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菊
【摘要】信息类阅读考题自2020年在高考试题中出现后受关注,这类题目难度加大,对考生的阅读能力要求提高,本文试从分析“论证”类考题的考点、考查形式出发,分析考情,利用思维导图来总结答题技法,并进一步拓展在作文升格中。
【关键词】信息类阅读;论证;思维导图
教育部考试中心在2020年7月10日《中国教育报》上发表的《2020年全国高考命题评析》一文中将合并后的论述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命名为“信息类阅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四层———高考考查内容》之“(四)必备知识”对信息类阅读亦有明确说明,其中强调“基本概念”“整体知识框架”,与此相关的试题我们称之为“论证”类试题。这类题目难度加大,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而研究这类阅读考题的命题规律,形成一定的答题技法,做到“心有储备”是很有必要的,而适当地运用思维导图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进一步做到“触类旁通”。
一、心有储备
(一)考点及考查形式
2017年的“考试大纲”中对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考察就有了变化,增加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内容,在2017年至2019年的高考试题中将这一考点设置在了第2题选择题中,选项都是围绕“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如“立论前提、论证结构、逐层递进”等都出现在选项中。2020年的全国新高考Ⅰ卷将原来的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合并成“现代文阅读1”,又被称作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或信息类文本,而这一考点则进入了主观题,分值变成6分。在2021届备考复习中,山东烟台、日照等地的模拟卷也采用了这一考查形式,分值多为4分。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8省联考直接考查了“论证方法”,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沿用。综上,“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 合并成“现代文阅读Ⅰ”后,“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查以主观题为主,分值为4分或6分。
(二)考情分析
“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 合并成“现代文阅读Ⅰ”后,笔者搜集了部分“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题,也就是“论证”类考题(题号以原试题为准):
1.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6分)(2020年山东高教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1)
2.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请简要说明。(4分)(2021年新高考适应性考试8省联考)
3.请简要梳理材料二最后一段的论证思路。(6分)(山东省2021届高三名校3月大联考)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广东省广雅中学2021届高三模拟卷)
5.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2021年语文全国新高考1卷)
简单梳理这些考题,就会发现这些考题形式基本稳定,围绕“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来考查,即“基本概念”“整体知识框架”,学生需要把握好基本概念,必须要有牢固的基础知识。除此之外,“论证思路”类题目也有出现,需要学生提高概括信息的能力。
(三)备考策略
1.夯實基础
2019 年颁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指出培养能力与达成素养的基础就是“必备知识”,并强调“不存在脱离了知识的能力”。事实也证明,学生只有掌握好基础语文知识,才能运用起来。因而,在一轮复习中,要切实打牢学生的论述类文本的阅读根基,掌握其主要文类及其基本特征、体式惯例,以期能达到准确、快速精读的程度,确实提高对基本概念的认知与理解水平。同时,要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2.善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图、心灵图、脑图等,最早是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巴赞(Tony Buzen)于1970年提出,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图形思维工具。高三复习过程中,学生在掌握基本的概念知识后,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对“论证”类的知识进行梳理。在高考真题和模拟卷中,很多考题都考查了材料的“论证特点”,利用思维导图我们可以作如下梳理:
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这个思维导图不仅可以解决“论证特点”类的答题,还涵盖了“论证”类的所有相关知识点。
二、触类旁通
张开指出:“阅读素养和表达素养是高考语文学科素养的基本构成和决定要素。”在信息类阅读的复习中,学生对论证结构的有了熟练把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的升格,正所谓“心有储备,触类旁通”。利用“论证特点思维导图”中的“论证结构特点”部分,可以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写出或“并列式”或“递进式”或“对比式”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张开. 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语文科考试内容改革实施路径[J]. 中国考试, 2019(12): 21-25.
[2]博赞.思维导图[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梁慧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