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读本话语表达形式的翻译研究
——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

2021-12-29 10:45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鲁滨逊漂流记原文中鲁滨逊

周 以

(内江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0)

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家喻户晓的文学经典,在全球范围受到不同阶层和年龄段读者的欢迎,其中包括大量针对儿童的缩写本、廉价口袋书(chapbooks)和编译本。长期以来,将成人文学经典进行改编是儿童文学的主要来源之一。将非儿童作品翻译成儿童读物,主要是为了达到以下几种特定目的:道德教育、语言教学、文学风格欣赏、娱乐方式。本文关注译者如何调整故事的叙述方式,以适应儿童这一特定读者群的认知特点,达到儿童读物的娱乐和教导意图。具体来说,通过对比《鲁滨逊漂流记》与中译儿童读本中话语表达形式的差异,总结译者为应对不同读者群采取的相应策略,进而揭示译本叙事结构在话语层面的变化。

一、话语表达形式的类别及功能

话语表达形式是刻画文本人物性格特征最为直接和重要的手段。话语表达形式在不同学科学者看来有不同分类。鉴于翻译是作用于语言的转换,本文采用英国文体语言学家利奇(Leech)和肖特(Short)以语言形式和语境交流为依据的五种分类:完全不受叙述者控制的自由直接引语、部分被叙述者控制的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直接引语以及完全被叙述者控制的言语行为的叙述体[1]35。然而多数学者认为,不同于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者创造了人物,必然知道人物所说所想[2]286。因此,小说尤其是现代小说中,话语和思想在表达形式上基本相同。本文遵循上述观点,将两者统一为话语表达形式。

就话语表达形式的功能而言,申丹做过梳理总结。她认为由于受叙述干预最轻、与读者的叙述距离最近,自由直接引语具有直接性、生动性和可混合性;由于引号所带来的音响效果,直接引语具有直接性和生动性,能通过多人物的特定话语塑造人物性格;作为叙述者对人物话语的总结,间接引语使人物话语得以顺畅加入叙述流中,加快叙述速度;由于摆脱了引导句,形式灵活,自由间接引语具有多种表达优势——能有效表达讥讽或诙谐、增强同情感以及增加语义密度;由于能最大简化报道人物对话,言语行为的叙述体具有高度节俭和掩盖作用[3]。

作为成人文学经典,《鲁滨逊漂流记》能成功改编为儿童文学,主要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是鲁滨逊冒险离奇的漂流故事具有趣味性;二是鲁滨逊自立自强、惯于反思的性格特征具有教导性。上述原因与儿童读本兼具娱乐性和教育性的主要功能高度契合。以下从这两方面原因出发,选取《鲁滨逊漂流记》及其中译儿童读本中的案例进行平行文本对比分析,描述译者在话语表达形式上所做出的调整以及叙事结构的相应变化。

二、儿童读本人物对话的翻译

原文中鲁滨逊交流的对象主要为父母、出海过程中的船长船员、独居岛上时早期的自己、中期救下的“仆人”星期五以及后期离岛时遇到的船员等。

(一)将原文中的间接引语转换为直接引语

例1:原文:He ask’d me what Reasons more than a mere wandering Inclination I had for leaving my Father’s House and my native Country, where I might be well introduced, and had a Prospect of raising my Fortunes by Application and Industry, with a Life of Ease and Pleasure.[4]5

译文:那天,他很严肃地对我说:“你为什么非要出海闯荡?你真的以为只要出去就能成功?你知道靠冒险成功的都是些什么人?他们不是一分钱都没有的穷光蛋,就是特别有野心的富豪!而你哪种都不算,你知不知道听从我们的安排才会成为最幸福的人?只要你听我的话,在家肯定能过上好日子!”[5]7

小说开篇对鲁滨逊的优越家境进行描述,展现了他与父母关于其人生规划的冲突。该例原文中,叙述者通过间接引语形式向读者转述总结鲁滨逊父亲对其进行教导的话语。该间接引语为一个复句构成的陈述句,体现出父亲直接理性平和的一面,加快了叙述节奏。译文将原文的间接引语转换为直接引语,并将原文的复句拆分为四个疑问句、两个感叹句,丰富了父亲话语内容,放大了直接引语的音响效果。较之原文,译文中父亲“训斥”的话语能达到振聋发聩的效果,使得“严父”形象跃然眼前。

(二)保留原文中的直接引语

例2:原文:And now least my good Resolutions should continue, my Companion, who had indeed entic’d me away, comes to me,WellBob, says he, clapping me on the Shoulder,Howdoyoudoafterit?Iwarrantyouwerefrighted,wa’n’tyou,lastNight,whenitblewbutacapfullofWind?Acapfulld’youcallit? said I ’twasaterribleStorm:AStorm,youFoolyou, replies he,doyoucallthataStorm,Whyitwasnothingatall;giveusbutagoodShipandSeaRoom,andwethinknothingofsuchaSqualifWindasthat;butyou’rebutafreshWaterSailor, Bob;comeletusmakeaBowlofPunchandwe’llforgetallthat,d’yeseewhatcharmingWeather’tisnow.[4]10

译文:这时,带我上船的那个朋友来找我,他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喂,伙计!现在感觉怎么样?前两天那点儿小风,把你吓得够呛吧?”

“你管那叫一点儿小风?”我惊讶地说,“我觉得那场大风实在太可怕了!”

他听了哈哈大笑,说:“你这傻瓜,那算什么!只要船好海面宽,这点儿小风我们才不把它放在眼里呢。不过也难怪,你是头一回出海嘛。走,喝酒去,别想它啦!”[5]11

鲁滨逊首次出海遇到风暴时,与领他上船的水手作出以上对话。面对鲁滨逊对海上生活的无知,水手表现出了善意的讽刺。原文中的斜体相当于直接引语中引号的功能,该例即是通过直接引语,并利用反问句和疑问句,生动展示了双方的对话。译文保留了原文中直接引语的话语形式,同时也保留了反问句和疑问句的文体风格。但译者为了最大化影响效果,还将部分陈述句转换为感叹句,进一步“扩散”角色声音,着力呈现鲁滨逊和水手对海上生活理解的反差性。这就生动塑造了角色夸张的说话方式,旨在给小读者留下更为深刻的人物印象。

(三)将原文的自由直接引语转换为直接引语

例3:原文:...and so we began the following Discourse: You always fight the better said I, How came you to be taken Prisoner then,Friday?

Friday, My Nation beat much, for all that.

Master, How beat; if your Nation beat them, how come you to be taken?

Friday, They more many than my Nation in the Place where me was; they take one, two, three, and me; my Nation over beat them in the yonder Place, where me no was; there my Nation take one, two, great Thousand.

Master, But why did not your Side recover you from the Hands of your Enemies then ?[4]180

译文:我问他:“你的部族从来都不打败仗吗?”

星期五笑了,说:“是的,我们一直打得比别人好。”

我又问:“既然你们一直打得比别人好,那你怎么会被抓住当了俘虏呢?”

星期五回答:“我被抓了,但我的部族打赢了。”

“如果你的部族打赢了,你怎么还会被他们抓住呢?”我又接着问。

星期五笑着说:“在我打仗的地方,他们的人比我们多。他们抓住了一个、两个、三个,还有我。在另一个地方,我的部族打败了他们。在那里,我们抓了他们一两千人。”

“可是,你们的人为什么不把你们救回去呢?”我不解。[5]185

鲁滨逊独居荒岛多年,终于有了第一个人类同伴——野人“星期五”。鲁滨逊教会星期五说英语后,为向读者证实星期五对语言的掌握程度,和他进行了以上对话。原文采用自由直接引语,一问一答独立成行。在无引导词和引号提示的情况下,自由直接引语有利于读者直接接触到人物的“原话”,直观感受到星期五流畅自如的表达。译文将对话转化为直接引语,增加的引导词和引号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原文顺畅的叙述流,使得叙述话语与人物话语之间的转换显得笨拙。相较于原文,直接引语不利于体现问答的流畅性,但能明确对话双方,并给予小读者充分的思考时间来构建鲁滨逊和星期五的个体形象。

由上述3例分析可见,在为儿童所改编的译本中,人物对话成为译本重建的重要资源。原文中的角色对话主要有自由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两种形式,而这两类话语表达形式在儿童译本中均被转换为直接引语,以最大限度发挥文本的娱乐功能。虽然原文中偶尔出现的直接引语在译文中得以保留,但译者会通过句法等手段强化人物形象的生动性。

三、儿童读本人物心理活动的翻译

除了角色之间的对话,原文中大部分话语内容来自鲁滨逊的独白反思等心理活动。尤其是在孤岛独自生活的过程中,鲁滨逊通过大量回顾性叙事,对自我情绪起伏、精神状况和心理变化做了详尽记录,因此该小说也被视为作者的精神自传。在面向儿童的译本中,回顾性叙事被大量删减,得以保留的内容则在话语表达形式方面发生了相应变化。以下案例选自鲁滨逊在岛上首次发现野人脚印时,所受到的剧烈情感冲击的场景。

(一)将原文中的间接引语转换为自由直接引语

例4:原文:Abundance of such Things as these assisted to argue me out of all Apprehensions of its being the Devil: And I presently concluded then, that it must be some more dangerous Creature,(viz.)That it must be some of the Savages of the main Land over-against me, who had wander’d out to Sea in theirCanoes; and either driven by the Currents, or by contrary Winds had made the Island; and had been on Shore, but were gone away again to Sea, being as loth, perhaps, to have stay’d in this desolate Island, as I would have been to have had them.[4]131

译文:最后我终于想清楚了,这不可能是魔鬼干的。我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接着又马上想到:那一定是更危险的对手留下的!一定是海岛对岸陆地上的那些野人来跟我作对,没准他们划着独木舟出海,凑巧被刮到了这边,上岸看了看又走了[5]146。

鲁滨逊首次发现脚印时,由于极度恐惧,脑子里各种揣测层出不穷。该例原文中,上述心理活动由叙述者通过间接引语转述总结,读者能迅速知晓鲁滨逊慌乱的情绪。译文中,间接引语被转换为自由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自我意识感弱,更适于表达潜意识的心理活动[6]291。较之原文,译文为儿童读者提供了直接进入鲁滨逊真实内心世界的机会,强化了对鲁滨逊恐惧感的体验过程。

(二)将原文中的间接引语转换为直接引语

例5:原文:...This chear’d me up a little too, and I began to persuade my self it was all a Delusion; that it was nothing else but my own Foot, and why might not I come that way from the Boat, as well as I was going that way to the Boat; again, I consider’d also that I could by no Means tell for certain where I had trod, and where I had not....[4]134

译文:这个想法让我稍微高兴了些,并且一直跟自己说:“那就是你的幻觉,那肯定是你自己留下的脚印。你既然可以从那里上船,当然也可以从那里下船啊。再说你怎么能确定哪里走过,哪里没走过啊!”[5]148

该例中鲁滨逊试图说服自己其实脚印是自己无意间留下来的,以减轻未知入侵者带来的恐惧感。原文主要以间接引语形式,综合运用分号和连词,构成一个长复句,将人物的心理推断过程快速流畅地总结出来。同例1相似,原文读者能快速获知鲁滨逊激烈的思考活动。在译文中,长复句被拆分为流散短句,间接引语转化为直接引语,人称代词从第一人称转换到第二人称,这就创造了叙事者与读者面对面交流的场景,给读者带来强烈的参与感。加之,译文中三个强调词(就是、肯定、当然)和一个感叹句加强了直接引语的音响效果,使得小读者对鲁滨逊自我安慰的话感同身受。

(三)增加言语行为的叙述体

例6:原文:...This Confusion of my Thoughts kept me waking all Night; but in the Morning I fell asleep, and having by the Amusement of my Mind, been, as it were, tyr’d, and my Spirits exhausted; I slept very soundly, and wak’d much better compos’d than I had ever been before....[4]135

译文:不用说,我又乱糟糟地东想西想,一夜都没有合眼,一直到了第二天早晨,可能想得太多太累了,我才昏昏睡去。[5]148

由于脚印带来的强烈恐惧,鲁滨逊经历了质疑宗教信仰到再次坚定信仰的心路历程。原文通过数段内容,详细呈现了这一心理活动[4]135,例6即为他对上述心理过程的总结。译者将这几段内容予以删减,只是利用言语行为叙述体“我又乱糟糟地东想西想”,将原文详述的心理活动一笔带过。叙述者的主观评述“乱糟糟”“东想西想”,一则教导小读者“东想西想”的内容是无益的,因此不必详述深究;二则加快叙述进程,使叙述内容不会过于繁琐冗长。由于平铺直叙,言语行为的叙述体不利于生动塑造人物形象,但在儿童读本中,该话语形式也有特定的功能。一方面,言语行为的叙述体能有效总结角色心理历程、将思想意识转化为心理行为,使叙述简洁清晰、叙事节奏符合儿童读本的特点;另一方面,叙述者通过言语行为的叙述体插入自己的话语,对转述的话语内容进行解释、分析、评论和判断,达到教导幼年读者的目的[6]81-84。

例4、例5和例6分析表明,《鲁滨逊漂流记》原文中主要采用间接引语来描述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呈现作品宗教信仰的主题。但在中译儿童读本中,主题发生了变化,角色的反思冥想不再作为文本主要内容。因此,在译本中,仅有部分带有教导性质的内容被保留下来,或是被转换为直接引语和自由直接引语的形式生动呈现,或是被转换为言语行为的叙述体予以总结评价。

以上论述显示,《鲁滨逊漂流记》原文通过综合使用多种话语表达形式,突显作品现实主义主题。在面向儿童的中译本中,话语表达形式则发生了以下两方面变化。其一,直接引语和自由直接引语成为儿童译本中的主要话语表达形式。直接引语和自由直接引语被认为是对现实世界最具模仿性的方式,有助于凸显角色声音,缩短儿童读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便于小读者生动构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叙述场景。其二,译者通过新增言语行为的叙述体压缩简化原文内容、增加叙事者价值评判,使得言语行为的叙述体成为儿童译本中不可忽略的话语表达方式。译者以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为主,辅之以言语行为的叙述体来呈现文本人物话语,以期达到儿童读本寓教于乐的目的。

猜你喜欢
鲁滨逊漂流记原文中鲁滨逊
鲁滨逊真的有问题
Subcutaneous sarcoidosis of the upper and lower extremities: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勇敢坚强,永不放弃
读《鲁滨逊漂流记》有感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的艺术特色浅析
《鲁滨逊漂流记》读后感
后殖民主义视域下的《鲁滨逊漂流记》解读
导数的应用之局部不等式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