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思考与研究①

2021-12-28 06:12韩天澍
关键词:教育培养课程思政协同

韩天澍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163318)

现今,“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在高校教育体系中已被广泛融入,提高了高校思政教育质量。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开展,可以基于现有教育发展条件,建立新的高校思政教育生态体系,对高校思政教育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一、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开展重要性

(一)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化建设

“课程思政”是基于“思政课程”教育体系进行教育拓展,实现思政教育实践全面性覆盖,将思政教育与基础学科教学开展衔接,通过思政教学与基础课程教育一体化融合,从不同维度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弥补思政课程教学细节性缺失,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使思政教育真正意义融入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因此,“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开展,将从根本上改变现有思政教育格局,强化思政教育发展体系化建设,重新构建思政教育机制,使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单一教育发展形势,而是能在系统化教学工作方面,渗透到高校教育工作各项细节,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思政教育优势,解决当前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发展诸多问题,为高校高素质人才教育培养科学化开展夯实基础。

(二)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发展育人机制

树德育人是近年来高校人才教育培养工作的核心重点。其中,育人机制进一步构建,将在人才教育思想品质、道德素质及文化素养等多个层面开展教育工作,使思政教育可以围绕教育发展多元化、系统化开展,更好地做好更深层次的教育拓展,弥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内容的缺失,加强高校思政教育的综合能力。从这一点看,树德育人中心思想与“课程思政”教育理念有着一定共通性,“思政课程”助力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将有效完善高校现有的育人教育管理机制,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育人培养的实效性、有效性,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化开展能突破旧有的教育培养机制限制,在教育内容、教育培养方式等多个方面,建立起思政教育发展新生态。

(三)适应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发展环境

新时代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发展,面临诸多方面的基础性难题。导致现有的部分思政教育模式,无法充分发挥教育培养导向作用,对大学生所产生的正面思想影响日渐式微。此时,需要通过思政教育体系化改革,实现对思政教育综合水平的提高,使思政教育工作能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环境。“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提出,充分契合新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新要求,通过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及教育模块的教育创新,使高校面向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可以从大学生日常学习实践教学出发,为大学生思政学习问题的解决提供多方面支持与帮助。这一过程的实现,改变了传统模式下大学的思政教育思想,促使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能在现有教育发展环境、社会环境下,更好地满足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学习诉求。

二、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与思政课程实践协同发展面临问题及阻碍

(一)高校课程思政教育配套设施尚不完善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开展,需要基于完备的教育体系予以支持。目前,我国的高校教育发展侧重点,主要是针对人才教育培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并未对思政课程全面化推进,做好不同课程体系内容改革。上述原因导致“课程思政”的教育落实,一定程度上过于依赖对思政教育机制的运用,无法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相互剥离,使部分高校对“课程思政”基本概念模糊不清,相关教育配套设施也并不完善,难以充分发挥“课程思政”主体教育培养优势,使“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下思政课程教育质量大打折扣。对此,高校应在未来阶段,做好对不同学科的教育优化,针对思政教育基本需求,有的放矢地开展“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多个方面做好深层次教育改革,使“课程思政”真正意义在思政教育发展带动下形成良性的教育发展循环。

(二)高校缺乏良好课程思政教育师资力量及资源支持

加强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及资金资源投入,对“课程思政”全面化推进至关重要。但受限于基础教育条件,大部分高校并不具备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发展能力,不同学科教师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存在差异。高校也无法运用现有资源,针对“课程思政”开展教师层面的教育培训,加之教育资源过度向人才专业教育培养倾斜,使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开展,更多地停留于理论概念上的文化教育输出,而未能形成规模化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面对这一困境,高校必须从校企合作及政府合作多种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方面汲取经验,利用对外部资源引入,强化高校内部“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水平,提高“课程思政”教育影响力,弥补“课程思政”教育干预与教学管理不足,使“课程思政”在良好的教育资源支持下,更好地与思政课程教育发展齐头并进。

(三)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联动能力不足

基于高校思政教育需求开展“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育联动,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核心关键。但由于部分高校对教育实践整合能力不足,其“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学对接存在教育时效性不足问题,导致“课程思政”不能与现阶段思政教育相连通,阻碍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推进,促使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效率有所下降。针对该问题,高校必须做好对思政教育策略的调整,将“课程思政”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基础,围绕不同专业、学科教学特点,科学地对“课程思政”教育内容进行优化,以现阶段思政教学实践为基本参考,改进“课程思政”教育方案,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形成有效的教育联动,更好地在专业教育及思政教育培养之间,形成良好的教育共享及沟通桥梁,为后续阶段“课程思政”稳步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三、基于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育人协同发展策略及路径

(一)强化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培养师资力量

强化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师资力量,可以提高“课程思政”教育实践水平,加强不同学科之间对“课程思政”教育资源合理运用,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量,使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开展取得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为此,高校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对师资力量进行加强。第一,基于“课程思政”教育要求,对教师进行系统化培训,聘请有关专家团队,对高校“课程思政”教育发展进行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在专业教育中融入思政教学知识,强化高校“课程思政”综合教育能力。第二,利用信息化网络体系,与不同高校开展联合教学工作,运用网络机制对教学资源进行共享,将更多元内容融入现有的“课程思政”教育环境,以思政教育为重要基础,对“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做好服务,使其能充分覆盖高校教育培养工作的各个环节,提升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内容的针对性,促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推进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二)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一体化教育发展双轨运行机制

一体化教育发展是“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开展的重要基础。高校应根据本校的教育需求,对现有教育体系进行优化。通过对教育内容拆分,建立新的思政教育体系。这其中,“思政课程”教学应起到教育引导作用,对“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做好内容铺垫,使“课程思政”稳步推进,能有效契合“思政课程”教育要求,从多个维度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在此过程中,高校必须要对“思政课程”教学方向进行明确,精准定位教学需求,确保“课程思政”可以根据“思政课程”内容指向,朝着相同方向科学开展教育工作,在不影响主体思政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对“课程思政”高质量开展创造良好教育条件,使“课程思政”得以在“思政课程”教学辅助之下,在不同学科基础课程教育方面起到教学协调作用,使“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进度处于同一阶段,充分保持教学工作步调一致,以此加速“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一体化协同开展。

(三)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育资源体系化整合

针对教育资源体系化整合,主要目的在于完善“课程思政”教学机制,实现高校思政教育扁平化发展,使思政教育在“课程思政”帮助下,能将更多资源内容运用于更广泛的教学领域。例如,在教学专业性较强学科方面,“课程思政”教学内容不应强制性融入学科教学体系,要借助于“思政课程”教育资源,逐步渗透到专业教育课程,利用潜移默化的教学改变,提高“课程思政”教育影响力,解决“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应用不平衡或教学强度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弥补“课程思政”的教学缺失。除此之外,高校要做好对“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完善,根据“思政课程”教学特点做好现有“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优化,切实把“课程思政”嵌入高校教育培养工作,使“课程思政”能与高校实际教育培养环境相融合,以此取得更为良好的“课程思政”教育效果。

(四)创新“课程思政”多元化教育发展元素

创新“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推动“课程思政”教育多元化发展,是高校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齐头并进协同开展的重中之重。这一过程中,高校应保障“课程思政”教学实践,能适用于现有教学环境,在此基础上将大学生感兴趣的教学元素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机制,使思政教育能从大学生学习诉求角度出发,合理化进行“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教学协同开展布局。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多元化教育元素融入,并未一味地将教育主导权进行放权管理,而是要求高校基于当前教育环境,将部分具有时代先进性、前瞻性特点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技巧,纳入现阶段教学机制,帮助高校利用教育创新强化“课程思政”教育能力,使“课程思政”不仅成为思政教育发展的有效延伸,同时亦可在完善思政教育体系、弥补思政教育不足等诸多方面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长效化开展奠定良好根基。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开展,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体系,使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能从多角度实现教学渗透,弥补现阶段高校思政教育实践的诸多不足,为高校未来阶段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做好铺垫。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课程思政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京津冀协同发展
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服务当地区域经济
浅析小学教育的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