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拜存
【摘要】在实际教学中合理地创设生活情境,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率。本文就创设生活情境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创设情境的策略进行了深度研究,得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情境;问题;原则;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1)03—0174—02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时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熟悉的生活场景,能无形中拉近所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促使学生调动起已有的生活经验助力对所学知识的透彻理解,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新课改也提出了创设生活情境,使教学体现生活化的明确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适宜的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实例,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层次理解。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考点知识开展,尤其重视习题的机械重复训练。而这样的教学,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还会因为忽视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导致学生无法调动生活经验助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无法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所在,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他们自然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效果事倍功半。
2.教学方法单一。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教学,导致在课堂教学中基本都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苦口婆心地讲解,学生往往在讲台下被动地接收知识。且在这一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整个课堂氛围显得十分沉闷,教学质量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3.实践教学不足。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要真正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去体验和感悟,使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然而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往往采取题海战术,忽视了知识的实践应用,导致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尤其遇到一些创新型的实践性问题,学生就会手无举措,进而影响了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1.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生活情境时,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此基础上,联系所教知识挖掘生活素材,适时创设生活情境。比如,对于低年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生活中的游戏类情境非常感兴趣,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就要往这个方向靠拢;对于中年段的学生而言,应该创设有利于抽象思维训练的生活情境;对于高年段的学生而言,应该创设具有推理类的生活情境。
2.体现教学重点。在实际教学中,几乎每一节课都有一个或者几个教学重点,而这些教学重点往往也是教学难点。而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教学服务,要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因此,创设的教学情境要有利于教学重点的把握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不能为了创设而创设。
3.体现趣味性。小学生年龄小,他们对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要体现趣味性,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调动,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情境创设
1.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而合理创设生活情境能为学生提供知识产生的生活场景,拉近数学知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调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透彻理解,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探究动机的产生,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举措[1]。
例如,教学“统计”这一知识点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都会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会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适时创设学生熟悉的逛超市、逛商场等生活情境,则能马上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如,在教室课桌上摆放一些提前准备好的生活用品,然后安排一些学生买卖东西;同时给学生提一些具体的要求,这样学生便能够通过自己所学解决自己应该带多少钱和还剩多少钱的问题。在这种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学生调动起了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知识,认识到学习统计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产生了继续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体会数学的价值所在。相比较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并且相对枯燥乏味,这是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的主要原因。而合理地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应用自己所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学习的是有用的知识,进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创设生活情境,将其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教学“289+199=?”“99+129=?”等简便运算的时候,学生一开始会觉得很难、很烦琐[2]。如果教师能够创设超市收付钱的生活情境,然后将这一内容融入进去,学生则能够轻松地将其计算出来,并且还能够学会使用简便计算方法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这样教学,学生能够获得成就感,之后学习数学必然会更加积极主动,学习效果显著。
3.创设生活情境,为学生间接搭建实践、应用的平台。为了透彻理解知识,使之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实践、应用的机会。然而由于时间、地点等种种限制,教师经常无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场景。此时,就需要利用多媒体创设生活情境,间接为学生搭建实践、应用的平台。
例如,在“升、毫升”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两个4毫升的杯子和一个2毫升的杯子,然后再准备一个1.3升的杯子,之后创设一个买卖饮料的生活场景。此后对学生提出一个关于饮料容量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尝试着探索“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能够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计量单位之间的关系,还能够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促使他们对知识牢固记忆。
4.创设生活情境,使理论和实际更好地结合。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应用到生活中,为生活服务。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联系。而创设生活情境则能够搭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提升[3]。
例如,在“平均数”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自己平时郊游的场景,通常都会在池塘边遇见一个平均水深多少米的牌子,然后询问学生:“我们去游泳会遇见危险吗?为什么?”然后鼓励学生讨论、交流。这时很多学生肯定会说有危险,因为这里说的是平均,所以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浅。通过这种形式,学生必定能够很快地理解“平均”这一概念的内涵,并且印象深刻。
5.创设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学以致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教学目的。
以教学“统计”这一知识为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统计、分析本班学生各科的期中考试成绩,或者对其他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统计,之后借助启发、指导等方式引入师生对话,使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还通过自主探究获得知识,其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地创设生活情境,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加强实际和理论之间的联系。同时,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所在,促使学生产生继续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一定要适时创设生活情境,使得数学教学体现生活化。
参考文献
[1]吕晓冬.探究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综合教育研究,2017(04):22-23.
[2]郑丽娟.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2):169-170.
[3]張秀丽.生活情境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青海教育,2017(03):42.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