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秋波
【摘要】在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中,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教学中,通过对作文思维过程的精细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掌握作文规律,在写作时发散思维、理清思路、有章有法、节省时间,达到授人以渔。
【关键词】思维导图;中年级习作;优化教学策略
思维导图与作文的关系可以这样认为:作文是一种思维过程与思维结果。我们课题组按照课文做范例——模仿构思——独特创作的模式,充分利用习作课进行写作技能的训练,在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中,通过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学会理清思路,合理选材,掌握写作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一、着力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选材
作文涉及的知识面广,思维导图把放射性思维外化出来,适应了作文的这一需求。放射性思维指的是来自或连接到一个中心点的联想过程,思维导图是一种放射性思维的外在表现图形,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教师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行选材,久而久之,学生能自觉把这种思维应用到习作中,从而极大提高学习能力。每一篇习作,都有它的主题,学生在拿到习作要求之后,首先要确定写什么,也就是思维导图中所提到的“中心点”,确定一个中心词(中心题材)。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围绕中心词(中心题材)自由想象,并以关键词的形式记录相关要点。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内容是“说说心里话”。可以对老师说“为了我们的成长,您操碎了心”;对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别再把我当小孩看”;对小伙伴说“我们不要再互相起外号了,这样不文明”……教师在执教中让学生敞开心扉,把自己最想说的心里话用思维导图尽可能多地罗列出来,然后引导学生筛选写作素材,选择自己最想表达的部分进行习作。
二、着力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构思
学生确定了习作内容,也就是知道了“写什么”之后,最困惑的是“怎么写”。“怎么写”也就是文章的结构。一篇好的文章,关键在于谋篇布局。思维导图能清晰地反应出写作时的思路,能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自己思维的脉络。在习作中解决“构思”这一问题时,引入思维导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一老师引导学生按一定顺序写我们的校园。她让学生先利用思维导图罗列出学校的每一处景物,想想准备选择哪几处写。然后,在思维导图上进行添加:重点写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由外到内,由主到次,按一年四季的方式或由动到静的顺序)等,每一处景物有什么特点等,从而使思维导图的内容更加完善具体。学生根据导图整体构思,全面把握,这样就提高了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
三、着力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表达
课标中指出“尽量减少表达形式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东西可写。但是在习作的同时,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很多学生的习作不够具体语句不够生动。这时学生可以继续丰富和完善思维导图,在确定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基础上努力斟酌遣词造句,使内容更丰富,中心更明确,最终使文章更具有深度。
例如,一老师以课文《荷花》为例,引导学生仿写一种花。课上老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写荷花时用到的好词,用到的修辞手法以及好的描写方法等,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指导学生习作时,就在原有的思维导图上进行补充,如:拟人、比喻、夸张、想象等等,并作合理调配,使文章显得更为生动。同时将想到的可能用到的好词好句记录在旁随时选用。我们不难发现,画一幅思维导图好比经历一次头脑风暴,当一个人在习作之前把自己的想法顺利地画出来时,思路会变得更加清晰,头脑也会接受新想法。其实直到学生动笔,习作早已经历了不止一次的修改。思维导图让学生在习作前,对全文有了一张“全景图”。
四、着力利用思维导图,助力学生积累
语文新课程标准三四学段要求“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不仅如此,新课程教材区别于老教材的另一大特色便是“综合性学习”。它是对传统语文教学内容的重大改革,也更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如何把理念层面的目标体系落实到实践中?思维导图就是一个有效载体。根据所需要的积累或查找的知识群,确立一个中心词,并以此中心词为原点,确定二级、三级节点,从而形成一张课外语文知识的信息导图,随时为习作提供丰富词汇和习作佳句。
为了更好地积累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我们在之前阅读活动的基础上又加入如下内容:一是小日记。每天晚上学生都要完成一篇日记,日记的形式是画一幅思维导图,写几句话来记叙当天发生的事,作为学生的生活积累素材。二是读书记录本。每篇读书记录按照作者、故事主人公、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结果、想到的问题,积累好词好句,简单仿写等几个方面来完成,画出故事的思维导图,作为学生的语言积累素材。
五、着力运用思维导图,助力习作评价
管建刚老师的《我的作文讲评课》中指出:“没有研读学生的作文就进行讲评不是真正的讲评。”这样也就没有针对性地去发现、去了解学生在作文时的问题,也就不可能去解决学生写作中的问题,那学生一直处于不会写的状态。
例如,学生每次习作时,围绕主题先选材,再构思(画出思维导图)、预算(字数预算、段落预算、细节预算)、成文,批阅之后讲评课。教师对习作进行讲评时,先把从学生文章中摘录出的好句子展示在大屏幕上,引导全班同学进行点评,学会评改,激发写作兴趣,培养写作自信。师再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列出本次習作中出现的两、三个共性问题,给出指导并让学生再次修改,完成作文。
总言之,将思维导图运用到作文教学中,通过对作文思维过程的精细剖析与层层展示,帮助学生掌握作文规律,在写作时发散思维、理清思路、有章有法、节省时间,达到授人以渔。
【本文系茂名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研究项目“思维导图在小学中年级习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mjy201907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陈思敏.结合“博赞学习技巧”培养学生高效学习[J].都市家教月刊,2014(1).
[2]林蔚.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2014(12).
(责任编辑:陈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