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犁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这其中蕴含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小学教材中的很多课文内容都涵盖了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因此,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确保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能力得以双重提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学语文;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1-003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1.015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教育第三启蒙阶段,而小学语文课文内容都是经过筛选后选入教材的,其中有很多知识点都蕴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本文分析阐述将小学语文资源进行整合后,如何更高质量地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期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一、信息情境创设,感知价值取向
小学语文资源包括课内、课外、网络等方面的相关学习信息,尤其在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形式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的融合度也更强,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将课内、课外、网络三者进行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收集与课文教材有关的资料,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语文学习情境,目的在于确保学生更精准地认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主旨。图片、视频、课件等都是进行语文教学的载体,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集音、形、影于一体的优势,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将课文中某一典型人物的事迹及品质进行展示,让学生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
比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课文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以图片、音频、语音三种模式,将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对学生进行呈现,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以此确保学生能将自身的情感与视频中的内容进行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学习代入感,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以便于学生通過理解主人公的心路历程,更加精准地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实质。尤其在一些课文中,刻画了一些身残志坚,对知识及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者,这些人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致力于某一项科学研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这种全身心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奉献给国家公共事业的行为,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1]。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将课文中这些人物的科研片段及生活片段对学生进行展示,可以让学生的认知更加清晰,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信念,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
二、通过转换角色,体会真情实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为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中主人公精神内涵的理解,教师可以通过转换角色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主人公的真情实感,感受主人公高尚的人格及人生的追求,这种真情实感的体验会提高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2]。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对课文的整体内容进行阅读,使学生对课文的大概内容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和认知,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次要人物,并梳理人物关系以及文章主线。在这一前提下,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及人物关系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可以尝试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教师可以通过自主报名及民主评选两种模式,对学生进行角色分配,让学生代入其中,再次体会文章中人物的内心思想变化,并让学生写出感想,让学生阐述如果你就是文章中的主人公,在遇到同样问题的情况下,会做出何种选择。这种角色转换的方式使学生的真情实感得以流露,也可以更进一步地体会到文章中主人公的内心想法以及坚定信念。
此外,教师也可以让文章中的主要及次要人物以课文内容为基本依托进行对话,并结合自主查找的资料达到语文学习资源整合的目的,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在学生对人物有更深入了解的情况下,进行引申性对话,以此可以更好地体会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以及人物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作出的贡献,在提高学生语文理解能力的基础上,也提高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能力。
三、深挖教材本质,剖析价值内涵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篇幅短小、内容精悍、集中性表达重点内容,目的在于学生能够有效理解课文内容。教师为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文的认知能力,需要将语文学习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以提升,进而确保学生更加充分地通过语文教材内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进行认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的内容,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拓展性学习,以便对课文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也能够对主人公的人物精神形成一个更深刻的认知,这有助于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进行深度学习,可以更高效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
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主人公的具体工作内容,有一部分主人公的工作甚至会存在生命危险,但主人公依旧无怨无悔地投入到事业中,这种大无畏的奉献主义精神会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体会到主人公人格的高尚,也可以体会到虽然在和平年代,但依旧有千千万万个主人公似的人物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奉献。还有一部分主人公在工作中一次次遇到常人难以想象的阻力,但这并没有让这些拼搏的人放弃。通过课文教材内容结合课外自主搜索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模式,可以使学生更透彻地了解课文中主人公为了国家建设所作出的奉献,也更凸显出家国情怀的含义,达到通过语文资源整合式教学,凸显出语文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的教学价值。
四、规范正确引导,践行价值观念
语文课程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有机统一。在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教师不仅要对学生传授语文基本知识,同时也应将语文的人文特征进行展现,使学生通过学习语文更深刻地认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教师是学生的道德楷模,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因此,教师应通过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质,完善自身的道德水准,用自己的行为感染学生,达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比如,教师也应注意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过程中,注意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并将教材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当成自己的楷模,在实际中进行践行。教师的这种身体力行的教育模式自然会感染到学生,使学生以教师为榜样,对教师的行为进行模仿。
此外,教师也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敬仰的一位或多位课文中的人物,并让学生通过教材、课外读物、网络三位一体的模式去查找这类人物的原型、背景、性格特征以及所做出的贡献等,这会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主人公的突出贡献。然后,教师应鼓励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将这部分人物的精神进行践行。虽然学生年龄小,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比如热爱班级集体、关心爱护同学、努力学习、自强不息等,这些都是家国情怀的具体体现,而且,通过学生的实际践行,也提高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懂得了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才能为今后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打好基础。
五、结合经典案例,树立坚定信念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应注意整合语文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结合经典的实例和案例对学生进行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认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教师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一些具有诚信意识的案例,以此培养学生言行一致的人格品质,也可以提高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辨析能力。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行搜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关于诚信合作、和谐社会主题的内容,在这种多方资源的整合模式下,学生更清晰地认知本知识点的具体内涵。而且这种经典案例及真实事件的教学引导,也会使学生能够在现实生活层面,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含义,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同时,这种贴合生活的讲解,也会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学生感觉到爱祖国、爱家乡并非单纯地喊口号,而是可以在现实中进行实践运用的,能够认识到作为一名学生,自己也可以通过一己之力,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人好事,发挥个人价值,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主、和谐、自由的理念。
六、多元评价考查,总体全面提升
考查评价环节是对学习情况的总结,能够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有一个系统的掌握。教师应转变传统层面以基础内容为主,通过笔纸测试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这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3]。因此,教师可以将对学生测评的比重朝着思想点评层面过度,教师可以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性阅读理解内容,测评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进而达到考查学生对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的目的。
此外,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教师也可以考查学生的日常表现,包括是否团结同学、诚信明理,是否努力学习、拼搏进取等,并将学生的阅读及作文考查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考查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定,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意识,使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指导思想在生活学习中进行运用。
七、结语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节,通过整合语文资源,使学生在多元视角下,认知语文教材中的核心人物,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教材中人物的精神世界,这有助于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内涵,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素养。
参考文献:
[1] 钱铖,许红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冶金管理,2020(7):224.
[2] 洪玲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西部素质教育,2019(4):53.
[3] 孙庆杰,张光林.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研[J].才智,2018(2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