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构建学习共同体

2021-12-27 00:45赵建华
甘肃教育 2021年1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核心素养

赵建华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今,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显性的课堂形态,而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就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1—0060—02

相较于课改后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模式太过于固化,受到了各方的抨击,那么,如何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主动性,成为了教改后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学习并不仅是搬运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不能只考虑书本内容的输出,还需要结合自身经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教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根据日常经验的积累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积淀,通过不断的沉淀和总结对其进行完善。目前,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显性的课堂形态,需要正视和警惕的问题也开始凸显。比如,独学的虚化、合作的浅薄化、过度合作、过于功利的合作模式等。下面,笔者通过分析当前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学生总结能力及自我学习能力为目标,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构建学习共同体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如何开展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说明,明确要让学生在团队中意识到共同进步、沟通、聆听、互助的重要性,并且要积极倡导学生参与到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中。不能仅通过个人钻研的方式进行学习,而要养成擅于倾听、积极采纳他人意见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的同时学会与他人沟通、交流,从而实现共同进步。同时,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也应该加强对新课程改革的重视程度,摒弃传统刻板的教育模式,实现角色的转变。

在学习共同体中,要将沟通、交流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互相鼓励、互相监督,共享学习资源,实现思想、知识的交流。在日常的教学当中,针对班级学生的综合水平,把学生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当中,实现共同体内成员的共同成长。比如,笔者在上复习课时,由于期末题量大、时间紧,为了提高课堂效率,笔者就安排每两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互相修改作业。两名学生的综合水平不同,可以让存在成绩差距的同学形成互助,同时还要让他们明白具体的解题过程,而不仅仅是答案,从而形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要求成绩较好的学生要耐心地帮助同伴疏通思路,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进行自我知识的多次巩固,实现知识的双赢。

二、确定学习目标

组建学习共同体的意义在于实现团队的集体进步,不仅让成绩优异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还要助力后进生进步,实现组内学生整体成长。构建学习共同体后,需要确定学习共同体的学习目标。只有拥有同样目标、同样愿景的学习者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团队共同学习。学习目标的设立可以相对宽松,不能将眼光固定在书本之上,可以从课本教学内容展开延伸,设定一个相对宽泛且可扩展的范围。表面上是为学习共同体创建学习目标,实质目的是要完成学生的整体教学目标,实现共同体内活动内容及活动形式的自由性。因此,在制订目标的过程中,将大目标拆分为若干个小目标,确定总的学习目标及话题后,每个教学阶段制订一个相关的子学习目标,根据学习计划层层推进,最终实现总体目标[1]。

三、学会倾听与对话

作为教育的传递者和受众,其主要是由教育者和学习者为主要载体,合作学习小组也是一样,只是小组成员之间作为主要的消息传递者和消息接收者。在笔者的“真学课堂上”,“倾听”已经成为自然习惯。比如,在小组讨论“四位同学表演合唱,为了表演需要有一个不能站在最右边,有多少方法能够实现?”时,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到最后小组汇报时出现了三种不同的答案。笔者并没有直接说出哪一种答案是正确的,而是让他们分享三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最后大家在倾听的基础上找出各自的思维漏洞,然后通过对话来总结对这一类型题目的思考解决方法,总结、归纳易错点。类似的组内成员之间的沟通作用是非常大的,这种同伴之间的交流没有距离感,使他们之间的对话比老师的讲解更容易让彼此理解和接受。

四、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在小组合作中,以一种动态的、多元化的态度和形式作为小组评价的方向,分析组内每个成员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在互助学习中,有两个学生虽然成绩并不优秀,但在作业出现错误时他们能够全神贯注地倾听对方对这道题的讲解,看到他们的这种表现,教师就要停下来肯定与鼓励他们的行为。激励性的评价除了对学生行为的肯定以外,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构建小组学习和谐、互助、共赢的方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

在实际的小组评价过程中,制订小组汇报任务,让小组定期展示研究的成果,汇报组内任务的完成情况。汇报的内容包括组内各个成员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贡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小组研究主题的理解、小组活动的具体计划及安排等;评价的方式也可分为自评和互评等多种方式。可以制订统一的自评和互评标准,也可以组内自行制订自评及互评的标准,组内的成员对自身进行评价,各组之间也可互相评价。评价的目的并不是对某个人的能力及学习程度的认证或批判,而是对各自所在的小组进行自评,可以显现组内的不足,共享组内总结的知识点或良好的沟通方式,同时也可以提出对组内感兴趣的课题,在评价当中实现共同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重视小组合作的自组织性

1.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自组织的学习方式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需要在相对自主的环境下才能够展开。因而,要给学生自组织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伙伴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包容、相互协作,从而对自组织的学习方式进行展开。

2.授之以渔,传授技能。学习小组的存在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主动交流,实现知识和思想的流动性。当然,教师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教师在组内的角色不能与讲台上相同,而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出空間,教会学生面对问题时的思考方向,从而实现主动思考的目的。

在“真学课堂”上,小组合作中小组长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他不仅要维护小组的秩序,还要进行组内分工。比如,在学习数字排列搭配时,组内成员先讨论用什么方法,当得出用列举法时,小组长安排记录员记录每个组员列举的数,最后大家一起检查看看还有没有遗漏。由于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力,所以光靠老师讲他们能够吸收的只是老师一个人的智慧,而在学习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起到了教师的作用,每个人的想法都可以在组内成员之间传递,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思路,同时也能不断吸收群体的智慧。

六、保持小组合作的开放性

在小组学习当中,如何对学习的相关活动进行组织、保证学习小组的开放性是最具挑战的工作之一,教育工作者们也在对该领域进行不断的探索,虽然已经有了部分成功的案例,但是问题依然存在。学习小组的本质是让学习者和同伴、教育者一起互动,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在沟通及互动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目的。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将教学信息的传递放在首要位置,而是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实现数据的交换式学习。

学习小组的意义并不仅仅是划分成员的形式,也不是将学生按照成绩划分等级,是为了让所有成员都能够在团队中获得成长,互相学习。能够学会并利用集体的智慧解决问题,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四五个人的讨论,甚至是一个班分成两个队的辩论。合作形式上除了常规的四人合作讨论以外,还会将不同成绩的学生分配到各个小组当中,实现互帮互助、取长补短。为此,笔者常常会把班级分成两个部分,学习快的学生可以进入到“辅助班”,进行更深层次的合作交流。而相较于那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笔者会将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接受能力相对较慢的学生身上,着重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思考方式上的引导,让他们学会遇到问题先进行自主思考,这样既不耽误学习快的学生,也不会让学习慢的学生落后。除了以上方式方法,笔者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也会建立一种资讯的模式,还应使用激励挑战式等方式进行教学,不能将教育空间局限在讲台之上,而是要真正地融入到学生之间,与学生共同溝通交流,针对各学习小组的目标制定挑战模式,让学生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宫晓洋,刘勇.微信联合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06).

[2]叶青,林敏,郑培坚.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语文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课外语文,2016(11).

编辑:徐春霞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核心素养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