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在解答历史选择题中的运用

2021-12-28 14:00广东黄文斌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1年4期
关键词:资产阶级唐诗生产力

广东 黄文斌

(作者单位:广东省雷州市第二中学)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唯物史观将推动社会发展的诸要素划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国家、领袖和人民群众等等。利用唯物史观学生可以在宏观上把握历史阶段特征,从而快速、准确地解题。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原理

这一原理是指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植根于社会存在,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因素,社会意识包括思想文化等。在各种版本必修三教材中,思想解放运动或新思想文化出现的原因,都可以运用这一原理来进行分析。西方有古希腊智者运动、近代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和启蒙运动等;中国有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董仲舒的新儒学、宋明理学、明清之际的早期启蒙思想、唐诗中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近代中国的中体西用思想、维新思想、三民主义、现代中国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举例如下。

例1.(2020·江苏卷·3)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A )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

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

解答此题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原理。学生结合试题便可知,安史之乱前,唐朝处于太平盛世的时代。政治上,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上,社会经济高度繁荣;文化上,科技文化领先世界。以上的社会存在使诗人李白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乐观豪迈的感情,所以李白的诗的风格就表现为豪放浪漫。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政治上,唐朝日益腐败、社会动荡;经济上,北方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思想上,儒家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这样的社会存在使得杜甫的生活颠沛流离,不由自主地想要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所以杜甫诗的风格就表现为沉郁悲壮。

学生了解这一原理后,教师便可引导学生得出社会变迁(社会存在)影响唐诗创作的风格(社会意识),故选A 选项;唐朝社会变迁影响了唐诗的创作,盛唐气象决定了唐诗的风格是豪放浪漫而不是沉郁凝重,故排除B 选项;唐诗是文艺创作的成果,虚构的成分较多,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实,无法全景再现社会真实,故排除C 选项;安史之乱导致唐诗风格发生了变化,但唐诗仍然盛况空前,出现了杜甫这样的大诗人,故排除D 选项。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

这一原理是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如果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各种版本必修二教材中,西方有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等;中国有井田制、封建土地私有制、土地改革、土地革命、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举例如下。

例2.(2020·海南卷·18)1950 年以后的20 年里,大多数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持续的高增长率使经济定期波动的特点大为改观。西欧在1952 年和1958 年出现两次衰退,但每次衰退的程度都很轻,衰退后都继之以更高的增长率。这主要得益于 ( C )

A.“自由放任”政策推行

B.“福利国家”的规模缩小

C.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D.“新经济”增长模式出现

解答该题时,教师需要先明确原理,即二战后,发达国家吸取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接受凯恩斯主义,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出现“黄金时代”,其中“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推动经济发展,故选C 选项;二战后,发达国家普遍放弃自由放任政策,排除A 选项;此时“福利国家”的规模扩大,排除B 选项;20 世纪90 年代“新经济”增长模式出现,时间不符,排除D 选项。

三、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原理

唯物史观指出,在人类前进的道路中,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在各种版本必修一教材中,西方有法国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巴黎公社和俄国十月革命等;中国有古代的农民战争、近代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等。举例如下。

例3.(2020·全国卷Ⅰ·34)有人描写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 B )

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

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角度进行思考。波旁王朝在1830 年“七月革命”中再次被推翻,故排除A 选项;19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资产阶级加强了对无产阶级的剥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激化。两者的矛盾正是当时法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是导致“悲惨之城”形成的主要原因,故选B 选项;“悲惨之城”形成的根源在于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而不是贸易中心的转移,并且此时的贸易中心仍然在欧洲,没有发生变化,故排除C 选项;经过16 世纪的宗教改革、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教会统治已经衰落,故排除D 选项。

四、社会革命的原理

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一种政治运动,社会进化是通过政治革命实现的。在各种版本必修一教材中,国外有法国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等;中国有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等。举例如下。

例4.(2020·江苏卷·16)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使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武器,而且还给他们创造了一种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地位——他们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在马克思看来 ( C )

A.资产阶级统治具有其合法性

B.无产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取得胜利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成熟

在一轮复习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传授社会革命的相关原理,这样在解答此题时,学生便可知道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获得了“崭新的武器”即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且“已成为一种公认的力量”,表明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是必然的,故选C 选项;“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使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武器”表明无产阶级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并非体现出马克思认为资产阶级统治具有合法性,故排除A 选项;材料也表明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故排除B 选项;材料强调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是必然的,没有涉及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成熟,故排除D 选项。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

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还研究了人们思想动机的物质根源,提出了群众的物质利益决定思想的现实性和革命的成败的原理。在各种版本必修一教材中,西方有法国大革命中的三次巴黎人民起义不断将革命推向高潮、英国宪章运动中的工人运动促进了英国民主制度的完善等;中国有五四运动中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北伐战争中人民群众的支持、抗日战争中全民族的抗战、解放战争中工农群众对解放军的支持、安徽小岗村农民的探索精神等。举例如下。

例5.(2020·天津卷·8)1978 年,安徽小岗村18 户农民率先包干到户。此后,四川、贵州、甘肃等地的包产到户也在摸索中发展。1980 年9 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指出,一些地区的群众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反映了党和国家 ( C )

A.决定实行农村多元化经济所有制

B.尝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

D.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

在一轮复习时,教师需要明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原理。学生通过该原理可知,安徽小岗村的做法体现了群众的探索,结合材料“中共中央……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知,党和国家顺应并肯定了群众的要求与探索,故选C 选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展开的,并未在农村实行多元化经济所有制,排除A 选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时提出来的,与材料时间不符,且材料所述与市场经济无关,排除B 选项;根据所学改革开放的知识可知,邓小平曾提出“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其他的人,逐步达到共同富裕”的思路,并非引导全国各地农民走向共同富裕,排除D 选项。

六、五种社会形态的原理

唯物史观指出,人类历史发展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分别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会依次经历这五种社会形态,如美国没有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有些国家还存在一些过渡形态的社会,如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部编版教材中,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依次演进,其演进过程可以运用这一原理。举例如下。

例6.(2013·上海卷·29)1949 年9 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这是因为 ( D )

①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②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

③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④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在一轮复习时教师需明确五种社会形态的原理,学生解题时即可知,1949 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还没有完成,所以在1956 年社会主义社会建立以前,中国只有在一个过渡形态的社会,毛泽东将它叫做新民主主义社会。1949 年9 月,全国人民政协会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并且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①②④正确,故选D 选项。而③发生在1956 年,这一年中国完成了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社会建立,故排除③。

猜你喜欢
资产阶级唐诗生产力
提高母猪年生产力的关键措施
唐诗写柳之妙
春夜讲唐诗记
唐诗里的日与月之争
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理性思考
唐诗赏读
“危险的侵略者”
对时代观视阈下《共产党宣言》的思考
1920—1927年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的认知及影响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