于百年党史,深刻认识中国近现代以来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弄清楚我们过去为什么成功,搞明白我们未来应该怎样做,才能在提升历史自觉中强化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进而坚定学生的价值自信,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深挖活用百年党史文化资源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历经艰辛、百折不挠,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中奋勇拼搏,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使中国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追随信仰、浴血斗争的革命年代到独立自主、日新月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到建成门类齐全的现代化工业体系,从照搬苏联模式到阐释中国模式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发行至16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只能译介宣传国外马克思主义论著到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不断涌现,从全国仅有50 多人的新生政党到拥有9 514.8 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百年来党的发展史积累了无数鲜活、生动、有力的红色文化资源。用好这些物质类和非物质类的资源,将有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历史性、现实感和感染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讲究以文化人,这要求其教学必须善用、活用红色文化资源,努力用宏大鲜明的历史情境浸染学生,用平实有力的历史语言激励学生,用最贴切、最生动、最有力的历史文化熏陶学生。显然,积极从百年党史的各类文化资源中汲取红色力量和营养成分,必定能够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实效。

(三)丰富百年党史叙事

历史叙事是对历史的叙事描述,往往侧重从结构和形式两方面进行建构。要更好地把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厚重的奋斗历史和伟大成就展现出来,主动把握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等中国社会重要历史时段的叙述权、话语权和阐释权,就必须积极地丰富与拓展百年党史叙事的形式与内容。

文本是历史叙事的主要载体。目前,关于党史的文本已积累了大量成果,关于党的各类通史、专门史、历史回忆录和历史文献等汗牛充栋,具有大数据特征,为宣传、研究保留了大量资料。但是,目前党史文本的叙事形式和内容还较为传统,缺乏叙事学意义上的史学与美学相统一的叙事品格。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主义风潮造成娱乐化的流行文化叙事盛行,架空了对民族和国家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致使政治冷漠和庸俗史观有一定的市场。尤其是当今媒体上还充斥着各种孤胆英雄式的创富神话,消解着集体主义意识,使精致利己主义大量侵蚀着个体价值观。所以,居于市场主流地位的党史题材艺术作品仍然比较匮乏,百年党史叙事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而要做到既保持文化品格,又提高叙事策略,就要增加丰富的层次感,实现雅俗共赏的艺术创作目标。

为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依据认知叙事学关注文类规约语境、聚焦作品的“规约性”接受过程这一特点①申丹、韩加明、王丽亚:《英美小说叙事理论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20页。,将注意力从文本转向读者,不仅分析文本故事的结构,而且要更加着力探究受众的程式化叙事连接结构与方式,同时,还要找出讲故事的人如何使用叙事技巧以达到让受众接受其话语的标记。也就是说,叙事方式蕴含的建构意图比建构本身更值得关注。从叙事学本身发展来看,一种整合型的“社会叙事学”是其主要趋势。这就要求研究者要通过观察叙事行为的互动,“将故事置于语言、认知和语境因素的星河之中”②[美]戴卫·赫尔曼主编:《新叙事学》,马海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8页。。这意味着,从对党史叙事的观察中,我们不仅要对受众的感知状态进行推演,而且应对社会的整体认识进行评估,从而洞悉叙事行为在特定语境中的话语策略功能。换言之,如何讲好党的百年发展历史,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理论课题之一。

三、百年党史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的实施要件

充分挖掘和利用百年党史资源,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还需要营造良好的实施条件,从而保障百年党史育人资源持续有效的输出。具体来看,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的实施要件主要包括守好课堂主阵地、创设校园情境、创新教学展演形式等。

(一)守好课堂主阵地

学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阵地,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一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其中理想信念教育是核心,爱国主义教育是重点,道德教育是基础,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是重要内容。③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57页。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立德树人”被正式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成为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本质要求,也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更是重中之重。

总体来看,外在文化冲击和内在社会现实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一方面,以美国为代表的文化霸权对我国进行全面文化输出和殖民,是造成意识形态危机的主因之一;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消费主义、快餐文化盛行,导致非主流意识形态蔓延、文化自卑心理发作等复杂社会心理反应,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彰。其中,高校成为西方“和平演变”战略争夺的中心。众所周知,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又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潜在主力,更是政党政治的重要社会基础,决定着国家未来的政治信念与走向。因此,降低和破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破坏大学生心目中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就不可避免地成为西化和分化中国的首选战略。为此,应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改变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的边缘化地位,在课堂教学内容上重视挖掘“课程思政”资源,有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要彻底改变“水课”面貌,守好课堂主阵地。这需要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个统一”的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方法,即“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①《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不断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挖掘更多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与载体。尤其是百年党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如何对其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让其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急需破解的课题。

(二)创设校园情境

情境又称“社会情境”,是指为个体所感知到、并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具体环境因素。②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571页。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质上是塑造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因此借助百年党史资源强化其育人实效,还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情境,尤其是学生日常所处的校园情境。

首先,要创新课堂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以多种形式融入学生的学习环境中。学习是学生最重要的日常活动,课堂是他们最熟悉的活动场所。因此,根据学生成长特点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与教学环境、革新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是创设校园情境的核心内容。其次,要革新实践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多渠道融入学生校园生活环境。理想信念、思想价值、道德信仰的培育和形成,需要实践中的亲身体会和感悟。革新实践教学形式和技术条件,在食堂、宿舍、校园等处渲染积极向上有趣味的文化环境,利用学校现有党团组织、学生社团、“青马班”、同乡会等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休闲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线上线下校园生活情境,改变只动手做事的实践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和感悟所学的价值观教育,也是创设校园情境的重要举措。再次,要借助家庭和社会文明建设,完善校园情境创设。虽然学生主要生活在校园环境中,但其原生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可能完全被阻断,借助家庭和社会的有力配合完善校园情境创设,也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三)创新教学展演形式

“展演”一词源于人类学研究,常常与“仪式”混用。根据学者们的相关研究可做出区分:“仪式”是宗教性的,“展演”是艺术性的。③[以色列]唐·汉德尔曼:《仪式/壮观场面》,仕琦译,《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8年第3期。文本、展览、纪念仪式都是社会展演的主要形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课堂展演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形式能够达到国家层面难以达到的更为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百年党史叙事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当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借助引发一定社会热度的文本、展览和纪念仪式活动,拓展探究式学习,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习惯。认知心理学指出,在认知形成过程中,“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些动作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由于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和概括”①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52页。。这意味着历史认知的育人作用需要通过展演以构型成为一组组图式,将繁杂的感性材料加工成为反思的理性认知,从而内化为人们的价值观。可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实现有赖于在学生的感性与理性认知之间建立支点,把经验上升为理论再提升为情感归属性自觉,历史认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作用正是体现在这种关联性上。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应当营造更多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比如,可在课堂上举办与百年党史相关的各种主题讨论会、演讲比赛、分享会,使用多媒体技术编辑相关影像、图片,甚至指导学生制作网站、公众号、网上纪念厅等,激励其主动探究历史真相,深入思考历史启示。

结 语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铸魂育人的主渠道,提升其育人功能、增强其育人实效势在必行。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其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将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册和人类文明发展史册。因而,百年党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实现历史性变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应不断完善其育人实效的建构路径与实施要件,让百年党史充分成为铸魂育人的“教科书”和“营养剂”。

猜你喜欢
理论课党史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