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巧利
摘 要:《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代表作,它是现实主义小说的开端,并为笛福赢得了“英国小说之父”的美称。这部作品不仅体现了英国的现实主义和殖民主义,而且也体现出了人文主义思想。本文通过分析主人公鲁滨逊与自然,社会以及宗教的关系,来阐明本部小说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以加深人们从这一角度对这部小说的理解。
关键词:人文主义;自然;社会;宗教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2
人文主义(humanism)又称人道主义或人本主义,它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一种新的思想理念。人文主义的核心内容在“人”,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主张人权,否定神性和神权。这种思想的产生对社会发展乃至文学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英国著名小说家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漂流记》就对这种思想做出了体现。小说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主人公最初航海情况及其在巴西经营种植园的情景;第二部分记叙了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28年的生活经历;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鲁滨逊离开荒岛重返家园的情况。本文主要针对小说的前两部分,分别从主人公鲁滨逊与自然、社会和宗教关系以及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这三个方面阐释人文主义在该小说中的体现。
一、人文主义在鲁滨逊与自然关系方面的体现
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用财富和精力创造出的精神产品,它的核心强调和尊重人的价值,主张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在中世纪,禁欲主义严重束缚着人们的身心,他们生活在上帝给他们建构的精神世界里。当苦难和灾祸来临,人们只会愚昧的跪倒在万能的上帝面前祈祷,而不会相信自己的力量。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力量,逐渐懂得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上帝注定的。
小说中的主人公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中产家庭。父亲一心想要他学习法律,并且通过努力过上中间阶层无忧无虑的安逸生活,但鲁滨逊并不想过这种平庸无奇的生活。他曾说:“在人类的感情里,经常存在着一种隐秘的原动力,这种原动力一旦被某种看得见目标吸引,或是被某种虽然看不见,却想象得出来的目标所吸引,就会以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推动着我们的灵魂向那目标扑过去,如果达不到目标,就会叫我们痛苦的受不了。”因此,为了自己的梦想,他毅然离家,从此踏上了航海的征程。第一次航海,他所登上的开往英国伦敦的商船中途遇到风暴,虽受到惊吓但他没有就此放弃;第二次航海差点船毁人亡,但他仍然坚持出海,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梦想。接下来的第三次航海,途中遇到海盗,自己成为俘虏,艰难逃生后不久又开始了航海,结果遇到海难,自己漂流到了一座孤岛。然而,流落荒岛28年逃生后的他依然坚持航海冒险。从这几次航海我们可以看到,鲁滨逊身上所具有的不安于现状的积极进取精神和不畏艰难险阻的顽强毅力。这种力量使他一次又一次离开安稳的生活,走上外面的危险和未知。也正是这种力量彰显了他想通过与恶劣生存条件的较量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人文主义主张人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现实世界的真相并去体验它。这种力量,正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它促进自我决定和自我信仰的独立性,这也正是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的体现。
鲁滨逊对自然界的不断探索虽说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但鲁滨逊与自然界的斗争则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最好体现。当鲁滨逊流落到荒无人烟的孤岛上时,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到:“……缠绕在我心头的只有悲苦和恐惧,因为我竟然落到了这样可怕而悲惨的地步:一方面是没有吃的、穿的、住的,没有武器防野兽,甚至连个逃命的地方也没有,而且还没有得救的希望,那是无论怎么看来,我的面前都只有死路一条。另一方面一个人孤立无援地在这个荒岛上,我有可能被野兽吃掉,被生番杀掉,或者活活地饿死……”尽管如此,鲁滨逊并没有向自然屈服,而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与自然展开斗争。于是他从搁浅的大船上把有用的生活资料用木筏分批转移到岸上保存起来;于是他在有水源、树荫、可防野兽的地方挖凿山洞,修筑栅栏,构筑住所;于是他开始把捕到的山羊圈养起来以储备羊奶和肉;于是他开始做各种生活工具,开始种植,开始利用兽皮做衣服。总之,鲁滨逊靠自己的勤劳、勇敢和坚强在这座孤岛上生活了整整28年之久。在与自然界的这场争斗中,鲁滨逊是赢家,他战胜了自然并征服了它。他没有被自然打败,反而靠着自己的力量跨过种种困难,冲破道道险阻,在荒岛上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创造了自己的那份舒适的生活。
总之,这不仅是鲁滨逊个人智慧的体现,也正是人文主义重视人的知识和能力的体现。鲁滨逊不仅仅代表他个人,在当时的社会,他代表的是一个新兴的阶级,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整个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的精神面貌。
二、人文主义在鲁滨逊与社会宗教关系方面的体现
人文主义不仅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重视个性解放和个人主义,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随着人们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人想要走出当时社会价值观念和僵化的教条主义的桎梏。在《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中,鲁滨逊作为个人主义的代表,他对个性解放的追求的表现之一就是他对宗教教义的怀疑和对宗教权威的挑战。
在小说中,尽管主人公多次提到《圣经》,但在鲁滨逊的生活中它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就像他在日记中写的“……我为人处世根本就不以宗教信条为准,事实上,我的脑子里可以说是毫无宗教观念,对于落到自己头上的事,无论是坏事好事,认为无非是机运所致……”因此,当他流落到荒岛时,他并不是愚昧的向上帝祷告,祈求上帝的怜悯,坐等上帝前来搭救自己,反而是通过自己的智慧、勤劳、勇敢和坚强来进行自救的。
鲁滨逊虽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但他毕竟来自于一个传统的旧式家庭,旧式的宗教理念必然会对他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当鲁滨逊在荒岛上发现了一些绿色的大麦时,他在日记中写到:“这不免使我心里大为感动,眼泪也不禁夺眶而出,想到这样的世间奇迹居然发生在我的身上,我不禁暗自庆幸,也真诚地感谢上帝”;“我不仅认为这完全是上帝为保佑我、让我活下去而给予的恩赐,而且还满心天真地认为岛上别处也肯定有……”鲁滨逊虽感恩上帝,但当他回忆起这是他抖搂过装鸡饲料的口袋时不小心留下时,他说道“在发现这一切只是寻常事情,并无出奇之处后,我得承认,我的宗教热忱,我对上帝那突然产生的感恩戴德之情也就渐渐单薄了”。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对宗教信仰并不是发自内心的,他不想因宗教的束缚而压制自己的个性解放,他对宗教教义的怀疑以及对宗教权威的挑战正是与他追求个性解放的追求是一脉相承的。鲁滨逊的经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在与宗教理念斗争的过程,展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对人文主义的追求,也展现人文主义正在日渐深入人心。
三、小说体现人文主义的原因
人文主义在《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体现并不是偶然的,它是受到两个重要的原因推动:一是科学的发展,一是人们对虚伪的宗教和政治的醒悟。
18世纪,英国经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不仅使英国的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一位,而且推动了英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科学的巨大推动下,18世纪的英格兰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1688年的“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的反动统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从此,议会真正掌握了权利。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充分保障了人权。随着英格兰发生的巨大变化,人们的视野也扩大了,人们意识到自己才是自己的真正主宰者,并愿意为自己的幸福而奋斗。也正因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自我生存的能力在不断加强,他们不会再等着他们的既定命运,相反,人们热切地想要探索自然和世界。这一时期,人文主义者更多重视人的力量而反对中世纪僵化的信条。现代大机器的发明进一步加强了人们的力量。对于自然,人们不再惧怕,反而更感兴趣。《鲁滨逊漂流记》的时代背景正是处于十八世纪人文主义崛起和发张的英格兰。因此,作者在塑造鲁滨逊这个人物时必然会带有人文主义的痕迹。鲁滨逊不安于自己安分的生活,执意出海航行探索外界事物,体现了该时期人类敢于冒险,敢于证实自己能力,敢于实现自己价值的精神。
在中世纪,人们受到宗教教条主义的严重束缚而处于蒙昧无知的状态。人们认为自然界是神秘莫测的,自然的力量是绝对的。但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意识也开始觉醒,他们意识到宗教教义的虚伪和欺骗性。随着人文主义的发展,人们不想再受到宗教禁欲主义等各种教条的束缚,他们渴望打破这种束缚,渴望走近自然,探索自然,体验和发现自然的真正面貌。同时,18世纪的英格兰经过“光荣革命”的洗礼,政治上发生了深刻变化。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议会掌握了真正的权利。这也为人文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生活在该时期的小说家笛福,深刻受到这种变化的影响。他作为中产阶级的一员,自然会潜意识的宣传代表本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因此,作为其代表作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自然带有人文主义的痕迹。
结论:
小说主人公鲁滨逊在孤岛上的生活是人类生活的新起点。他先后经历了探索自然、与自然斗争、到最后征服自然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鲁滨逊克服了各种各样的困难,展现了他的智慧和能力,同时也展现了人类社会的智慧和强大力量。整部小说也因成功塑造了坚忍不拔、主宰自然,创造新生活的主人公形象而在世界文学画廊中散发出永久的艺术魅力。正如《英国文学的伟大传统》的作者鲁滨斯坦的评价,“它像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我们很快就认识到,我们这位领航员完全知道水面底下还有整个一大块”。这种“冰山理论”式的评价便把《鲁滨逊漂流记》的文学价值表达得淋漓尽致。
参考文献:
[1]虞雅芬.《人文主义的内涵与发展》[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3).
[2]罗伯特·E·勒纳,等.《西方翻译史》[M].王觉非,等,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3]王威.《天使与恶魔—浅谈鲁滨逊的人性》.山西师大学报,2014.
[4](英)笛福 著.《鲁宾逊漂流记》[M].李智,艾文译.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
[5]张玲.《人文主义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时代文学,2009(11).
[6]杨浩勇, 杨保利.《人文主义对<鲁滨逊漂流记>的影响》.许昌师专学报,2000(6).
青年文学家2016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