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莉敏
【摘要】初中生刚接触化学,往往会对化学的抽象和复杂产生退却之心。而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乏味无趣,对学生学习化学不但没有起到正向作用,而且在上课过程中会出现“离线”状态,错过教师讲解的重要知识点,导致跟不上后面的知识点学习。因此,应摒弃传统教学模式,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根基。
【关键词】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生活处处皆化学,化学是一门抽象和复杂的学科,但它却非常具有实践性和生活性。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开展生活化教学。所谓生活化教学,指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再单纯地从知识的角度出发,而是通过知识点教学和生活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化学教学。如此不仅能建立学生和化学之间的亲切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化学的兴趣,实现初中化学教学目标。
一、生活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课间到课上的一个过渡过程,有效的课堂导入能收起学生散漫的心,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学习状态。创设生活情景导入,使初中化学和学生的生活相衔接,为学生创造亲切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例如,当我们在教授《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这一课时,可以向学生展示一瓶可乐,并提问学生:“我们平时喝可乐的时候,总是会打嗝。大家知道这个气嗝是什么吗?它是怎么产生的呢?”学生们都喝过可乐,对教师描述的现象非常熟悉,这样,教师就可以立马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从而成功地引出“二氧化碳”的知识点。那么,二氧化碳可以通过什么方法制取出来呢?通过前面的情景渲染,激发了学生的探知欲,学生们会主动打开课本寻找答案,并积极和小组成员讨论,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开良好开端。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简化理解过程
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是以直接讲解课本内容、直接展示本节课的知识点、直接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的形式授课,学生学习化学就会很被动,觉得学习化学是一件很难、很无趣的事情,然后渐渐地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将教学内容生活化,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找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进而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会更想了解化学和生活之间的各种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探知欲。
例如,在探究《燃烧与灭火》这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农村家庭大锅生火煮菜的图片,由于这里的学生很多都来自于农村,对于图片上的情景并不陌生,这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趁着学生们兴致盎然,教师可提出问题:“大家有没有生火的经验呢?怎样才能把柴火烧亮?”这时就会有学生回答说:“我老家有这样的大铁锅,我帮奶奶生过火,要想柴火烧得好,不能放太多柴进去,并且要把柴一根一根架起来。”教师追问:“这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学生思考后想到“氧气”一词。之后,教师继续让其他学生分享自己的生火经验,引导学生找到燃烧的其它条件,最后加以总结归纳。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简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培养学生联系化学与生活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化学水平的提升。
三、课后作业生活化,实现现学现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会在课后给学生留家庭作业,并让学生将今天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抄写、记忆,学生往往写完就忘了。即使学生把知识点记住了,当真正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也不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因此,教师将课后作业生活化是非常必要的。
例如,在学习《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后,教师布置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作业。比如,被蚂蚁咬后的处理方法?家里的菜地产量不高,经查是因为土壤酸化,怎么办?再如,在学习《水的净化》后,布置以下作业:家里的烧水壶有很多水垢,这影响了水的口感,如何解决?学习《溶液的形成》后,布置以下作业:晚饭后,衣服上不小心沾有油污,如何清洗?其原理是?这些问题都非常贴近生活,学生可以利用生活经验,结合课本知识顺利解决。之后,教师可以提出社会性的问题:“工厂排出的废水中常常会含有硫酸等物质,这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你有什么辦法处理这种污水吗?”借此加强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促使其参与相关的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实际作用,增强学生利用化学知识改善生活、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和责任感,从而升华化学教学的价值。
总而言之,实施初中化学教学生活化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这不仅需要化学教师具有发掘化学知识与生活之间联系的能力,而且还要注意具体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学科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降低学生学习化学的难度,提高化学教学的高效性。
参考文献:
[1]汪旭燕.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策略[J].新课程,2020(37).
[2]周学忠.关于初中化学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讨[J].新课程,2020(37).
[3]陆向华.巧设“核心问题”点亮化学课堂[J].新课程·中学,2018(4).
责任编辑 温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