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蓉
(西华师范大学 文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由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带领众多教育专家和语文教师合作编写的“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于2016年9月在全国中小学投入使用。其中教材的写作系统革新值得关注。这一写作系统有别于传统的写作模式,它清晰划分了作文教学范畴,厘清了写作目标,制订了明确的写作教学计划,同时将写作和阅读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也让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够有序开展。
1.“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是由教育部组织,以温儒敏教授为首的各专家团队合作编写的“教育部义务教育教科书”(以下简称“部编本”)。“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工作于2012年3月正式启动,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编写工作,于2016年9月在中小学投入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凝聚了广大教育专家、学者和语文教师的心血,借鉴了各时代、各版本教材编写的经验以及国外相关编写经验,符合语文教育规律,满足了当前学生和社会的需要。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共六册,每册六个单元,每单元四课。教材主要划分为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和古诗词诵读五个板块。该教材重视语文核心素养,强调语文知识的序列性,其中写作教学板块层次清晰、逻辑严密,既有独立的知识体系,又与其他各板块联系紧密,初步构成了一个有序、有生命力的写作系统。
2.写作系统
随着人们对写作的深入研究,“写作作为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手段,正在被人们逐渐发现和认识。”[1]部编教材也更加重视写作,建立了一个有序、有活力的写作系统。
教材的写作系统主要由每单元独立的写作专题、阅读板块、综合性学习以及名著导读中的写作训练四个部分组成。专题写作涵盖了写作目标、写作知识、写作指导、写作训练几个部分。其他学习板块深入贯彻读写结合理念,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训练内容由易到难,作文字数从几十个字到100字、300字不等,这些调整让学生更愿意动笔写作。整个写作体系让写作过程更加清楚,为教师提供了明晰的教学路径。
1.写作系统的编排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系统囊括了初中3个年级6本教材的写作知识。每本教材6个单元,根据文体特点在每单元之后设置独立的写作专题,初中3个年级共设置36个写作专题,包括写人、记事、说明、表达、描写、审题、修改等专题。涵盖的知识点更细,便于学生理解。整个写作系统既独立又统一,独立的写作专题让随意的写作教学更加规范、有序。其他3个学习板块中设置了相应的片段式写作训练,将听说读写有机地串联起来,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此外,写作系统在编排理念上也更加契合写作的本质特征,更加贴近学生需要,将静态、复杂的写作知识加以提炼,融入到动态的写作活动中,有助于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写作系统具有以下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遵循写作系统编排的顺序性。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写作练习由易到难。七年级主要是记叙文的写作练习,学生练习比较容易;八年级则是说明文、应用文的训练;九年级初步涉及议论文的基础知识。此外,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学会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辩证思考。
二是提炼核心写作知识,写作目标层层推进,写作训练点面结合。写作系统从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提炼出学生需要的关键知识,并辅之以具体的写作指导。这样既减轻了学生负担,也简化了教学步骤。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写作要抓住人物的精神”,第三单元掌握“写人物要抓住特点”,之后学习“写人物抓住重点”,各知识点串联,最终达成“写人”这一目的。在这一过程中,静态的写作知识融于生动的写作活动中,有利于将写作知识转化为技能,提升写作能力。
2.写作系统的内容
写作占据着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与受重视的阅读教学相比,写作教学课时少、关注度也不高。大多数教师觉得写作没什么可教的,有的教师在阅读课上对相关写作知识顺带一提,此后基本不再详细指导。有的教师也开设了写作课,但基本实行的是学生写之前传授写作知识、写作之后评改作文的模式,而写作中间的指导环节则存在着很大的空白,导致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长此以往,也不愿写、不想写,甚至害怕写。
当前,“部编本”关注到了这一教学困境,整个写作系统的内容充实全面,主要由写作目标、写作知识、写作指导和写作训练构成。各个环节清晰明了、环环相扣,极大地改善了写作教学的随意性。根据课程目标、学生需要、社会需要制定了明确具体的写作目标,集中解决学生眼前的写作问题。写作知识分布于各个板块中,既有以文体知识、修辞手法为主的陈述性知识,也有以写作技能、方法为主的程序性知识。写作系统重视了教师在写作过程中的指导,包括指导学生的行文思路、谋篇布局、选取材料以及细致生动的写作要点、写作建议等。指导后,设置有两三个难度递增的训练,分解了写作步骤,降低了写作难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指导了议论文写作中如何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指导一训练学生如何根据材料生成自己的观点;指导二提示学生如何构思布局,如何以材料支撑自己的观点;最后进行完整的议论写作。写作指导与训练交叉进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可行方案。
1.减轻学生负担,写作教学“微型化”
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科目多,学习时间有限,完成长篇作文耗时且费力,长此以往,将会不断削减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包含各种各样的知识,教师想要在有限的课时内传授大量的写作知识显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此外,写作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师根据经验来选择教给学生什么样的知识,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写作问题来选取什么核心知识,因此写作教学总是找不准学生的需求点,教学也始终达不到预期目标。微型写作教学契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能够让教师聚焦学生问题,落实教学理念,切实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微型写作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弹性特点。“不求面面俱到,聚焦核心问题,选择核心知识,解决要害问题,便于学生学习,也便于教师设计与教学”[2]。微型写作教学以阅读推动写作,通过写作深入阅读,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微型写作教学形式多变、结构自由,既可以是专题写作,集中解决学生眼前的问题;也可以与阅读活动相结合,在加深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相应的写作知识和技巧。教师可以把微型写作教学与“部编本”的写作系统结合起来,如语文教材中的仿写、缩写、改写以及写读后感等都可以纳入训练范畴。还可以灵活安排内容概写、句段篇的学写、诗句的赏析和仿写、故事的续写和趣写、阅读后简短的评论等微型写作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微型写作教学以学生的写作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因此对学生学情的了解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访谈、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作文样本等多种渠道去了解学生情况,让写作教学更有针对性。
2.整合阅读与写作,推动语文深度学习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学习的两个重要板块,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二者相辅相成,联系紧密。我国一直有读写结合的思想和实践案例。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朱熹的《朱子读书法》都渗透着读写结合的思想;20世纪30年代夏丏尊、叶圣陶继承并发扬了读写结合的思想而编写了《国文百八课》;近现代也出现了许多读写结合的教学探索,如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教学实验、四川语会的“初中语文读写结合系列训练实验”、山东烟台推行的“大量读写,双轨运行”语文教改实验[3]。可见,读写结合对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读写的有效结合,一方面在写作中能内化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在阅读中能运用写作知识、技巧、思维,强化写作能力,最终推动学生深入思考、深度学习,促进其思维、个性的发展。此外,要将阅读与写作串联起来,教师还要找准读写结合之点,结合点便是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共享知识,即学生写作需要、问题所关联的核心写作知识,以及由知识延伸出的写作训练,几者交叉之处就是读写结合点。结合点以教材为依托,有的教材能明确指出来,如“写人物要抓住特点”“说明要有顺序”等知识点,而有的共享知识是内隐的,需要教师自己去挖掘。如指导学生仿照课文句式、结构、风格等进行再创作,教师不能盲目地让学生改写、仿写,而要弄清楚它是否是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练习能否改善学生眼前的问题,否则没有必要进行这样的练习。深圳市宝安海旺学校李海榕老师组织的《〈西游记〉整本书阅读小论文写作》活动[4],就是找准了读写结合点,在活动中推动了学生的深度学习与思维发展。李老师考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选取了《西游记》这本小说,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并设计了两个写作活动。活动一:以“分析人物形象”为关键知识点,围绕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写分析性小论文,李老师也进行了写作的全程指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也对学习迸发出更大的热情。活动二:借助学生的学习热情,李老师向学生提供评论赏析类参考书,让学生在横向对比阅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最后各小组就疑难点再次进行小论文写作,以论文形式展现各组的思维过程。整个活动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加深理解,引导学生不断地思考、探究和学习。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在写作编排方面有许多亮点,写作系统关注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写作内容贴近了学生生活,写作训练由易到难。写作和阅读双向联动,丰富了教学形式。写作系统也有需要不断完善之处,比如写作过于关注情感体悟与表达,相对忽视了学生的理性表达和逻辑思维训练等。总之,分析“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写作系统,可以引导教师从编写层面审视教材,深入解读教材,有效利用教材中的写作系统指导学生写作,这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借鉴,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练习写作及学习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