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爱国主义教育的守正创新

2021-12-29 09:33
林区教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思政院校

王 晓

(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太原 030013)

引言

在传统媒体时代,书本上的爱国故事、爱国英雄事迹能够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产生较大的影响,学生深信黄继光、董存瑞等战斗英雄的故事和精神。进入全媒体时代后,各种多元化思想和信息在新媒体平台上爆炸式传播,如否认英雄人物的存在,否定英雄人物的历史价值,否定特定战争的存在等信息在网络平台上传播,部分学生受到这些负面信息的影响,对国家产生了复杂的情感,爱国主义情感也在这种情感中被消弭。因此,加强高职院校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复兴赋予思政教师的历史使命,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主题。

一、 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1.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曾遭遇到诸多外敌的入侵,也经历过积贫积弱的艰难时期,是民族的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播,才使得中华儿女团结一致,在民族危难之际抵御外敌,战胜困难,最终获得了国家和民族的解放。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反对民族分裂,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共同抵御外敌,一致团结对外,维护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同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和反动制度进行斗争[1],共同创造祖国的繁荣昌盛,是爱国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牢记在心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将爱国主义教育置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是社会主义教育的必然要求。

2.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兴旺的根本

爱国主义精神是凝聚民族团结的重要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根本保障。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西文化的不断交融,西方的思想、文化不断渗透到中国社会中。大学生是一群阅历较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追求标新立异的群体,这类群体的特征使得他们极易被外来思想和意识形态所引导或蛊惑。在新媒体时代,类似于青年大学生穿着日本军服将抗日战争历史进行曲解表演的新闻不断见诸报端,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扭曲、缺乏基本的民族团结意识的现象在网络上层出不穷。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有利于正确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大学生只有将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心,才能将爱国主义情感落实到行动上,并能够识别及抵御西方反华思想,从而团结一致,维护祖国的安定繁荣。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简单枯燥

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教学法和课外实践教学法等被引入思政课堂中,但是在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思政课教育过程中,仍然存在教师单向发力,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根据对某高职院校学生关于“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实践活动看法情况”的调查中发现,仅有24%的学生表示参加爱国主义教育课外实践活动能够获得较深的感触,而76%的学生表示参加该活动感悟不够深刻或没有意义。这说明高职院校思政课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同时,在对该校学生关于“目前学校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有哪些”的话题进行调查时发现,79%的学生选择了组织唱红歌的教育方式,61%的学生选择了组织开展主题班会的教育方式,56%的学生选择了组织开展革命先烈纪念仪式的教育方式,34%的学生选择了组织革命老兵座谈的教育方式等[2],从该数据可知,高职院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时唱红歌和组织开展主题班会是主要的教育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方法的简单性和枯燥性。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成长背景、知识储备、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爱国主义知识时,其吸收效果也参差不齐。

2.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学生思想脱节

在信息化社会,多元化思想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在无线网络和移动设备普及的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从线下的书籍、课堂教学等逐步转为线上的网络平台,而网络信息的爆炸式传播和互动式传播,使得西方的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红色文化庸俗论、爱国主义过时论、泛娱乐主义等思想在网络上随意传播[3],这些思想观念极易渗透进大学生思想中,消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当前,高职院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存在脱节的问题,有些教师无论是在思政课堂上还是在组织课外的爱国主义实践教学上,均存在为讲理论而讲理论的现象,未将当前大学生的多元化思想与爱国主义理论进行融合,也未及时察觉当前大学生在外来思想影响下所产生的民族认同感弱化、文化价值观消弭等问题,在思政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中,部分教师还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形式主义教学上,从而使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兴趣降低,学习效果变差[4]。

3.红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衔接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部分思政课教师在红色教育中存在理论教学浅显化、形式化的现象,如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理论知识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辅助工具进行照本宣科的讲解,讲解的内容枯燥乏味,而对更深层次的红色文化也缺乏深度挖掘和系统整理[5]。红色文化和毛泽东思想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教师对理论知识浅显化的讲解,使学生的认识片面化、浅薄化,而熟读或背诵重点句子的学习方式又使学生对思政课产生反感和排斥的心理。在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对片面化的知识不仅不认同,还会对重要的历史人物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产生质疑,从而从根本上否定爱国主义思想。

4.教师对学生课外生活关注不够

新生代大学生群体主要以“00后”为主,且大多数为独生子女,而“00后”相比于“80后”,其家庭经济条件更加富裕,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00后”普遍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和个性。同时,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新生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从线下转向了线上,新媒体平台上的信息鱼龙混杂,部分信息所传递出的价值观和思想偏离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别自媒体的传播和引导下,新生代大学生对看似新颖的观点十分认同,从而对教师所传递的红色思想和正确价值观表示反感,并在认知层面将这些思想和价值观定义为落后、腐朽。目前,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主要在课堂教学上,对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所面临的生活问题及思想状况缺乏关注和关心。思想政治教育仅停留在理论课堂和实践课堂上,不能较好地将思想政治理论用于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的运用价值,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缺乏应有的重视。

三、 对高职院校思政课中爱国主义教育守正创新的几点建议

1.创新教学方式,厚植爱国情怀

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在多元化思想影响下成长的一代新人,新媒体平台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在信息爆炸式传播的新媒体平台上,学生的思想极易被观点新奇、讲解生动有趣的自媒体思想所影响。在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需要结合新时代学生的特点,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的规律,从创新教学方式上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效果[6]。

首先,在理论讲解的基础上适当穿插短视频内容,用学生更能接受的新媒体手段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可以在讲解抗日战争中淞沪会战时,穿插电影《八佰》的部分精彩内容,将抗日英雄英勇抵抗的情怀通过可视化的视频内容进行充分表达,让学生在音视频内容的渲染下,对侵略者产生愤怒的情绪,对旧中国的不幸产生反思,从而在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下,将爱国情怀植入内心[7]。

其次,在课外实践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或周边的红色文化遗址,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应该将红色文化遗址的内涵进行深度挖掘。比如:当时红军处于怎样的困境,通过怎样的方式改善当地的卫生医疗条件,怎样提高民众的思想意识,怎样躲避敌军的轰炸等。在讲解红色文化时应生动活泼、实事求是,切忌夸大其词和灌输式传播理论知识,让学生能够从正确的历史事实中产生深厚的爱国情。

2.创新教学内容,深植爱国情怀

新时代的大学生既存在涉世未深、阅历较浅的问题,又存在习惯性质疑和批判性思维模式,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意识,但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存在不足。教师在教授相关理论知识时,需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想意识和时代环境,与时俱进地创新教学内容。

首先,思政教师应多观注当下的网络热点话题和社会的多元化思想,与学生保持密切的交流,了解新时代学生对热点事件的看法,从中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和主流思想,对学生所产生的错误认知要有理有据地进行说服和纠偏,在思政课堂上应将讲授内容与学生的思想相结合。如,将当前的就业形势、生活压力等与爱国主义思想相结合,将个人所面临的社会压力与爱国主义思想相结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让爱国主义思想更加接地气。

其次,教师在运用新媒体教学时,也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与时俱进的甄选,对夸大历史事实的资料、抗日雷剧、抗日神剧等进行客观的批判,对优秀的抗日影视作品进行推荐。可以运用剪辑软件将影视作品时长剪辑成课堂教学时长,教师在课堂上播放完视频后,预留一点儿时间与学生交流观后感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爱国主义情怀教育上可视化视频和具有震撼力的声音及表演,比枯燥的文字和理论讲解更加具有感染力[8]。

3.深挖红色文化,衔接爱国情怀

红色文化是凝聚党和人民的根与魂,当前在红色文化传播上,或者存在僵化的理论传播,或者传播范围较为小众,或者被抗日神剧和抗日雷剧影响了红色文化的神圣感。在全媒体时代新生代大学生热衷追捧汉服文化、仙侠文化,但是对红色文化却追求甚少。因此,教师应该对红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了解红色文化的故事和精神,并将这些精神与学生的现实思想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等紧密结合。比如,在讲解毛泽东精神时,可以将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长征期间如何用兵如神,如何在政治困局中突围的过程等进行详细讲解,并分析如何运用毛泽东精神解决生活中所遇困难的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师在课后还应该以小论文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研究中央苏区时期有关思想政治类的相关课题,通过筛选资料、梳理逻辑、学习理论信息等,不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认知[9]。

4.联合辅导员加强对学生生活的关注力度

部分高校思政教师与班级辅导员是由不同的教师担任,有些高校的思政教师则兼任学生班级的辅导员,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任职模式,思政教师均应该加强对学生生活的关注,通过多种渠道、结合多种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价值观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新生代大学生由于受成长环境和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其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极易在班级或宿舍中与同学发生矛盾。如,个别学生因为个人心胸狭隘、性格极端,对优秀的学生产生嫉妒心理,从而与该学生发生矛盾或肢体冲突;或有些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等因素形成了自卑的个性,对同学的言论表现得十分敏感,常常因为误会而造成较为严重的冲突。因此,思政教师一方面要紧密联系班委、寝室长等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的情况及学生之间是否产生矛盾,对有矛盾的学生应及时、全面地了解情况并予以客观、公正地解决,调解学生之间的矛盾,让矛盾双方从心底释怀心结,将学生之间的矛盾扼杀在摇篮中,并从正面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10]。

5.正确判断社会的负面信息

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网络上获取信息,网络信息的公开化使得任何负面信息均可以在网络上以爆炸式的方式进行传播。在传统媒体时代,主流媒体把控着舆论信息的传播方向,人们所接受的信息普遍被主流媒体过滤,从而使负面信息无法被不良媒体报道和传播,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刻意过滤及阻止负面信息的传播不仅不会引导舆论,反而会适得其反。因此,在新媒体时代,思政课教师应该正确直面网络上的负面信息,客观、公正、科学地引导大学生判断这些负面信息,客观分析负面信息中的相关主体责任和问题,并让大学生理解这些负面信息是社会转型升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从而避免负面信息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造成不良影响。

结束语

全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高职院校思政教师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在国际局势日趋复杂的时代,新生代大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强化爱国意识,从而将深厚的爱国情转化为高远的强国志、坚定的报国行,使他们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