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易
摘 要:目前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落实,许多学校也随之进行改革。美术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在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中,教师要结合课程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将文化育人的理念渗透到课堂中,使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感受文化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本文阐述文化育人在美术教学中的现状以及对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的影响,提出合适的渗透措施,帮助学生提升艺术素养。
关键词:文化育人;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01-002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01.010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进步,教育部门在相关文件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综合素养的建立并明确相关的标准。在新教学理念不断落实的过程中,为了发展学生的艺术素养,要将文化育人的理念渗透到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课堂中,这样不仅能提高美术教学的效率,还能探究素质教育的新方向。但是在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师进行探索,寻找合适的解决方式,促进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
一、文化育人在美术教学中的现状
文化育人主要的作用就是育人,通过文化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学生了解文化价值体系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建立正确的信仰[1]。文化育人的实质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教育,与传统单纯的技能和知识教育不同,其重点是要让学生追求真善美,构建高尚的社会主义人文精神,这符合国家教育改革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应该具有的品质。文化育人渗透在美术教育中,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机械、应付式的模式,对于美术没有兴趣,甚至不能很好地理解艺术品的内涵,艺术素养有待提升。美术教师要重视这一现状,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融合文化育人理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互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艺术素养的发展。
二、文化育人对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带来的影响
(一)美术教育的功能
美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文化育人能够丰富美术的层次,拓宽美术的教学范围。回顾人类发展史可以看出,人类是从艺术逐渐演变成文化的,美术就是最早的文化形态并且延续至今,具有建设文明的使命。现阶段随着文化育人理念的出现,将其融入美术教学,能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下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树立多元化的文化思想。文化育人与美术教育密不可分,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提升他们的文化知识和素养。
(二)学科学习的重点
美术学科和其他人文学科一样,参与了文化的传承,具有文化育人的作用。学生通过学习美术知识,不仅能提升绘画技巧,还能丰富自身的文化知识,提升美术学科的层次,将其从传统的教学范围拓展到摄影、建筑、设计等内容,从而实现视觉文化的学习[2]。文化育人理念渗透在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过程中,能帮助学生发挥艺术灵感,将创意融入美术作品中,使作品具有感染力,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保护意识,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时代发展的趋势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审美文化也出现了转型的趋势。受到文化育人理念的影响,教师在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课堂中,要让学生大量接触含有文化意义的作品,与之产生共鸣,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的设计灵感,并在充满文化的氛围中发挥美术的欣赏性和艺术性,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更好地体现文化育人的功能。
三、文化育人在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一)提高对文化育人理念的重视程度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落实的过程中,人们对文化育人工作加大了重视程度,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导致课堂教学比较侧重知识与技能,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和文化的教育,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3]。为了改善这一现状,落实文化育人理念:首先,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加大文化育人理念在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力度,推动文化育人工作的开展,促进美术课程教学水平的提升,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这是文化育人工作开展的基础;其次,学校教师要定期和其他优秀教师进行教研,制定课程与文化育人融合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中根据学生课堂的反馈进行调整和优化,使文化育人理念和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深度融合;再次,在教学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指定的教学计划和目标,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文化育人工作的有效性;最后,教师要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使学生全面了解文化育人,让他们在学习文化课的过程中,重视个人品德和文化素质的提升,从而提高文化育人的有效性。
(二)整合教育资源,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中渗透文化育人需要教学资源支撑,学校要积极收集和整理关于美术设计与制作的资料,将其分类归纳,不断丰富文化育人的内容。教师通过教学设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课程渗透不同的文化育人效果,如素描课程中,可以让学生搜集关于美感教育方面的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利用网络搜索、观察生活等不同的途径,丰富文化育人的资源,同时进行整合和分类并应用于课堂能有效熏陶和感染学生,促进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提升。
(三)搭建互动平台,丰富活动内容
文化育人教学的应用能提高学生个人素质,让学生在美的感染和熏陶中,稳定提升自己的艺术修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了更好地渗透文化育人理念,提高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师需要搭建互动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进行交流和分享,在此过程中不断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4]。例如,在学习中国画相关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学生讨论,分析中外文化的差异性,从国内外建筑的特点和发展史入手,让学生对民族设计有所了解,感受其魅力,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分享文化感受和体会,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例如,在学习中国书法相关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先阐述自己对书法的看法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书法类型,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性,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感受文化育人的作用。
(四)突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
美术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要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更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专业的教学方式,突出美术的趣味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贯彻文化育人理念奠定基础。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加强发挥德育教育的功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学思想的转变能够改进教学方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创设相应的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结合视频欣赏、课堂讨论等形式,提高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美术知识。
(五)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一,要重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提供美术设计的主题,让学生结合主题进行创作,引导学生展示美术作品,讲解创作思路,促进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第二,融合文化育人的功能进行课堂训练。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让学生在诗文和美术创作中进行转换,结合文化知识进行创作;第三,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方式不同,要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六)充分利用地方资源
在美术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中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教育,但是书本上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写生,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教师要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为学生提供开阔的学习空间,把整理的教育资源融入不同的教学主题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例如,可以将当地的民族文化和特点融入实际教学,不仅达到了丰富教学资源的目的,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七)选择合适的教学题目
教学题目出現在美术课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主题要具备以下几点特征:首先,题目的内容要积极向上,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思维,美术课程的内容要和主题相扣,学生才能掌握;其次,主题的选择要融合文化育人理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最后,教学题目要鲜明凝练,方便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改正学生不良的习惯。
四、结语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教育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素质教育的意识,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将文化育人的理念渗透在美术设计与制作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对文化育人理念的重视程度,明确渗透文化育人的目标,整合教学资源,丰富文化育人的内容。利用网络搭建互动平台,丰富文化交流形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充分利用地方资源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为其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匡劼.艺术类院校艺术文化育人功能初探——以湖北美术学院为例[J].文化产业,2020(11):42.
[2] 董书兵.雕古塑今·文化育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古代雕塑考察课程综述[J].美术观察,2016(5):12.
[3] 梁志慧,李远林.高校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和实现途径探索[J].梧州学院学报,2016(2):97.
[4] 潘晓蕾.艺术院校校园仪式的文化育人功能浅析——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J].艺术教育,2015(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