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芸 王艳萍
【摘要】停课不停学期间,大多数教师片面地理解在线教学即为“在线讲授”,忽视了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的综合提升。如何把“上课”转化为真正的“学习”,除了围绕书本教学内容进行课程设计,还需要有多角度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引导。我们需要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并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核心素养。本文以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英语教学为例,探讨“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在教学平台与工具、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的问题与思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线上教学;教学平台;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1—0082—02
为了更好地响应“停课不停学”的号召,保证学生的正常学习,最大限度降低对教学进度和学习效果的影响,笔者结合金昌市一中教学实际,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经过三周的教学实践,将自己在教学平台与工具、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发现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做了总结。
一、整合优势,实现线上教学应用软件“体系化”
好的在线教学平台,是提升线上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经过学校的考查研究,确定采用“和教育直播平台”进行在线教学,该平台只要接入互联网就可以使用,操作方便,便于在学生和家长间推广。在实现在线直播的同时也可以将直播内容同步保存在云端,方便教师课后观看,反思直播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有利于改进授课方法,提高后期直播课程质量。同时,教师可以剪辑保存在云端的视频,将直播课程中的重难点制作成微课发给学生,便于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课程知识。在三周的直播教学中,笔者也发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由于同时在线人数较多,直播功能需要网络带宽较大,学生家庭网络及硬件设备有差别,能否顺利实施教学取决于网络的稳定情况。二是直播教学无法形成教学闭环,教师在直播课中大都只能按照课程设计授课,不能根据课堂反馈进行教学调整。三是网络直播课时较长,学生无法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讲授的知识点上。
针对以上直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教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笔者首先尝试了其他几种教学平台作为直播平台出问题时的后备选项。一是腾讯会议,延迟低,无卡顿是明显优点,能完美地满足直播教学(屏幕共享+小窗直播)的需要,也能随时开麦和聊天框,满足一般教学的互动要求。二是腾讯课堂,在测试时直播有严重延迟(十秒以上),影响互动。三是钉钉会议,在测试时打字有几十秒的延迟,回答问题必须请求连麦,而且连麦默认弹出你的摄像头画面,声音也没有腾讯会议清晰。
其次,完善教学闭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实现网络教学应用软件“体系化”。一是用“和教育”直播授课时采用屏幕共享“+”小窗摄像头直播,学生看到的是课件的实时内容,包括鼠标(作为激光笔作用),教师的摄像头可以做手势辅助。同时可以在聊天框内打字,特别是在英语教学中教学词汇时作为板书有较好的效果,加入点名和提问,解除某个学生的静音来回答问题。二是借助微信、QQ、钉钉、网络学习空间,建立自主学习共同体。如直播平台侧重于学生知识的讲解和答疑解惑;教师空间、班级圈等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发送导学案、教学资源、习题、测验、作业等;微信、QQ、钉钉等软件进行听说练习、针对性答疑辅导等。多种途径及时掌握学习反馈情况,使我们的直播课堂有的放矢。在运用“体系化”软件的同时也需注意各种平台的打卡、签到、随机点名学生厌学和逆反情况。
最后,授课教师可以设计多样性、趣味性课型增加课程吸引力,既活跃气氛又可以随时检测教学效果,但也要考虑到过多的互动对教学进度的影响。
二、针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与利用
英语教学中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教学初始,笔者花费大量时间挑选有助于线上教学的资源,由于网络资源缺乏系统性,存在片面性,质量良莠不齐,在甄别有效资源的同时还要进行资源整合及二次备课。即便如此,有时候所选择的资源仍然存在和自己所在学校或班级的具体学情联系不紧密的情况,例如,在习题的讲解中,教师选取的资料中个别习题难度较大,适合个别层次较高的学生,而不适合大多数学生在直播课程中对问题的理解与领会,降低了这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盲目跟进,劳而无功。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也进行了几点探索:一是合理整理资源,做好教学设计。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以语法、知识点教授为主,为更好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更有针对性和与学科教学更贴近的应用平台和软件,设计多样化课型,通过主题探究、经典习题、知识拓展、课后训练、活动设计等方式合理应用教学资源。二是结合班级及学情情况,分层次针对性筛选资源。三是构建自己的在线课程资源[1]。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制作的针对重难点的微课是学生课外延伸学习的最好载体。
三、善用数据进行学情分析和教学效果评价
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课堂反映、提问反馈、课后作业,卷面分析等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线学习过程中,由于师生空间分离,教师无法对学生的学情进行精准分析[2]。比如,教师虽然对学习内容和学習过程做了认真的选择和设计,但没有找到科学恰当的自主学习的学习效果反馈路径,无法进行体系化考量测评,导致教学效果考量困难;学生通过在线作答的方式进行考试,由于对网络平台操作流程不熟悉,部分同学测验结果比较平时成绩出现偏低现象,没有考出理想的分数,考量结果不准确,导致学校在学情统计时出现偏差,教师不能准确分析各个层次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不利于把握重点和难点;由于教师之间所使用的工具不同,导致数据不能及时共享。难以实现知识沉淀和数据分析,教师结构化的数据统计分析不容易做到。这些问题都影响了教学的有效实施与改进。
首先,在线学习的学情分析可以通过过程性数据和结果性数据关联,教师要善于利用平台和工具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对学习过程的伴随式数据分析诊断学情,进而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情分析的内容还应该包括学生知识储备、学习参与度、学科能力素养、心理与情感多个方面[3]。同时,教师也应结合家长给出的学生动态和学习表现对学生做出多元评价。
四、探索“平台、空间+教学+反馈”的互动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三通两平台”的建设,师生信息素养大幅提升,国内省内基于在线教学的研究也基本成熟,在文献研究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笔者探索构建“平台、空间+教学+反馈”的互动教学模式,建设“网络学习空间”自主学习共同体,将简单的英语在线教学延伸为创设新颖多样性的互动教学环境,转变教学思维,应对英语教学新的挑战。
1.在平台教学中利用主流平台进行“听说”练习。还可以借助钉钉开展英语朗读语音练习,内容包括词汇、对话、句型、课文或学生感兴趣的其他英语阅读内容。
2.在空间教学中依托空间创设新颖多样性的教学环境,构建师生网络学习共同体。
(1)课外导学。教师根据教学进度编写导学案,设计多样化课型,提高自主学习环节的效率。借助班级空间,推送相应的课件、教学视频、图表等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反复进行有效的预习和复习。
(2)加强听说读写的拓展学习,建构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知识与技能的体系。如,选取有时代感,贴近生活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阅读;发动师生“共读”,进行有效课外阅读。师生将读书的收获、感受、精彩内容、好词好句等交流分享,相互评议;创设师生互动协作的写作空间。利用空间进行写作练习,教师对写作主题进行指导后,分享小组作业或优秀作品让学生审读,协同批改。
通过平台空间开展的教学训练,发现学生易错的共性问题,在直播过程中进行知识点的二次讲解。直播中灵活运用讨论、章节测试、截屏录屏等形式,方便知识点的梳理和复习。直播课后教师在空间中开展课后答疑解惑,学生可将自己的疑问通过语音、图片等多种形式提问,教师逐一解答。
参考文献
[1]陈实,梁家伟.疫情下中学网络教学工具及其课堂运用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20(05):44-47.
[2]余胜泉,王慧敏.如何在疫情等极端环境下更好的组织在线学习[J].中国电化教育,2020(05):6-14.
[3]宋灵青,许林.疫情时期学生居家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与学习模式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20(05):18-25.
编辑:赵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