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先根
(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南平 353000)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发展理念,实现美丽与富裕共生,事关绿色富民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和增进民生福祉,关键是要靠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人才[1]。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林业学院)肩负着生态价值转化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任,理应成为践行“两山”发展理念的先行者和推动者。
大学校园犹如一片茂密的森林,森林包容物种的多样化共生,林业学院也应当尊重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为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诉求,林业学院应确立全覆盖、全过程、全生态的“双创”教育培养目标。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林业学院培育“树木”突出“森林”底色,代表肩负着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的历史重任,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树人”突出“育人”的中心环节,即“立德树人”,是将学生的“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中,培养“双创”型人才是林业学院的根本任务。
林草行业特色鲜明,亲近山水和自然,“双创”的市场前景广阔。林业学院的学生作为生态价值转化人才群体中“双创”潜能最强的群体,经过在校期间“双创”教育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双创”能力,使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成为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重要力量,并有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精准脱贫攻坚。没有高素质“双创”人才队伍,就不可能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树木树人”既有林业学院培养目标定位、办学特色的凝练和概括,又体现出林业学院所承载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的历史责任。
学生毕业后未必要个个自主创业、人人当老板,但需要让每位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双创”能力。“双创”教育的核心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态度、动力、能力和效率,以及创新思维与创造能力。“双创”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双创”认知,进而理性选择适合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和人生之路,这是“树木树人”使命的内在要求。
2.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在全人类面临二氧化碳排放猛增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的一场大考面前,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分两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彰显了我国对建设全球生态文明的使命与担当。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并首次将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碳中和”与森林蓄积量密不可分,这意味着一场生态价值转化为主体的绿色工业革命即将到来。这场绿色发展的工业革命,将由可持续的生态资源取代消耗不可持续的资源,势必需要一大批生态价值转化创新创业的高质量人才队伍,林业学院大有作为。
为适应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生态价值转化创新创业高质量人才的内在要求,林业学院人才培养应以“林业+绿色创新创业教育”为特色,突出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对林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差异性需求。结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构建以学生自主实验、科研训练、学科竞赛为主体的实践能力育人体系,建立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将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纳入教学计划,健全创新创业保障机制,促进学生创业能力的塑造和提升,为破解林业发展难题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3.促进“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双创”教育既是实用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双创”教育涉及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各要素及各个环节,需与德智体美劳无缝贯通。德育重在“双创”价值引领,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勇于担当作为的“双创”人才;智育重在“双创”实践能力提升,通过举办覆盖所有专业学生的各种“双创”竞赛和实践体验活动,培养专业本领过硬、勇于破旧拓新的“双创”人才;体育重在体质体能锻炼,通过开展体育训练,培养抗挫意志顽强的“双创”人才;美育重在自然美感陶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审美观念正确、民族情感深厚的“双创”人才;劳动教育重在工匠精神培育,通过深入劳动生产实习过程,在教师的言传身教下融入林区生产生活,感受野外环境的艰辛、深山老林的寂寞、跋山涉水的劳累和蚊叮虫咬的痛苦等,培养以尊重自然、保护生态、心系林区、热爱专业为主要内容的吃苦耐劳、敬业进取、工匠精神的“双创”人才。
当前,林业学院的学生不缺知识和思想,缺少的是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思维和方法。“双创”教育不能只是简单地鼓励学生创业赚钱,其本质上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即始终能在理性深度思考基础上,以积极创新的思维和阳光创业的心态面对未来职业生涯和美好人生。
当前,林业学院毕业生普遍存在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不能将“双创”教育狭隘地理解为仅针对少数有创业兴趣和有志于创业学生的教育,也不能简单地把“双创”教育当作促进就业的应急之举,仅局限于校园文化教育活动。以创新、创业与创造为特质的院校人才培养,需以创新为内核、以育人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双创”教育,将“双创”教育作为面向全体学生全过程培养的根本任务,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使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历程中始终能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乐于创业,使“双创”教育最根本的价值最终体现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
4.推动“三全育人”联动格局
“双创”人才的成长是需要一个“绿水青山”全生态系统、润物细无声的孕育创新精神的土壤和培养创业意识的环境,才能激发学生有生命力的“双创”热情。不可能是诸如举办一场“双创”活动就立竿见影,也不可能像岗位职业培训经短期阶段速成训练后就能水到渠成。因此,“双创”教育一定要摒弃教条僵化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在培养什么人方面,要从实现“中国梦”的高度, 从主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人才需求的深度,以及绿色发展理念来审视当下林业学院的“双创”教育;在怎样培养人方面,要站在为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角度,把握全生态“双创”教育的精髓,结合办学特点,把“双创”教育融入“三全育人”中,形成多元化、精细化的“双创”教育生态模式。
“双创”教育除了要将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等“双创”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外,还应是所有学生和教师要学好的“双创”教育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播弘扬创新精神主渠道作用,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创新课程体系和“双创”教学内容,激励学生勇于开拓创新、主动担当作为;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双创”教学元素,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大纲和课堂教学,改善教学手段与方法,激发学生善于创新思维,提升专业应用能力;充分彰显学生展示才华的积极性,改革过去“千人一面”的考核评价模式,建立以“双创”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敢为人先,始终能够保持“双创”旺盛生机与活力。
林业学院“双创”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如何将直接影响生态价值转化实现的成效,特别是林业专业更应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精准脱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需求,创新“知山知水”“双创”教育教学方式,进一步提升保护生态和开发“绿水青山”林草专业特色人才素质。
1.在格物致知中认同生态文化价值
如何把山水资源逐渐变为“山水银行”,使生态产品市场化、货币化?林业专业应将生态文化教育、森林文化教育作为“双创”教育的特色内容融入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两山”发展理念、山水林田湖草生命综合体意识、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道德观。在“知山知水”的熏陶下形成对森林文化、生态文化价值的普遍意识和支付意愿的认同,自觉主动作为。
加强对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森林文化精髓,坚定生态文化自信,立志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主战场。林业专业应将生态文明教育、森林文化教育等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并将生态文明建设与专业建设相融合、生态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生态文明教育与思政教学相融合、森林文化与社会实践相融合、生态科技服务与教学实习相融合,逐渐形成完整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和森林文化教育课程体系。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态环境的问题及保护、生态经济科技法律常识和生态文明行为养成等内容,启迪学生领悟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提升“知山知水”审美品质和生态文化自觉,规范生态道德行为。
要想提升林业专业学生“知山知水”素养,还应与山区林区村落尤其是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村落具有依山傍水、幽静秀美的风景和独特的民俗传统、建筑风格等特点,含有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让学生在深入了解山区林区传统村落、文物古迹、农业遗迹、古树名木等文化遗产中领悟各地方言、民俗风情、家风家训等文化要素,在格物致知中培育生态文化的“双创”传承人。
2.在专业教育中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双创”教育既是实用教育,也是专业素质教育[2]。“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新时代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双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2]。
林业专业需改变传统的专业教育教学观念与模式,集聚统筹“双创”教育要素与资源,突出专业特色,在“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中,注重讲解当前创新驱动的最新发展态势和经济全球化下的未来发展趋势,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讲解产业转型升级所推动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带来新的“双创”发展机遇,鼓励学生发挥专业优势迎接挑战,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讲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背景下的“双创”增长着力点,引导学生在高品质绿色食品、林下产品、森林康养、生态旅游等新兴产业方面发力,激发学生在生态环境保护、森林资源利用和生态产业开发等方面“双创”潜能。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还应充分融合“两山”理论、“双创”技术、生态产业最新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成功实践等方面的内容,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技术,提供个性化课程模块和联合课程模块,做到因材施教和精准帮扶。在专业教育课堂上,既要讲授专业理论知识,也要传授创新思维与创业方法;专业课程考试,既要考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要考查专业实践能力和“双创”水平,促进实现学生成长成才与教师能力提升双赢的发展局面[3]。
3.在教学实践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随着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森林疗养、康养、保健、度假、旅游等生态产业成为新兴产业,这给林业专业学生提供了展示“双创”能力和实现生态价值转化创业梦想的平台,同时,为林业学院开展“双创”教育带来机遇。
“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既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是思想观念的一场变革。通过“双创”教育与新兴生态产业紧密结合,将企业的产业资源、行业经验、生产工艺、经营管理等要素纳入人才培养中,使学生认同“两山”理念引领下的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更加契合学生“双创”兴趣与热情;通过利用新兴生态产业带来的新发展机遇,引导学生自觉投身到山区林区文化遗产的研究、挖掘、保护与利用,有助于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对自然山水进行重塑和有机转化,在自然山水中植入休闲、度假功能,有助于扩大“双创”教育成果,提升“双创”特色人才培养质量。
实践证明,“绿水青山”通过科学开发与合理利用是可以变成强大的生态效益、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谐的社会效益的“金山银山”。但“绿水青山”只有经过精耕细作的创新创业才能转化成“金山银山”,满足人们美好生活的需要;生态产业只有经过精雕细刻的劳动创造才能转化成精致的生态产品,实现生态价值转化。为此,林业学院针对有志于创业的学生群体的“双创”教育应更加注重培育工匠精神,激发“双创”活力,提升生态价值转化能力。
1.聚集林业特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实现生态价值转化是一场深刻的产业革命,需依靠全面“双创”来引领和支撑这场生态产业革命,这也是对林业学院“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一场挑战。
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全过程的“双创”指导与服务是提高“双创”教育成效的重要保障。林业学院应以专业教学骨干为核心,开设林产品开发与营销、森林康养市场策划、林下经济运营管理、生态企业风险投资等选修课程,进一步提高学生“双创”理论知识;邀请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优秀校友、企业家、创业导师到院校作“双创”教育报告,用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的理念引导学生规划未来生涯发展,进一步拓展学生“双创”视野,激发其创业热情;林业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要到种苗站、林业站、林场等林区基层从事“双创”工作,工作和生活条件相对艰苦,院校应常态化地组织学生深入林区、农村开展“双创”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通过创建学生“双创”服务中心、创业孵化中心等平台,对有创业意向、创业潜质、创业项目以及初创企业的学生进行“1+1”指导帮扶,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高其创业能力。
2.注重实践体验,激发学生“双创”动力
组织学生从项目开发、团队组建、市场营销等全面体验创业过程,是营造浓厚“双创”氛围,激发学生“双创”潜能和“双创”活力的重要途径[4—5],也是破解当前院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指导服务、学生创新创业动力和能力不足等问题的有效途径[6]。
学生“双创”教育应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织参加各类“双创”大赛,激发“双创”梦想和“双创”热情,培养专业核心应用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双创”基本素质[7];通过组织学生到校内外实践基地在模拟真实企业氛围下体验式实践,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业协作能力[8—9];通过组织学生“三下乡”志愿活动,围绕环境保护、国土绿化、生态产业、野生动植物保护利用等方面,开展动植物资源、生态产业、生态修复、生态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各种调查与服务,引导学生观察和判断生态产业发展趋势,敏锐捕捉生态产业市场和行业涌现出新的发展机会;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林木种苗繁育科研团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科技项目等活动,提高生态科技创新视野,使学生对于“两山”理念背景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更清晰的认识,能够更深刻地领会“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的含义,并了解生态产业布局、管理理念、核心技术、行业发展、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以便能够准确地掌握行业发展态势和企业用人标准需求,全面提升学生“双创”综合素养,激发其“双创”活力。
3.实施项目驱动,发掘学生“双创”能力
“绿水青山”的自然资源可以直接进入市场,转化为货币,实现“金山银山”的价值;可以通过科技创新与劳资投入,发展经济作物、林下经济等,创造优质的生态产品,转化为“金山银山”;可以培育新兴产业,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求,打造“金山银山”;可以按照“保护者获益、受益者补偿”的原则,通过政府购买“绿水青山”公共生态产品,生态补偿转化为“金山银山”。这些转化都需要以任务项目驱动为导向才能得以有效实现。
面对生态价值转化带来的“双创”发展机遇,林业学院应以任务项目驱动为导向,精准对接市场动向,精心培育项目化“双创”团队,引导学生适应市场需求,提高生态价值转化的“双创”能力。例如,在专业课教师技术指导下,学生自愿的基础上,通过组建“食用菌创业团队”,让团队成员自筹资金、自主分工、自建大棚、自行生产、自我经营、自负盈亏、以老带新,一届传一届,以平菇、金针菇、香菇、鸡腿菇、长白山灵芝等菌种为培育对象,在项目培育驱动的过程中,提高团队成员的实践操作能力、育种新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共同分享在项目团队中的创业实践乐趣,获得创业经验,以便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通过组建“园艺花卉创业团队”,立足专业特点,培育各品种花卉树种,并与园林部门、国家森林公园、树木花卉企业合作,在定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同时,举办大型园艺花卉展览展销会,定期向花卉市场和公园运送花卉,获取一定经济效益,收获创业成功价值;通过组建“果树盆景创业团队”,培育各类果树盆景,并结合市场需求,与企业进行长期的技术合作,以获得果树盆景的市场影响力;与企业协同创新中心组建师生研发团队,针对行业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以林木种苗繁育、森林病虫害防治、桔柚保鲜技术等项目为牵引,实行协同创新中心与产教融合基地一体化建设,共同开展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将技术成果转化为活页式教材,将技术推广实例转化为教学案例,创新“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新模式,既解决新技术、新方法未能融入教学内容的问题,形成“以教学带动科研、用科研反哺教学”良性循环,又培养和提升师生的技术研发与应用能力。
林业专业实用性强,通过以任务项目驱动为导向,在项目“双创”实践中孕育创新精神,在促进项目发展性成果孵化中增强创业意识,在精准帮扶对接市场需求中提升生态价值转化能力。
“两山”发展理念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重要组成部分,对林业学院“双创”教育人才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林业学院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林草行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导向,构建“双创”教育生态模式,为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发挥人才支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