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中郑州营商环境建设研究

2021-12-29 10:45黄博楠程利英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2期
关键词:郑州市黄河流域郑州

黄博楠, 程利英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16)

2019年9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这对在新时代更好推进黄河流域保护治理和发展、优化各区域营商环境建设、培育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优化营商环境成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关键,营商环境和高质量发展日益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对维护社会稳定和生态安全、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中包括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山东七个省份,四川的阿坝、甘孜两个州以及内蒙古西部的六市一盟等91个地级行政区。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一带一路”等政策的助力下,黄河流域大致形成了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以郑州、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以太原为中心的晋中城市群,以银川为中心的宁夏沿黄城市群,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榆林为节点的呼包鄂榆重点开发区域,以兰州和西宁为中心的兰西城市群等七大城市群。

作为沿黄重点节点城市、河南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郑州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资源条件,同时具有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的基本要求。

一、理论基础

(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流域内因地制宜与区域协调发展。黄河流域主要分为上、中、下游三大区域,对于上游地区来说,生态保护的意义更为重大;郑州所处的中下游地区,更应注重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高质量发展。从广义上讲,高质量发展要更加注重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多层面、各领域的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同时提升。赵剑波等认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涵盖经济增长的结构、波动、环境代价等方面,涵盖宏观经济的稳定、产业结构的合理和企业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提升这三个层面[2]。基于黄河流域的特殊性和发展现状,徐辉等提出,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是指要在维护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得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多领域都能够得到良好协调发展[3]。

(二)营商环境

目前,对于“营商环境”这个词,国内外学者并未形成一个较为统一的定义。沃辛顿等把营商环境归结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宏观环境(如政治、经济、法律等)和微观环境(如供应商、劳动市场、金融机构等)[4]。杨涛根据鲁苏浙粤四省调研数据构建包括市场发展环境、政策政务环境、科技创新环境三个方面在内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因子分析[5]。张国勇和娄成武则从软环境与硬环境的不同出发,提出除物质条件方面的硬环境以外的政策、文化、制度等外部条件的总和可以称为软环境,广义上的软环境可以被称为营商环境[6]。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下的营商环境问题,郑州市可以从市场环境、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能力四个层面去思考。

二、郑州优化营商环境与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思考要点

(一)市场环境分析

市场环境包括市场结构、市场容量、市场规则、市场参与者等[7]。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资源配置能力和对各类要素的利用能力,预示着地区参与竞争所具备的实力。2019年,黄河流域人口总量为3.24亿人(1)本文数据来源均为《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20》。,占全国人口总量的23.31%。黄河流域的生产总值为24.7万亿元,占全国GDP的24.97%。流域内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上游地区的GDP占比不到20%,而下游地区的GDP占比超50%。整体来看,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较低,而第二产业占比较大。

2019年,郑州的生产总值达到了11 590亿元(是兰州和呼和浩特的3倍,西宁和银川的5倍),人均生产总值为11.31万元(西安的人均GDP为9.23万元,济南的人均GDP为10.64万元),郑州的经济总量在黄河流域九大省会(首府)城市中最高。随着城镇化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程的推进,郑州所处的中下游地区主要承担着高质量发展的重任,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郑州的人口还在快速聚集,经济增速较高,货物进出口额增长较快,整体市场环境良好。

在产业结构上,郑州的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逐年降低,占比也较低;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39.84%,比济南高5.26个百分点,比西安高5.8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58.95%,较其他沿黄中心城市有明显差距。2011年后,郑州市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逐渐成为郑州市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然而,郑州市大部分的经济增长还是依靠第二产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程度不高。同时,传统资源型产业占比仍在40%以上,还需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常住人口数量能衡量一个地区的消费市场容量以及购买能力[8]。常住人口数量越多,地区的消费需求越大,企业在此建厂投资的可能性就相对更大。2019年, 郑州市的常住人口数在黄河流域九大省会(首府)城市中排名第一,为1 035.2万人。近年来,郑州的人口年增长量在15万人以上,河南省的务工人员约有三分之一集中在郑州,地区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

(二)生态环境分析

生态环境是当代营商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质量发展首先是绿色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不仅得益于经济增长,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社会的营商成本,使得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更高效与更具竞争力[9]。

黄河的年径流量达57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仅为长江的1/20。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2.6%,却需要负担全国12%的人口、17%的耕地面积以及多座大中城市日益增长的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等,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80%。黄河途经郑州市的惠济区、荥阳、巩义等地,其中,荥阳、巩义均为重工业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有待加强治理[10]。

黄河流域空气质量形势严峻,流域内空气质量受地区工业污染状况还未得到有效缓解。粗放式、无节制的过度开发导致了水资源短缺、空气质量下降、能源浪费严重等生态问题[11]。郑州的环境空气质量较之流域内其他城市相对较差,2019年的PM2.5为58.82微克/立方米,PM10为96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仅有177天。

在“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中,中部各省市大力发展工业,不断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2019年,郑州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为7766万吨,是太原和兰州的2倍,呼和浩特的3倍,是黄河流域九大省会(首府)城市中废水排放量最高的。郑州的城市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产业大规模集聚和城镇化的发展带来了工业废水排放量的迅速增大,水环境的破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相对于沿黄其他地区,郑州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态问题和污染问题。

2018年,郑州市建成区的绿地率已达35.84%,在黄河流域九大省会(首府)城市中绿地面积排名较前。但是,郑州市的绿地公园尚未形成完整的系统,公园数量多但分布不均匀,主城区的小公园较多,而郊区规模较大的公园很难减少主城区内公园的负担。

(三)基础设施分析

基础设施作为营商环境的硬环境,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为其提供营商便利,促使企业扩大规模,推动企业的创新研发。基础设施可以降低交通成本和生产成本、提升交易效率以及改善空间的可达性,进而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12]。

20世纪90年代后,黄河径流量大幅下降,黄河流域的运输方式逐渐转变为以公路、铁路为主的陆路交通,同时努力发展航空运输业。黄河流域城市间基础设施的互通互联程度较低,黄河中上游地区经济相对不发达,部分沿河地区的公路、铁路距河边数十里,很多地区的资源优势无法合理转化为经济优势。

2019年,郑州首批入选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同时也是黄河流域的交通枢纽中心。然而,郑州航空港的基础设施仍处于集中建设阶段,且郑州与中西部各地市间的联系相对薄弱,以郑州为重要节点的交通网络的高密度分布尚未形成。

(四)创新能力分析

黄河流域的经济增长动能仍以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投入为主,整体创新驱动不足[13]。根据《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0》,在全国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黄河流域仅有西安入围,青岛、济南和郑州分别排名第18、19和21位。

横向对比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其他大中城市,郑州市的研发投入相对较低,2019年科学技术支出占比2.2%,低于青岛的4.24%和济南的2.23%。此外,创新产出水平不高。2019年,郑州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为127.54亿元,而济南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04亿元,西安更是高达1364亿元。2018年,郑州的R&D经费投入总量为185.3亿元,R&D经费投入强度为1.83%,低于国家平均水平0.31个百分点,与西安相差0.35个百分点,与济南相差0.83个百分点。郑州的科教创新基础较为薄弱,国家及部属重点院校和高层次科研机构较少。郑州市场主体的规模、结构、竞争力仍有待改善,创新能力有待加强。2018年底,郑州市高新技术企业有1323家;而截至2017年底,青岛有2027家、西安有1828家。郑州市的企业家总量不足,活力较弱,创新创业成果相较黄河流域内其他大城市还有一定差距。

三、郑州优化营商环境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黄河自西向东流经的区域涉及9个省区,各个省区地理区位优势不同,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发展路径,因此,要坚持基于流域空间分异特征来实施多元开放战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为郑州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一)加快产业结构升级

郑州的产业发展基础牢固且潜力大,但仍受创新能力不强、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等因素制约。一方面,郑州的优势支柱产业与主导产业、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联度不高,应促进产业深度融合,不断加强产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另一方面,郑州要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高新技术及专业人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二)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优化营商环境、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要通过城市内外部的生态环境治理机制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持续有效的高质量发展。郑州市要对惠济区、荥阳等重点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环保建设与治理,将各类经济开发活动限制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之内。同时,郑州市要加强对绿地的系统规划,重视小尺度绿地建设,充分发挥绿地综合效应。

(三)建立现代化基础设施

交通设施健全与否,极大影响城市的承载力及城市区域间联系的强弱。就郑州市而言,一是要加快推进沿黄慢行系统和郑汴洛轨道快线建设,促进资源配置和联动发展;二是要增强航空、铁路以及公路等多种枢纽的衔接和协同发展本领;三是要与济南、青岛、西安等黄河流域内其他中心城市一起共同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构建全流域发展的城市共同体。总之,要在国家战略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建立流域性的现代化基础和服务设施。

(四)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郑州市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在黄河流域内排名靠前,但是黄河流域整体市场主体的活力相对不强。一方面,要向在郑学习、实习的学生宣传相关留郑政策,给予高校毕业生来郑工作相关补贴;同时,强化郑州本土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通过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等各方力量,加强对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郑开科创走廊”、龙子湖智慧岛的建设,创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

猜你喜欢
郑州市黄河流域郑州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小蒜苗成长记
贠红松作品选
哥哥从郑州来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陕西担当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郑州外国语学校
三十六计之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