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海燕 张效诗 曹 阳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江苏 南通 226236)
高校后勤服务体系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物资采购、餐饮医疗、物业管理、安全保卫、公寓管理、能源管理、基建维修、保洁绿化、商贸服务、交通运输、固资管理等。高校后勤服务分为生活服务和专业服务两类:生活服务(学生的饮食服务、宿舍管理服务、洗浴供暖服务等)主要是为师生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保障,专业服务(教学活动场所的管理、教学科研活动所需的动力保障等)主要指为教学、科研、管理等提供服务保障[1]。
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提出“三全育人”(即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2]2020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强调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充分发挥各类服务岗位的育人功能。
高校后勤服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后勤服务体系高效运行,从而提升高校后勤育人工作水平。当前,高校后勤服务体系标准化已基本建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际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如后勤投入低效、资源不合理、归口管理不到位、评价反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存在[3];学校宏观调控机制不健全、实体力量薄弱、绿色节能不明显、育人功能不突出等问题并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后勤服务体系不能正常发挥“三全育人”功能,此类问题日益突出亟待解决。
“三全育人”的缺失,导致部分高校不能紧跟高教发展理念,对后勤的规划力度不足,导致不合理的构架引起责、权、利不对,管理方面遇到诸多阻碍,运行机制不顺畅,[4]经费问题亟待解决;在后勤部门设置、人员配备上偏离“精简效能”原则,机构重叠臃肿、因人设事、互相扯皮问题屡见不鲜;后勤经营管理中因教育属性与经济属性的矛盾引起的问题尚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师生的服务需求日益提升,但优质服务不能及时跟上,难以完全满足需要。诸如此类的问题导致高校后勤服务体系不能适应社会化的发展步伐。
高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这就要求高校拥有先进的设施设备以满足高校科研、教学及服务的需求。但事实上,部分高校将资金大批量用于教学、科研方面,而在后勤基础设施设备方面投入甚少,导致 “人防为主、技防为辅”的现象。[5]这就难以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宿舍基础设施跟不上学生需求,供热供暖系统、用水用电系统落后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水电抢修不及时,无法及时发现和制止学生私自使用大功率违规电器,存在学生用电安全隐患,影响了后勤保障水平及平安校园建设;食堂设备设施陈旧老化,供餐服务体系不能保证供应量的精准,造成高校餐饮浪费,与建设绿色、节约型校园的理念背道而驰。
“三全育人”的缺失,会导致高校对后勤工作认识不足,对高校运行规律和师生需求缺乏感性认识,容易简单地将自身岗位和社会上的岗位等同看待;忽视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职工的业务进修、技术培训,造成后勤工作人员总体文化素质不高[6];不少后勤管理层缺乏专业的管理经验和专业岗位技能,不熟悉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内部干部职务、职称晋升空间有限,人才流通不畅,不能调动后勤内部积极性,造成后勤工作停滞不前,后勤工作效率低,服务质量下降。
部分高校后勤评价反馈机制未能很好建立,部门评价、师生评价、自我评价、经营单位评价测评机制不健全,会造成后勤工作不透明;部分高校缺乏符合市场需求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后勤管理和服务缺乏公正、明晰、统一、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部分后勤管理和经营户服务水平缺乏师生、自我评价,没有从师生角度、以人为本的考虑服务需求,抑或评价后没有及时反馈,反馈后没有促进提升,没有形成良性循环。总之,缺乏评价体系的监督,阻碍了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高效协调运转。
高校后勤点多、线长、面广、体庞,且人多、财多、物多,需通过信息化途径,以“育人”为落脚点,从更深、更优的角度做好服务。但目前不少高校后勤信息化程度偏低,开展信息调研论证较少,多以被动形式发展自身的后勤管理。 “三全育人”理论的提出,要求高校后勤利用信息技术为载体做好优质服务工作,启发学生从理念观点、生活规律、良好习惯等方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开展广泛调研,学习其他高校先进的管理理念,更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思路,加强内控体系建设,覆盖后勤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明确后勤所属部门职责和权限。首先,整合后勤机构。大后勤包括后勤、资产、基建、保卫、物业管理等业务,凡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和公共资源配置,以及涉及基础保障的事务,都属于后勤服务体系范畴。通过科学有效的机构设置、精简高效的人员配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经费开支,提高办学效能。其次,调整科室,细化分工。实现目标到岗、目标到人,责任到岗、责任到人,提高后勤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再次,打破分工限制,灵活选用人才。选拔优秀工勤人员充实后勤管理队伍,加强后勤管理干部履职能力和职工技能培训,开展各类先进人物评选和表彰工作。总的来说,高校后勤遵循“管办分离”原则, “小机关、大实体” “小机关、多实体”的高校后勤管理服务模式已成为当代主流模式。
绿色校园建设要以节能减排、校园绿化为重点,宣传师生全动员共同参与,多植树、杜绝餐饮浪费、少用一次性餐具等,让绿色校园建设成为师生的自觉行为;推广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设备,着重推广智能化节能减排管理平台,如采取智能刷卡取水、智能化用电系统减少水、电的浪费,又保障用水、用电安全。同时,做好校园安全的“宣传员”,多渠道开展国家安全、反电信网络诈骗、毒品预防、消防安全、传染病防护、防灾减灾等系列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做好安全设施的“巡检员”,开展全校性安全大检查,组织相关演练;做好校园管理的“守护员”,开展日常巡逻和定时检查,对接门禁安装、监控安装,进一步强化人防、技防。关注师生的安全、培养师生增强能源忧患意识和节约环保意识,构建绿色安全校园。
为做好后勤考核以及评价工作,一方面,学校要选取专门人员成立考核工作小组,配备专兼职后勤监督人员,确保考核工作有章可依、有据可循,进一步提升后勤工作效果,定期公示考核结果,一切按照规范进行考核评价,深化后勤人员的服务规范意识,依据实际工作情况全面实行标准化管理[7]。另一方面,利用后勤监管部门全程监督、工作考评及师生员工等服务对象的服务评价、意见反馈等,充分发挥对服务企业的监管,按照新时期和师生实际需求去改革创新,从学校公共服务的视角出发来完善和改进运行机制。通过行业自律管理和职能部门监督考核,形成全方位、多角度、多层级的监督考核体系,达到学校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最大化。
学校后勤需要设计与本校发展特色契合的信息化建设方案,以全局观的角度构建完整的信息化标准体系,通过智能化办公平台构建结构合理的信息管理链,整合成集物资、修缮、车辆、人员、能源、财务等管理信息数据一体化的综合办公管理,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商贸管理方面,积极推进智能收银、无人快递、网上商城、“线上线下相结合”新文印模式,结合后勤服务范围,将网上问卷调查、水电缴费查询、特色订餐、智能网上报修等功能并入同一个手机APP或微信小程序,充分发挥信息系统的优势,使工作更加规范、便捷、高效,最终达到“信息化服务”;除了后勤自有下属单位提供的服务,还有社会企业外包服务, “信息化监督”能全方位、多角度、多层级的发挥监督作用,避免重复劳动,节约人力成本,使管理、服务、监督更具平面化与并行性。以“育人”为落脚点,从更深、更优的角度,整体性的提升后勤工作效率及服务品质。
一方面,开辟学习空间,提升学校学风。食堂就餐环境改造升级,设立“阅读吧”,放置图书报刊,师生可以边吃边阅读,非就餐时间休闲看书、陶冶文化情操。校园生活街区摆放绿植,温馨雅致的阅读环境,搭配休闲水吧、咖啡、吧台、卡座,形成放松舒适的沙龙地带,可方便考研、学业紧张的学生在此学习,学习、就餐、购物与高校衔接,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促进学习风气越来越浓厚。另一方面,突出历史传承,服务文化育人。传统节日如母亲节、教师节、端午节精心组织相关活动,校园内添加历史文化气息的场景布置,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学生徜徉其中,会产生一种民族历史自豪感。对高校师生多样化与个性化需求剖析,不断改进餐饮服务、商贸服务、校园环境提升等形式,建设人文素养、历史传承、职业精神于一体的特色化育人文化,创造优良育人环境。
定期开展后勤岗位体验活动,通过宿舍管理交流体验活动,体验宿管工作,共建和谐校园;邀请师生对学校食堂窗口进行评议,由学生评选出满意窗口;邀请师生走进食堂后厨,了解食堂日常运营情况。定期开展系列便民服务活动,邀请餐饮人员教家常美食,提高厨艺水平和动手能力;联合学工处举办跳蚤市场,解决毕业生物品难题,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不定期提供花卉养护咨询服务,普及园艺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着力提升教师住校感受,改善教师批改作业、存放物品条件,提升教师公寓内部环境。通过打造后勤服务品牌,落实好各项后勤工作,着力解决好师生反映突出的问题,发挥后勤服务功能。
综上,本文针对高校后勤服务体系运行存在问题,在“三全育人”视阈下,分析与探究提升高校后勤服务体系高效运行的策略和路径。从大力整合后勤内控体系、机构设置,开展各项监督、考核工作,构建信息系统服务快速响应机制,构建绿色节能、安全校园,营造文化育人环境,打造后勤服务品牌六个方面来提升后勤体系的运行效率,丰富学校后勤育人内涵,推进文化后勤、品质后勤、绿色后勤、智慧后勤、平安后勤建设,促进后勤服务保障体系高效运行,提升后勤服务保障能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