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宗霖
(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郑州 450000)
粮食价格波动不但会影响我国整体物价总水平,还会对我国国民经济各领域价格水平产生一定影响,粮食价格波动往往会涉及到居民的消费水平、经济金融、财政政策等方面,甚至会造成通货膨胀,从根本上影响国家社会经济稳定,因此必须深入研究我国粮食价格波动趋势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科学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提供可靠依据,从而保障我国社会和谐、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我国粮食价格波动通常涉及社会经济方方面面,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粮食价格波动受农业经济体系内部因素影响较大,是造成粮食价格波动的核心源动力,粮食供给需求变化、社会环境、经济政策等因素都会影响我国粮食价格的总体波动趋势。
粮食作为我国居民的生活必备品,在我国人口增长率持续降低的今天,国内口粮消费增长基本趋于平稳,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人口增长问题将会长期影响我国的粮食供应需求,特别是对稻谷、小麦两个粮食品种的需求量较大,在国内居民口粮消费量不变的情况下,人口数量仍然会影响我国粮食需求量,增加粮食需求量。虽然在短期内国内粮食需求变化对粮食价格影响较小,但从长期来看,我国居民饮食消费习惯、收入水平变化等因素还是会影响国内粮食需求,对于我国城镇居民而言,收入水平的提高会影响居民饮食消费习惯,导致口粮消费绝对值持续下降,而对于农村居民而言,收入水平的提高不会对口粮消费习惯产生较大影响[1]。正是由于近年来城乡居民饮食消费习惯发生变化,导致粮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进行间接粮食消费,随着人们对禽蛋、肉类、水产品需求的不断增加,工业用粮及饲料粮的需求正在逐年上升,粮食价格也随之上涨。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粮食供给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粮食价格的波动,我国粮食供给情况不但受到粮食产量变化的影响,往往还取决于农户的存粮行为,通常情况下农户只会将包括定购粮食产量在内的一部分粮食供应给市场,另一部分则留作存粮用于满足自身口粮、饲料粮的需要。在粮食市场价格方面,由于农户向粮食市场提供的粮食数量通常取决于当年粮食产量及粮食价格预期,当年粮食产量越多,农户可供出售粮食数量也就越大,农户存粮行为也就愈发突出,农户对粮食的预期价格也就越高,当粮食价格呈现持续上涨趋势时,农户的粮食预期价格会进一步提高,从而发生惜售行为,这将进一步加剧粮食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值得注意的是,在粮食产量对粮食价格的影响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滞后性特点,当年粮食产量往往会影响到下年粮食价格,尤其是在秋粮占我国粮食产量中比重越来越大后,大部分商品粮会陆续流入粮食市场,一直持续到第二年夏粮上市,因此,即使当年的粮食产量大幅上升,粮食价格也会持续上涨[2]。
粮食生产物资价格主要通过粮食生产成本,影响粮食生产价格,最终影响粮食市场价格,通常情况下生产物资、人工费用构成粮食生产成本,而生产物资由于在粮食生产中的占比较大,往往是影响粮食生产成本的主要因素,因此粮食生产物资价格上涨会导致农户粮食生产成本上升,从而影响农户在粮食生产方面的投入,最终影响粮食市场供给关系,造成粮食价格上涨。在生产物资影响程度方面,我国粮食价格通常受当期粮食物资价格的影响,粮食生产物资投入价格剧烈波动,会导致粮食成本价格的不断攀升,最终影响粮食市场价格[3]。
我国虽然是一个农业大国,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对粮食的总体需求量非常大,国内粮食生产供应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国内居民对粮食生产的需求,必须充分利用国际粮食市场,依托跨国粮食进出口贸易,适当调控国内粮食供需关系,稳定国内粮食市场价格。通常情况下,合理增加粮食净进口量,提高我国整个粮食市场的供给量,可有效降低粮食价格,缓解国内粮食市场的紧张局面[4]。进口粮食直接投放到国内市场,随着市场粮食供应量的增大,我国粮食市场价格呈现大幅下降趋势。从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凡是影响粮食供需关系的因素都会影响粮食价格,同时,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市场汇率调整等也会影响粮食价格波动。
经济结构、农业生产、人口增长是影响粮食供需关系的必然发展因素,其中农业生产能力会对粮食需求增长空间产生重大影响,必须想方设法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我国粮食市场提供足够粮食资源。在现有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下,人们主要还是通过自然生物获取人类粮食资源。农业生产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性产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粮食都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物资需求,现阶段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增加粮食整体供应量,是我国政府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不仅应想方设法增大耕地面积,改善现有耕地质量,还应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改良粮食品种,实现粮食耕地的高产稳产,同时,加大对粮食生产的物资投入,从粮食防灾减灾方面将对粮食自然灾害损失降到最低,从根本上改善粮食生产结构,有效促进农业粮食产业发展[5-6]。
要想稳定我国粮食价格,首先应认清在国内外出现严重粮食危机时,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市场经济开放程度也较高,会对经济欠发达的人口大国造成较大影响,导致粮食危机逐渐演变成经济危机,甚至是社会危机,粮食危机不仅会对国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会对人们生产生活带来较大影响。因此,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是确保我国粮食价格稳定变化的基本条件,充分认识到过高粮食价格与过低粮食价格都会对社会产生不稳定风险因素。另外,还应教育全体国民爱惜粮食,认识到我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远远小于世界人均耕地水平,使每一位国民都能自觉减少浪费粮食的行为,尊重粮食种植劳动成果,从每个人自身做起重视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粮食供求关系作为影响粮食价格的关键性因素,必须加强对粮食宏观供求关系发展趋势的预测,以此实现对粮食价格的有效宏观调控,在预测粮食宏观供求关系趋势的过程中,既要重视粮食品种,也要注重粮食总产量,不但要关注国内粮食市场,同时还要关注国际粮食市场变化情况,对粮食宏观供求关系发展趋势做出客观、合理的预测。在掌握粮食宏观供需发展趋势基础上,灵活调控粮食市场供求关系,通过调整粮食进出口政策、国内粮食生产结构等,有效平衡国内粮食供求,稳定粮食市场价格,当粮食市场供大于求时,积极促进粮食出口政策,而当粮食市场供不应求时,则应限制粮食出口,促进粮食进口,适当减少粮食储备量。
储备粮作为民政救灾用粮、战备用粮的重要保障,长期储备供大于求或供求平衡的粮食品种,将有助于我国在增加储备粮投入资源的基础上,提高粮食整体生产水平,同时保证供不应求粮食品种的储备量能够满足民政救灾、战备用粮的需求,以此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同时考虑到过大的粮食储备量会造成一定粮食资源损耗,使用价值不断下降,应合理掌握粮食储备的度,防止陈化粮流入市场,引发一系列连锁负面反应[7]。另外,还要防止大量陈化粮食抛售用于饲料养殖业,导致肉类食品出现供过于求现象,严重扰乱粮食价格市场,打击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我国粮食市场发展。
我国作为农业生产大国,存在粮食经济资源与人口分布严重失衡问题,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长江以南地区大多依赖东北地区粮食生产能力,因此,北粮南运现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难发生改变。为进一步缩小南北粮食市场价格差距,解决粮食铁路运输供求矛盾,必须加快铁路运输设施建设步伐,尽快解决国内粮食运输矛盾,合理优化控制南北市场粮食价格,从根本上提高粮食生产经济效益。
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快速推进,我国农业产业贸易不断深化,粮食价格波动已不再是传统经济体制下的简单供求问题,受国内外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粮食货币属性、能源属性不断增强,将成为未来影响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我国政府应在现有粮食价格体制基础上,确立以市场经济为主导、政府间接干预为辅的粮食定价机制,通过粮食价格调节机制有效优化调整整体粮食供求结构,同时突出粮食品种差异化特点,从而达到优化配置粮食资源的目的。另外,应将粮食市场发展渗透到社会经济整体发展过程中,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健康发展营造高效平稳的粮食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