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精神与师范生教育信仰培育

2021-12-29 10:45孙红永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师范生信仰红色

孙红永

(洛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要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可见,培养一支具有坚定教育信仰的执着于教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振兴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高校师范生教育是培养教师的主要渠道,培育高校师范生淡泊名利、执着于教育事业以达至真至善至美的教育信仰境界,是高校师范生教育的重要内容。

红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红色精神之思想魅力、精神感召力和高尚的精神品格力量能够引导师范生树立崇高的教育信仰,有助于师范生矢志成为扎根教育的四有好老师。

一、红色精神与师范生教育信仰培育具有一致性

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体现了民族的精神品格,主要表现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精神、勇于牺牲的奋斗精神、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军民一致的鱼水情缘、勇担使命的无畏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等。红色精神是永葆革命本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教育信仰表达的是人们对某种主张、见解及理想由衷信赖、执着追求以达至真至善至美的教育理想,并以其作为自己生命价值与意义的一种精神状态。教育信仰在新时代主要表现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教育理想;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品格精神等。可见,红色精神与师范生教育信仰培育具有一致性。

(一)红色精神与师范生教育信仰的核心内容具有一致性

红色精神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中国革命必然胜利的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红色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艰难曲折的革命新道路探索中、在为民族解放誓死抗争的抗日战争中、在为命运和前途而战的解放战争中,用信仰、勇气、生命铸就的独特品格精神。红色精神在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经过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开启了伟大的改革开放,是中华儿女齐心勠力、艰苦奋斗、砥砺前行中形成的精神品格。红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在新时代体现为更加坚定“四个自信”。

师范生教育信仰培育的核心内容,是造就一批具有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强必先教师强,这是教育强国的必然。教师要树立崇高的教育信仰,坚定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决心。“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自觉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教学管理工作全过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职责。”[1]可见,师范生教育信仰培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忠诚和奉献于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综上,红色精神与师范生教育信仰培育在核心内容上具有一致性。

(二)红色精神与师范生教育信仰的价值趋向具有一致性

红色精神的价值趋向是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时,就确立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并将其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一次又一次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人民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主体力量;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一再证明,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是中华民族富起来、强起来的主体力量,是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奇迹的重要法宝。在未来新长征的征途上,依然要依靠这一法宝,再创民族复兴伟业。

师范生教育信仰的价值趋向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因此,师范生教育信仰培育,重点在于加强对师范生的价值趋向引导,指引其做人民的好教师,培养一批扎根教育、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人民的需要、人民的满意,是教育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可见,红色精神与师范生教育信仰培育的价值趋向具有一致性。

(三)红色精神与师范生教育信仰的精髓具有一致性

红色精神的精髓是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命和建设的一切工作的根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开辟出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而在革命中形成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实事求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而在伟大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航天精神、大国工匠精神等。

师范生的教育信仰培育,精髓也是实事求是。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事业坚定的政治方向,要立足中国大地办社会主义教育,服务社会主义事业。要依据师范生特点和我国中小幼教师队伍实际,从本地区、本校、本专业实际出发,从“信仰、素质、知识、爱心”四个方面着手制定切实可行的师范生人才培养方案。可见,红色精神与师范生教育信仰培育的精髓具有一致性。

二、以红色精神为引领,多途径培育高校师范生的教育信仰

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功能独特,是优质的信仰教育资源,因而,可以借助多种多样的红色文化载体,将红色文化所凸显的红色精神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多途径培育高校师范生的教育信仰。

(一)将红色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挥红色精神的显性魅力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优势,提升红色精神的感召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红色精神传承的重要渠道。“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其中,思政课教师是引领师范生确立教育信仰的关键。要将红色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不断改革并创新理论教学的内容、手段、方法,如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红军长征的历史、转战陕北的历史、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艰苦创业的历史、改革开放的历史等融入教学。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为例,从广度上,课程讲授立足于两个大变局,即两个百年交汇期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视野,要使学生明白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从深度上,以历史的发展为主线,讲清楚中国人民在风雨飘摇岁月中的苦苦探索,弄明白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深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主体选择性的统一,进而使学生深刻明白近代中国人民的四个选择;从高度上,弘扬主旋律,找准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动力之源,进而使学生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在具体讲授中,运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讲述红色故事,诸如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五四青年的抗争、红船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井冈山王佐的故事、长征路上独腿将军钟赤兵的故事、张思德的故事、白求恩的故事、铁人王进喜的故事、任正非的故事、北斗航天的故事等,通过经典故事和个别典型案例的分析,由点到线再到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把红色精神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提升红色精神的感召力。

2.重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优势,增强红色精神的说服力

实践教学以理论为基础,由原来的单纯理论转化为理论基础上的亲身体验,能够进一步增强红色精神的说服力。通过实践教学的多样形式,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红色精神的精神魅力。如:开展革命文化教育,参观革命遗址、烈士陵园、革命历史博物馆,把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转化为学习的资源;开展演讲比赛、辩论赛、红歌竞赛、情景剧表演等活动,帮助学生重温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传承红色基因;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积极组织河洛文化大讲堂,使学生走进历史,增强师范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总之,以实践教学的特色和优势,增强红色精神的说服力。

(二)将红色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发挥红色精神的隐性魅力

“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在三全育人模式下,要将红色精神融入专业课教学,充分发挥大思政的协同育人功能,发挥红色精神的隐性魅力。

1.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专业课与思政课在“立德树人”的共同目标上是一致的。在三全育人模式下,要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其他专业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使大学所有课程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挖掘其马克思主义的主流价值观,实现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要树立大思政的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的隐性育人模式和思政课程的显性育人模式相结合,以获得大学生的内在认同。

2.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式

以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为例,当学到《黄河颂》《十送红军》《大刀向敌人的头上砍去》《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等革命歌曲时,可以通过对歌曲创作背景、内容、意义的深刻剖析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对艰难的抗争、钢铁的意志、崇高的信仰、坚定的信念、无畏的牺牲有更为深刻的体认。

(三)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文化建设,打造红色精神家园

1.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展览和学习基地,引导师范生自觉学习和传承红色精神

“红色文化资源,即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留存下来的文化遗产,包括精神文化资源、制度文化资源和物质文化资源。”[4]其中,精神文化资源指具有传承意义的优良作风、时代精神、道德风尚以及理论、宣传、文艺作品;物质文化资源指具有历史价值的革命遗址和文物以及烈士陵园、纪念地、陈列馆等场所[4]。红色文化衍生出的红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可以依托红色文化资源,设立红色文化资源展览。另一方面,可以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建立红色文化学习基地。如洛阳八路军办事处、中共洛阳组诞生地纪念馆、中共豫西特委旧址、洛阳东方红农耕博物馆、焦裕禄事迹展览馆等。校内的展览和展馆可以要求成组织学生自行参观;校外的展馆和展览,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双休日组织师范生分批次进行参观学习。通过设立红色文化资源展览和学习基地,依托当地的文化资源,引导师范生自觉学习和传承红色精神。

2.开展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活动,引导师范生传承和创新红色精神

校园文化反映了高校的内涵,是自愿的、内在的,学风、教风和校风构成其主要内容。要以校园文化软实力为依托,形成积极向上的、非功利化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如学报、校报可以开辟红色文化研究专栏,加强对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举办红色文化征文活动,开展红色文化微课大赛,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开办红色文化主题网站,举办红色歌曲合唱比赛,增强红色文化的感召力;举办红色文化艺术节,展现红色文化的精神魅力。

红色文化是高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红色文化活动,使教育信仰真正内化于师范生的心灵、外化于师范生的行动中。积极向上的红色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师范生健康、乐观、自信的品质,有助于其养成较高的人文素养、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坚韧的意志力。

猜你喜欢
师范生信仰红色
红色是什么
“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红色在哪里?
2018年公费师范生招生专业及计划数
论信仰
铁的信仰
论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下的课程整合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