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探索研究

2021-12-29 05:38:20王凤娜王家刚
辽宁高职学报 2021年10期
关键词:立德社团育人

王凤娜,王家刚

(1.辽阳职业技术学院;2.辽阳市第五中学,辽宁 辽阳 111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要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1]因此,立德树人成为高校校园的主旋律。作为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创新、推动中国制造和服务上水平的重要基础的职业教育,多年来,我院(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发挥党建引领高质量教育的新引擎作用,把党的建设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深入贯彻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党对学校的领导权,把抓好党的建设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同时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立足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立足为地方培养更多的高素质能工巧匠和技术技能人才,大力推动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协同育人,充分发挥党建与思政教育在育人目标上的合力,推动了学校的高质量发展,确保育人目标的实现。

一、明确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高职院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充分发挥党建与思政教育在育人目标上的合力,因为高职院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高度统一,密不可分,高职院校党的建设是思想政治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党建工作为思政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指导,同时,思政教育也是党建的重要手段。

高职院校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一。高职院校党建包括思想建设、政治建设和组织建设等内容。其中,政治建设是党的建设工作中的根本建设,党建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就包括了大学生的思政建设与组织建设。而思政建设的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引导、激励作用,服务大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同时,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和正式党员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加强党性修养,提高政治觉悟,为党的事业发展增添新鲜血液。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大学生处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外界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只有充分汲取营养、科学滋养,人生才能节节壮、步步高,“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建设的最终目的与大学生的党建工作的目标是一致的,加强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开展党的建设,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工匠精神和精益求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实现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目标。

二、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重要性

(一)高校党建要落实立德树人的培养任务

高职院校党委要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动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有效融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中,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2]。通过加强理论武装、深化思想政治工作和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等党建工作,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坚强保障,要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思政课主阵地的作用,确保我国高职教育方向正确、实践有力。

(二)思政教育要顺应时代要求

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回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3]。高职院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确保大学生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三)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

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立德树人是根本要求。要筑牢意识形态阵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要关注理想理念教育,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想认同,厚植爱国情怀。思政课建设、形势与政策教育和实践育人载体等途径,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为他们铸魂引路。坚持发挥两级党校作用,讲好“四史”,用百年红色历程赓续红色基因。

三、分析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现状

第一,高职院校党建引领作用不够[4]。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归属于两个部门,学生党建业务主要由组织部负责,思政教育任务主要由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承担,部分院校没有构建协同育人的机制,表现为协同育人效果不理想。同时,承担学生党建工作的基层党组织存在大量事务性工作,存在着标准不高、力量不足的情况,影响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5]。第二,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吸引力不够。表现在思政课教学的方法不灵活,教师还是主要采用理论灌输,用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教师能力还达不到学生的要求,导致课程的吸引力不够。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仍采取灌输、说教的模式,内容枯燥、理论性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第三,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够。表现为顶层设计不够,文化特色不够,与企业文化融合不够,与工匠文化融合不够。第四,高职院校的社团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截至目前,我院现有各类社团32个,团委加强对社团的管理,但是,由于社团指导教师能力的不同,社团活动呈现出的效果也不同,知行社是学校发展得最好的一个理论社团,其他社团的凝聚力和活动力都需要增强。哪里有学生,党的建设就需要跟进到哪里,因此党的建设也需要关注学生社团组织。

四、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研究

(一)坚持党建引领,树立协同理念

党建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协同育人是高职院校完成立德树人工作创新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是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容。要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有效转化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能力[6]。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是一项涉及全校各项工作的系统工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有机融入到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环节,才能产生实效。这一论述明确了高校党建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地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事关人才培养的成效,事关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效,意义重大。学校党委担负着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发挥着顶层设计、谋划全局的作用,党委的统一领导是确保思政教育的顺利开展,是关系到育人资源的整合和育人作用的充分发挥的重要保障。因此,学校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合力育人的工作格局。

一是各类人员协同。党建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力量如党政干部、党务工作者、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承担起重要职责;专任教师、班主任、后勤服务人员等要将育人功能融入到业务工作,发挥必要的育人作用。如作为学生组织发展的职能部门,学校党委组织部大力实施强基固本工程,全面加强各院系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7个学生党支部建设,建立了三级书记抓党建的责任清单制。督促和指导学生党支部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利用两级党校,开展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教育培训,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要求做好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将党建工作与学生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合力。

二是组织体系协同。明确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思政课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共青团、院(系)党组织、组织员、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是育人力量[7]。

三是各种力量融合。要按照“三全育人”和“八个统一”的改革创新要求[8],把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和思政教育全过程,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高度融合。

(二)深化课程改革,坚持同向同行

1.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

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思政课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体现铸魂育人的功能。学校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高尚的情操、优秀品质、奉献精神、创新精神,更要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9]。思政课教师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要”将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到育人之中,用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用中国故事讲清新时代思政理论,用新时代思政理论夯实学生理想信念,将思政课程内容在改进中不断强化。挖掘各类专业课程的思政价值元素,将专业课中涉及到人、物和事件背后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显性化,用新时代大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予以呈现,在知识传播中凝聚思政价值。

2.弘扬“红石榴”文化精神

创新思政课的育人模式,拓展育人新思路。今年我院思政教研部启动了“三联两进”育人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谓“三联两进”项目主要是指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一个班级、一个寝室、一名学生结成对子,并积极走进班级、走进寝室,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状况,成为名副其实的“好朋友”。通过实施“三联两进”育人项目,促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切实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和谐校园。

3.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展

要做到育人和育才的有机统一。通过培训、比赛、展示“三步走”推进。第一步是组织培训。2020年,学校外请专家,并组织300多名任课教师参加了“课程思政融入建设”专题培训。通过培训,任课教师迅速理解了课程思政的要求、意义及推进的全过程。第二步是举办比赛。2020年组织了全校“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方案大赛,27门课程思政在校内获奖。通过比赛,教师们互学互鉴,开阔了思路。认识到思政教育进课堂是践行立德树人宗旨的重要举措,我们将始终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深入研究、探讨、实施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课程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手段等各个环节,发挥对学生的教育、思想引领的课堂主阵地作用,全面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0]。第三步是成果展示。我院老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案例被评为2020年辽宁省职业院校课程思政教育典型案例,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展示。通过三步推进,任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念、设计、创新都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课程思政建设取得了很好的经验和做法,形成了育人合力,创新了协同育人的新模式。

(三)强化文化建设,实现文化育人

1.持续推动,强化校园文化建设

从2010年开始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办学实践,确立了“让优秀成为习惯”的核心文化理念;形成了核心文化理念的主体架构——学生观、教师观、学校观;确立了学校的校训——厚德、励志、笃学、敦行;确定了校歌,设计了校徽,形成了学校的文化标识。同时将校内道路、景观、景点进行了命名,构建了师生的精神家园。并从五个方面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一是注重顶层设计、健全工作机制。成立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立校园文化建设专项经费,并不断增加投入。二是坚持分步实施,确保整体推进,重点建设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是坚持理论提升,突出实践载体。四是加强精品建设,坚持创新发展。五是坚持育人为本,实现培养目标。

2.与时俱进,发掘“雷字号”文化育人价值

2015年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与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达成合作协议,共建“雷锋式职业人”培育基地战略联盟,今年拟筹建“雷锋精神职业教育联盟”。通过挖掘雷锋精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2017年开设“雷锋式职业人素质训练”必修课,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拓展课程,目前已培训学生1万余人。开辟了长沙、抚顺、丹东、井冈山四个重点培育基地。从2018年起,学校选派380余名师生分赴四地开展雷锋式职业人素质提升培训,成效显著。2019年和2021年评选雷锋式职业人,今年选拔40余名师生组成“辽阳职业技术学院雷锋式职业人素质能力提升培训暨党史学习教育延安培训班”,前往延安,走进梁家河,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3.凝练特色,推动“红石榴”文化创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目前我院少数民族在校学生2429人,其中藏族学生978人,维吾尔族学生47人,这是我院推动“红石榴”文化的基础,也是实现立德树人任务的时代要求。通过实施“293工程”,推动红石榴文化创建活动。“2”是指两个基地:一是抓好思想引领,打造“红石榴”文化的传播基地;二是聚焦立德树人,打造“红石榴”精神的实践基地。“9”是指9项活动,包括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公寓文化建设,选树先进事迹典型,推动民族文化交流,加强民族文化研究,打造文化元素精品,强化理论学习,注重人文关怀,开展特色活动。“3”是指“三个纳入”,党委加强对“红石榴”文化的统筹领导:一是纳入党委及各部门、二级学院党组织重要议事议程中;二是纳入各部门和二级学院财政预算当中;三是纳入全校党建、文明校园建设考核测评体系。同时稳步推进,注重实效,推动“红石榴”文化品牌化、常态化。

(四)创新实践载体,发挥社团作用

我院从2006年开始建立思想政治理论社团——知行社。省教育厅领导在2021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对知行社团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辽阳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知行社”思政实践教学作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锻炼成长。知行社团指导教师佟艳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思政课教师、“辽宁最美思政课教师”、“名师工作室”等荣誉称号。佟艳名师工作室是2020年省教育厅批准的15个首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中唯一入选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她始终坚守在思政课三尺讲台,当好学生理想信念的引路人,以实际行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5年来,知行社团在学校党委的直接领导下,紧密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始终坚持以“求真务实,知行统一”为社训,以有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为基础,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培养“能说、能写、能想、能做”的“四能型”人才为目标,积极引导大学生让“优秀成为习惯,争做雷锋式职业人”。知行社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荣获“辽宁省大学生志愿服务先进集体”“辽宁省高校学生优秀示范社团”“辽阳市级优秀青年志愿集体”“学校雷锋式支教团”“学校雷锋式知行人”等。知行社已培养了10 000余名社员及500余名优秀知行社干部,如今知行社员工作在天南地北,并逐步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中坚。十五年来,我院知行社不仅建立健全了组织机构及各项规章制度,譬如,每周例会制度、计划总结制作、撰写日志制度、干部培训制度、社团活动量化制度、QQ群管理制度、政治学习制度、社团评优表彰制度等各种制度,而且还设计制作了社旗、社徽、社标,谱写了社歌,并逐步形成了“昂扬向上,奋发图强”的社团精神。“进了知行门,永是知行人”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此外,知行社还建有11届理事会工作群,开通了网易博客、新浪微博、微信公共平台等宣传窗口。同时,还建立了360云盘社团资料储存库。据统计,仅社团网易博客,发表了11届知行人撰写的原创日志634篇、创建社团活动相册518个,上传活动照片41 226张。该思想政治理论社团蓬勃发展,每年新社员纳新都吸引了大量优秀学生,涵盖学校各个二级学院的学生,这个群体是学生党建工作的新领域,学校坚持党建工作进社团,为社团把好政治关、方向舵,为大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思想政治保证,使社团党建成为新时代增强党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抓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党建的重要阵地。

猜你喜欢
立德社团育人
缤纷社团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军事文摘(2017年16期)2018-01-19 05:10:15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K-BOT拼插社团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51
“严以修身”先立德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28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