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统领的高三复习学术型课堂教学路径探究
——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为例

2021-12-28 14:00广东
教学考试(高考历史)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三概念思想

广东 谢 非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新塘中学)

高三复习过程中的学术型课堂应以大概念为统领,以史料实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本文从思想解放初认识、思想解放深认识两方面,从思想解放之路、思想解放之源、思想解放之因、思想解放之特、思想解放之用、思想解放之续六部分探究了大概念统领的学术型课堂的教学路径。

高中历史学术型课堂,是基于高中阶段学生的身心状况,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教师组织学生研读史料,学生在体验和感悟历史中,培养历史思维,发展学科素养,以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高三学术型课堂侧重于通过史料实证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学术态度来对接高考,完成教学目标。高三复习时期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有效构建高三复习过程中的学术型课堂教学路径?教师可以以大概念为统领、以史料实证为手段、以核心素养落地实践为路径。如此整合教材,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在体验和感悟史料中培养历史思维,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解题能力。笔者现以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复习为例。

一、为什么要以大概念为统领

“大概念就是学科中的核心概念,是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朱汉国将核心概念解读为“在掌握具体历史史实的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对历史史实本质性的认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大概念应用于学术型课堂的高三复习课教学有利于深化概念理解,促进知识迁移;有利于科学探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聚焦学科大概念,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二、教学路径探究

在明确学习目标后,首先要确立本单元的大概念。本单元的大概念为思想解放,思想解放的《辞海》解释为:“打破旧的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一)思想解放初认识

1.近代中国1840 —1919 年期间出现的“思想解放”运动

思想解放之“路”。19 世纪40 年代师夷长技以制夷,19 世纪60 年代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19 世纪90 年代康梁维新思想,20 世纪初民主、共和思想,1915 年新文化运动积极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1919 年新文化运动开始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这些主张具有“思想解放”的特点

思想解放就是打破旧的势力和思想的桎梏,一切从实际情况出发,面对新问题创设新思想。从1840 年到1919 年这些思想的出现适应了当时社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部分社会问题,极大促进了社会的进步,破除了旧的思想、建立了新的思想。

思想解放之“源”。从1840 年到1919 年,反侵略战争的屡屡失败,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新经济的兴起发展,新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西方文明的优越,封建社会的没落;开明人士的忧患意识,新兴阶级的民族情怀等。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有识之士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思想上先后出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康梁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

思想解放之“因”。清政府封闭自守,先后爆发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此同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在19 世纪末20 世纪初获得初步发展,在中华民国成立到一战期间其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国际方面世界其他国家出现了,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及发展,启蒙运动、进化论的出现,十月革命的爆发。这些都成为思想解放潮流出现的原因。

(二)思想解放深认识

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贸易和交往受到严格限制。鸦片战争之前,清朝自诩为“天朝上国”,华夷观念深入人心。认为华夏大地地大物博,清政府不屑和外“夷”交往。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华夷”观念受到冲击,日益严重的民族危亡促使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找寻国家独立、民族复兴的道路。思想解放漫长而曲折,现以五则史料加以说明。

材料一乾隆实录卷:“向来西洋各国及尔国夷商赴天朝贸易,悉于澳门互市,历久相沿,已非一日。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币以通有无”。

此材料背景是1793 年英国为开拓中国市场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时给英国乔治三世的回信。此时乾隆有着怎样的外交观念?天朝上国,贵华贱夷,华夷之防。

到了近代,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先进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林则徐被称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在广州禁烟期间提出“筹夷务必先知夷情,知夷情必先知夷形”的思想。同时期的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皇帝和部分官员的思想由天朝上国、华夷之防向了解西方、学习西方转变。思想解放实现了从闭关锁国到向西方学习技术的突破。

材料二张之洞《劝学篇·明纲》1898 年:“方今中华诚非雄强,然百姓尚能自安其业者,由朝廷之法维系之也。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五伦之要,百行之原,相传数千年更无异义,圣人所以为圣人,中国所以为中国,实在于此”。

材料三1898 年康有为在《清定立宪开国会折》中说:“臣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

张之洞与康有为双方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焦点是政治制度的变革。1894 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惨败宣告了单纯学习技术道路的失败。本次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只学技术而不学制度,变革不彻底,犹如枯藤接新枝。洞察世界大势的有识之士号召国人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日本的君主立宪制。思想解放实现了从学技术到学制度的飞跃。

材料四陈独秀《青年杂志》1 卷6 号1916 年2 月:“吾人果欲于政治上采用共和立宪制,复欲于伦理上保守纲常阶级制,以收新旧调和之效,自家冲撞,此绝对不可能之事……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材料五陈独秀《新青年》7 卷1 号1919 年12 月:“世界各国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因袭的旧观念中,有许多阻碍进化而且不合情理的部分。我们想求社会进化,不得不打破‘天经地义’‘自古如斯’的成见;决计一面抛弃此等旧观念,一面综合前代贤哲当代贤哲和我们自己所想的,创造政治上、道德上、经济上的新观念,树立新时代的精神,适应新社会的环境”。

陈独秀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态度有何转变?答案是由否定到暧昧。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的失败,有识之士反思后认为,是民众的思想还没有启蒙,主张向西方学习思想文化。思想解放运动由制度层面发展到了思想文化层面,对思想文化的看法也有了一定的转变。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学习技术、学习制度(君主立宪制、维新变法、民主共和制、辛亥革命)学习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三个阶段。思想解放运动的不断深入发展,间接推翻了君主专制,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动摇封建统治思想的根基,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了坚实的铺垫。

思想解放之“特”。时代性,思想解放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体现了强烈的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精神;广泛性,诸多阶层不断向西方学习并付诸行动;渐进性,“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艰巨性,受守旧势力、传统思想文化等因素的阻碍,经历了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探索;继承性,后面的每一次进步都建立在以前的基础之上,取长补短,改进完善,同时也为以后思想的不断进步奠定了基础,存在继承和发展关系;长期性,思想解放是永无止境的。

思想解放之“用”。当社会发展到变革的关键时刻,旧思想严重地阻碍着人们的觉醒,妨碍着人们的行动时,思想解放就成为政治经济变革的前导,成为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力量。请用史实论证说明材料的观点。案例一:内忧外患,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洋务派越过顽固派恪守祖宗之法的阻碍,以“中体西用”为指导,将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付诸行动,开展了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案例二:甲午中日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争相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更加严重。维新派批判守旧派“祖宗之法不可变”的观点和封建独裁统治,提出给人民以权力,推崇新学,发起维新变法。这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了人民的思想,促使了人民的觉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思想指导实践,思想指引方向。“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的洋务实践走出了中国的工业、国防、教育近代化的第一步,以维新变法思想为指导的戊戌变法开启了政治民主化,民主共和思想指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思想逐步被人们熟知,以民主与科学思想为旗帜的新文化运动撼动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马克思主义指导了俄国的十月革命,邓小平理论推动改革开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思想解放之“续”。近代,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一个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自由民主的新国家,勇挑重担,艰辛探索;当下,我们都是追梦人,阔步走在伟大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生活在伟大新时代的同学们,如何完成历史赋予的新使命?引用温家宝《仰望星空》:“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思想要新解放。正如习主席所说:“弘扬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凝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力量,在新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以大概念“思想解放”为统领,明确了本课的核心知识、知识框架及各个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学生学习目标明确,逻辑思维得到了较好的训练和提升,有利于学生对核心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术型课堂重视史料实证、层层推进,以思想解放初认识、思想解放深认识为宏观结构,以思想解放之源、思想解放之用、思想解放之续为抓手,层层推进,步步深入,逻辑严密,层次分明。在授课的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紧跟教师课堂节奏,思维层层递进,回答问题准确率高。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落实到位,历史思维能力得到大的提升,学生做课后习题的准确率高,教学目标完成好,教学效果良好。本课“思想解放”大概念选取得好,但选取的材料较多,给学生课堂预留的思考时间较少,教学设计还可以再精细一点,材料再少一点,课前要做足功夫,制定精良的教学设计和学案。

高三复习课教学还处于摸索中,围绕大概念进行单元复习教学的思路,为解决学术型课堂高三复习课教学的实际困难,落实历史核心素养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今后在以大概念为统领的学术型课堂高三复习课教学中,核心概念的界定将是教师教学和研究的重点。

猜你喜欢
高三概念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Birdie Cup Coffee丰盛里概念店
高三一轮复习检测题(选修3—1、3—2)A卷
思想与“剑”
幾樣概念店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高三·共鸣篇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