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瑜
摘 要:后疫情时代,部分中小企业的发展动能趋缓,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数量整体下滑。同时,在防疫防控常态化下,给高校毕业生的面试应聘也带来诸多不便。鉴于此,“云招聘”模式应运产生。新模式在带来最大便利化的同时,也存在尚需完善的空间,尤其是存在自卑、盲目从众等,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日趋凸显。通过对“云招聘”特点研究入手,全面分析其对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解决的途径,以期最大限度地提升就业能力,促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云招聘;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1-000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1.003
一、“云招聘”平台简介与问题提出
“云招聘”模式主要是通过网络技术手段打造线上招聘、面试、签约于一体的毕业生求职平台,已逐渐成为大学生求职的重要通道。在后疫情时代,有效解决了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招聘的所有环节,提高了招聘效率,节约了费用,受到了单位和毕业生的广泛欢迎。另一方面,该模式受网络视频交流限制以及毕业生不能运用太多肢体语言表达等客观因素限制,导致无法完全展示其精神面貌与气质,给求职带来不畅。除此之外,由于“云招聘”为新兴事物,尚未有传统面试模式经验传授,部分大学生因缺乏经验以及网络技术局限性,产生对线上面试的排斥、焦虑等心理问题,一度影响到毕业生的顺利就业。
在“云招聘”模式就业心理压力调查中,超半数以上学生认为自己在就业过程中产生过负面情绪,压力主要来自对“云招聘”模式的认知不够、对自身能力不认可,以及贫困家庭学生对网络求职的自卑心理干扰等方面。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毕业生在“云招聘”就业模式下产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自卑、悲观、盲目就业和过于自负等方面。
二、“云招聘”模式对高校毕业生心理问题因素分析
(一)“云招聘”模式对毕业生焦虑就业心理影响
第一,“云招聘”相对于传统线下招聘而言,对网络硬件设施和网络通信技术有一定的要求,无形中增加焦虑心理。一般而言,招聘季主要集中在毕业当年的年底与年初。调查显示,部分学校毕业生此时已经在校外开展集中实习,需要独立完成“云招聘”网络面试,而对新招聘模式的陌生以及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指导,一度加剧了对面试过程与面试结果的焦虑程度。第二,调查显示,超半数毕业生会选择回家乡就业,而家庭相对困难的学生,一部分来自网络技术相对落后的地区,没有良好设备和网络环境去参加“云招聘”,其焦虑问题更为凸显,焦虑原因主要集中在网速缓慢、面试环境简陋等问题。数据显示,对于线上面试等新形式,家庭相对困难学生的焦虑程度达到80%以上。第三,高校毕业生过高的就业期望和“后疫情”就业需求现状的对比,以及计算机水平等知识方面存在的差距,也会加剧其对网络面试中的焦虑心理程度,导致他们无法展现出个人能力,极大地影响其面试效果。
(二)“云招聘”模式对毕业生自卑心理的影响
后疫情时代,部分行业经济发展速度趋缓,一度影响到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给。在面临日趋严峻的就业市场压力,个体极易缺乏自信而产生自卑心理。笔者抽取有过学生组织、社团面试成功经历的毕业生进行“云招聘”就业压力调查显示,超半数以上选择会有缺乏自信、自卑等心理问题。此部分毕业生对于线下面试模式有着成功的经验,而在“云招聘”新型就业模式下缺少了解及教师的系统指导,从而加重了怯懦自卑的心理。超六成毕业生认为自己的求职技巧和优势无法在网络面试中全面展现出来,担心自己的外形、能力、素质不能在线上招聘过程中更好地展现,加重其在“云招聘”模式下的心理自卑程度。另外,参与调查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的名气较弱,与重点大学的毕业生相比,更容易在“云招聘”求职模式中产生自卑心理。而“云招聘”覆盖高校畢业生范围广的特点,会让这部分学生担心参与求职的竞争对手多,遭受到某些用人单位的歧视,影响其“云招聘”上的表现。
(三)“云招聘”模式对毕业生盲目就业心理的影响
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阶段容易受社会观念、群体效应的影响,缺乏个人见解,从众心理较为严重。在后疫情时代,相较于往届毕业生,缺乏充分实践实习经历,无法定位自己适合的工作岗位,就业目标迷茫。调查中显示,78.9%毕业生获取的招聘信息来自辅导员或学校就业平台推送的就业信息。而“云招聘”模式下,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会随着专业分类集中推送给毕业生,择业主动性差以及对适合工作目标不明确的学生容易产生从众就业心理,导致就业竞争过于集中,降低了该部分学生找到工作的概率或未能找到真正适合自身工作,从而在求职经历中丧失顺利就业的信心。
(四)“云招聘”模式对毕业生逃避就业心理影响
在毕业意向的调查中显示,仅有42.29%的毕业生选择就业或创业,过半数学生选择考研升学,以此来逃避受疫情影响的就业市场压力。在“云招聘”就业模式下,逃避就业心理更为凸显。“云招聘”模式与传统招聘模式区别在于需要更强的主观能动性,要想实现线上就业,需要自身主动搜寻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精心准备面试。调查显示,大学生使用手机每天至少5个小时用于上网,而上网期间用于搜寻就业信息仅占比20%,大部分使用手机用于社交、游戏等,即使是正在面临择业阶段的毕业生也是如此。部分具有逃避就业心理的毕业生,会表现为被动接受就业信息,对就业缺乏积极乐观的心态。因此,在强调主动性的“云招聘”时代,抱有逃避就业心理问题的学生,在考研升学失败后就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五)“云招聘”模式对毕业生就业自负心理的影响
相对于传统的就业模式,在“云招聘”模式下,每天24小时提供岗位信息,这就给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就业机会叠加更容易使部分高校毕业生产生自负心理,主要表现在择业的时候“高不成,低不就”,自动放弃合适的就业机会,也会导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错误抉择。传统线下面试,使毕业生更珍惜每次机会。而“云招聘”模式下,毕业生对待就业机会和面试缺少严肃性,致使左顾右盼,自负心理使其很难客观理性地找到心仪工作。
三、“云招聘”模式下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解决途径
(一)不断创新完善运行模式
首先,“云招聘”作为新的运行模式,要不断完善招聘各个环节,加快研发新型软件衍生产品,让毕业生更容易操作,减少由于网速缓慢、面试环境简陋对毕业生心理问题的影响。例如,利用技术降低网络面试对网速的要求,设置虚拟背景实现人性化服务,以满足贫困生面试环境简陋对其自卑心理的影响。除此之外,“云招聘”平台还可通过开发虚拟面试打分模块、求职心理辅导网络课程等形式对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心理疏导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解决后疫情时代下,毕业生实践实习缺乏的问题。通过平台的技术与辅导提高毕业生求职综合能力。
(二)不断加强课程体系指导
高校还应重视及时更新就业指导教育体系,将后疫情下的“云招聘”模式的应对方式及时丰富到高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内容中去。学校可设置相关的“云招聘”培训课程,最大程度上帮扶高校毕业生增加应对和准备的经验,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发展方向,掌握“云招聘”模式的所有环节与程序,提高网络面试能力。
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合理进行教学时间掌控,利用翻转教学,将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吸收知识。要以市场需求人才为导向提高教学针对性与实效性,多增加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等以口才、面试技巧为基础的实用性课程。还可以将模拟“云招聘”作为就业课程或第二课堂,帮助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完成就业技能提升,助推就业。
(三)培育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高校要着重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择业价值。将毕业生心理咨询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培养毕业生具备选择适合自己的个人情况和能力的职业。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去体验不同的岗位、锻炼自己的就业能力,通过个人的实践实习活动认识自我,并不断丰富锻炼自我,提高个人的职业综合能力。高校毕业生应将自己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并把社会需要放在首位,摆正心态,从基层做起,以便顺利就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高校毕业生还应合理设定期望值和正确的就业观,不要把自己的人生成败寄托于某一次的“云招聘”上,要将眼光放长放远,抓住就业机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
后疫情时代下产生的“云招聘”模式不仅覆盖面广、时效性强,还大大降低了招聘者和应聘者的经济与时间成本。因此无论疫情是否结束,“云招聘”模式都将长久存在。如何降低“云招聘”出现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的影响是今后学校、社会和高校毕业生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王双煌.疫情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选择与就业心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4).
[2] 李婷婷.民办高校大学就业心理压力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6).
[3] 张红旗,赵月娥.大学生如何回应新冠肺炎疫情對就业的挑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5).
[4] 许平友,李冬霞.后疫情时期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21(5).
[5] 梁秋坪,孟植良.稳就业“组合拳” 援企稳岗安民心[EB/OL].人民网,2020-03-01.
[6] 董军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归因及对策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