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勇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提出,核心素养在当今各阶段教学过程中占据愈发重要的地位。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教师应当对初中阶段科学实验教学做出反思与总结,并针对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建设性改革,积极探究优秀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本文针对初中科学实验课堂建设提出若干具体教学策略,以期促进我国教育事业长远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策略
前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为培养社会需要、时代需要的科技型高素质人才,初中阶段教学应当加大对科学实验课程的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这就要求一线教师在初中阶段科学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核心素养目标,注重学生对于科学知识的掌握、转化与应用,切实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科学意识。
一、注重实验引导,提高学生科学思维
初中阶段科学学科具有其特殊性,它的知识内容往往较为复杂,且需要大量实验作为基础,在实验的指引下,学生才能正确理解、掌握复杂且有难度的科学知识。然而在以往教学过程中,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知识理论教学,存在实践实验教学缺失现象。这就导致科学课程脱离实验支持,让学生学习成为了机械式记忆,阻碍学生长远进步。基于这种情况,初中阶段科学教师应当作出及时调整,提高对科学实验课堂的重视程度,并合理设置实验课堂教学模式,融合核心素养理念,促进实验课堂真正发挥其作用。在实验课堂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注重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对学生进行适度引导,激发学生科学思维,保证学生实验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例如,在《电流的测量》这一章节的实验课程学习中,教师就应当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在实验开始之前,教师可以将《电流的测量》这一章节中的理论知识向学生们进行传授,让学生们的科学实验在扎实且充分的理论指导下完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就要给予学生们充分的自主空间,学生们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设计电路,并进行电流测量。在初次进行科学实验时,许多学生会出现操作不灵活、不熟悉的现象,此时教师应该给予充分的耐心,引导学生熟悉实验流程,为未来实验操作奠定坚实基础。以本节课《电流的测量》作为案例,许多学生在连接电路时,往往会出现操作性失误,导线连接不坚固、不能将抽象的电路图和实验室中的操作仪器进行正确对应等现象层出不穷。这时,教师可以对学生们进行适度引导,但不能完全带领学生们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失去了实验自主性,弱化了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二、適当延伸教学,激发学生科学潜力
在初中阶段科学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设置来安排实验操作课程,而有限的教材内容难以满足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实验课程进行适当延伸,让学生们了解到教材之外的科学现象,有效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不仅如此,教师们也可以通过语言引导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们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性提问,并在合适的实验条件下,带领学生自主进行科学实验探究,以保证学生思维的弹性与发散性,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例如,在《电生磁》这一章节的学习中,学生们通过通电导线与磁铁等实验工具,进行实验操作来探究“通电导线是否能够产生磁场”这一问题。学生们通过实验探究,已经能够得到相关科学理论。而教师则可以在
此基础上对学生们进行适当延伸教学,其中教师可以以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们进行延伸思考,先向学生们提问“在做‘电生磁’实验之前,你认为‘电’和‘磁’之间有关系吗?”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大多数学生都会回答“没有”。这时就引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探究“电”和“磁”的关系打下了基础。紧接着,教师继续进行提问“通过实验,你已经知道了通电导线能够产生磁场,那么磁场是否能够产生电呢?你想不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一下呢?”。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有效实现教学延伸,在本节课基础上让学生探究“磁是否能够生电?”这一问题。而本问题看似为本节课的延伸,实际上是对《磁生电》这一章节的引导,通过合理延伸与导入,学生们将建立起一个整体科学知识架构。基于这一延伸问题,学生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猜想,自主设置实验进行探究,并得到相关结论,实现知识的延伸、转化与吸收。
三、加强评价鼓励,激起学生科学兴趣
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往往心理较为脆弱,而鼓励式教学可以有效增强其自信心,对其学习态度的塑造具有正向引导作用。初中阶段科学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一线教师也应当充分利用鼓励式教学这一有效教学措施,善于通过教学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学生学习进步,推动实验课程与核心素养的有机融合。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们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及时进行教学评价,鼓励学生顺利、高效完成实验操作。比如,在《电压的测量》这一章节的实验操作课程中,学生们就往往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操作性错误,导致实验结果不正确或试验失败。这时,教师不要急于批评学生,而要采取鼓励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在测量电压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导致实验失败。比如有些学生会发现自己的电压表指针没有发生变动,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思考——“什么情况下指针才会保持不动呢?”,有的学生会回答“当电路没有连接时,指针会保持不动。”,也会有学生回答“当电压表的量程过大,而实际所测量的电压太小时,指针也不会变动。”教师应当对学生们的回答给予肯定与鼓励,让学生们以沉静的心态,去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正与总结,最终提高科学觉悟,树立科学观念,鼓励学生提升科学思维,提高核心素养。
总结:
在以往初中阶段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课时少、教师授课方法不当等现象都阻碍着科学课程有效教学。因此,在初中科学实验课堂中,教师应当及时改善教学手法,创新教学策略,促进科学实验课程发挥其有效性,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科学意识与实践水平,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琼霞.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改进和创新浅谈[J].读写算,2021(07):27-28.
[2]翁丹英.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科学实验教学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