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系福州市教育研究“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初中思政课教学中运用活动课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研究》,编号:FZ2020ZX014。
摘要:课堂的生成性资源是基于开放式情景教学产生的一种教学资源。课堂生成性资源具有动态性、真实性和发展性的基本属性特征,充分反映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模式,考验教师的学科素养积累,会对教育教学方式优化和立德树人教学目标达成产生积极影响。课堂的生成性资源不仅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条件之一,还在课堂资源的深度开发及课堂教学标准构建与完善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是立德树人根本教学任务实现的重要保障条件。
关键词:生成性资源;立德树人;动态性;真实性
一、 引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教育置于社会与民生建设之首,并明确指出了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当前中国教育教学工作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即在学生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紧紧把握住思政教育的总体方向,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德才兼备、政治素养过硬的优秀人才。思政教育要特别注重课堂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才能获得更好的课堂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变为学生,极大地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教学目标更是从发展的视角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此外,课堂从学习能力培养、沟通能力培养和合作能力培养的角度,提高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操作性,能够产生出更多的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这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形成,均将发挥出极为关键的作用。
二、 课堂生成性资源界定
课堂中的生成性资源,产生于情景教学活动当中,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积极性,因此课堂生成性资源是一种基于建构性特征而形成的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教学资源、课堂环境等因素共同促进生成性资源的形成。由于生成性资源的产生依赖于一定场景,因此在开放的课堂环境下生成性资源更容易产生,如情景教学方式等。且如果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频繁,可以为生成性资源的激发提供内在动力,课堂主体共同建构是生成性资源产生的前提和基础。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内在属性,决定生成性资源是有价值的和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思政素养的培养,乃至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课堂的生成性资源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真实性
这是课堂生成性资源产生的最重要特征,即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沟通交流和课堂的总体走向并不是教师的个人臆造或刻意设计的,学生在活动课堂中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在课堂教学模式下,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价值观的理解,并巩固已有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锻炼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潜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起到了引导和纠偏的作用,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力量。
(二)动态性
这种特征主要来源于课堂的内在属性,课堂中老师与学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十分频繁,整个课堂的气氛十分活跃。动态性的课堂氛围更容易激发出学生内心的想法和灵感,在动态性的课堂环境下,生成性资源容易被激发,往往也能够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内涵十分丰富,活动性思政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和激发过程,也是学生正确价值观培养,及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形成的过程。
(三)发展性
生成性资源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政课程教学目标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生成并不是简单的流动,而是一种有序的发展,即生成性资源的产生、形成是一个螺旋式上升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在活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发展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思维得到拓展,政治素养越发坚定,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也就能够顺利实现。同样,在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在逐步完善,课堂的掌控经验得到了不断积累。
三、 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类型与应用
课堂的生成性资源类型,具体包括以下三种:
(一)疑问型资源
质疑是科学的基本精神之一。每一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当下的网络环境,都会对他的价值观形成产生深远影响,而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是理解判断力并未完全成熟,懵懂中自然而然会产生很多疑问。如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主动提出问题,甚至提出自己的质疑,证明学生自己在独立地思考,是非常值得鼓励的事情。在课堂环境下,教学方式已经有了本质上的改变,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在课堂沉浸式交流过程中,更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主动性。但受到年龄、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影响,学生在活动课堂中产生的疑问可能是不正确的、片面的,甚至是偏执的,此时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把控者,要给予学生耐心的指导和解释,打消学生内心的疑问,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提问、勇于质疑的精神。质疑型生成性资源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及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七年级的《学习伴成长》的课堂中,学生对学习的重要性会产生质疑,特别部分孩子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就会提出疑问:部分人学习不好,不是也能获得很好的生活?这个时候教师如果没有抓住这个疑问进行深入人心的讲解,会对学生接下来三年的學习动机产生消极的影响。但是如果教师的回答直击学生心灵,就能让课堂传递的价值观渗透到学生的整个求学生涯中去。教师平日的学科素养储备在生成性资源的利用上就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差异型资源
每个人对同一问题的理解都各不相同,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学生的个性也日渐鲜明,因此思考的出发点、角度和思维方式都不同。思维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让世界变得丰富多彩,同样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产生方式也多种多样。在课堂教学中,不同的学生主体会提出不同的观点,产生不同的生成型资源,并对课堂产生不同的影响。而课堂的教师要鼓励和尊重每个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和质疑,以便促进活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例如在七年级《师生交往》这一课时,有一个难点:当你被老师误解并被批评的时候,你该怎么做呢?不同个性的学生是会有不同的反应,比较冲动热血的学生倾向于当场和老师说明问题,比较内向的同學倾向于默默息事宁人。不管什么观点都是孩子的性格和以往的教育综合产生的结果,真实又生动。教师同样也应该用真实的态度去处理这个问题,可以二次整合教材中的观点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点滴中去,让具有差异性观点的同学互相说服各自做法的利弊,最后加以总结和引导,做到真正地渗透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
(三)特殊型资源
包括偶发性资源和错误型资源。其中,偶发型资源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但也会影响到课堂的走向,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偶发型资源是课堂教学的调味剂,有时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对课堂教学中产生的错误型资源不应一味否定,这也是生成型资源的一种重要类型。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不要畏惧犯错误,教师也不应对犯错的同学过度责备,进而打击到学生的自信心。正确认识课堂中错误型资源,才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例如在九年级的《参与民主生活》一课中,学生对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区分,是会出现大概率错误的,这与他们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有关。这个时候教师提前做好备课工作,进行疑难解析,用不同方法对主体等进行判断,为学生厘清知识点。
四、 生成性资源对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渗透
立德树人是中国教育事业的总体目标之一。立德树人的过程复杂、难度较大,应以提升课堂主体的综合素养为基础,确保活动课堂生成性资源开发的有效性。课堂生成性资源对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思政素养提升,及对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会产生十分关键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生成性资源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条件
国家提出立德树人的总体教育目标,与人才的市场需求方向相一致。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目前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需要大量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那么衡量优秀人才标准的基础是人才的道德品质和政治素养一定要过硬。有才无德的人无法做好本职工作,甚至还有可能对社会造成危害。以课堂的方式产生课堂生成型资源,这些资源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尤其是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意义重大。思政教育课堂的生成性资源,为立德树人事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
(二)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尽管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下,课堂主导者已经由教师转为学生,但不容否认的是教师在立德树人的过程中仍发挥着关键的设计作用、引导作用和纠偏作用。课堂中生成性资源的激发与产生,同样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经验积累和教学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课堂生成性资源的作用是双向的,不仅会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产生积极作用,同样对教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也存在正面的影响。
(三)有助于促进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资源的深度开发
课堂中的思政教学资源和思政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包括专门的思政课程教学,也包括将立德树人的教学观念与其他学科相融合,推进课程思政与教学的全面融合。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也在积极推进在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中,引入思政教育方式和立德树人的理念,深入开发思政课程的各种资源。课堂教学中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具有明显的创新性,会超出教师原有的课堂预期,这是对原有的课堂资源的二次整合,也是机会教育的宝贵契机。同时,生成性教学资源也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趣味性,激发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在潜力,促进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有利于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标准的实施,进而助力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实现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教学方式的逐步推进,国家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标准的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改善。通过改进教学方式和课堂教学模式,在尊重学生天性和年龄阶段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政治素养。基于课堂教学中产生的各种生成性教育资源,不断地完善课堂教学标准,并在探索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国热情,让学生立志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
五、 结语
课堂生成性资源十分珍贵,利用好生成性资源对教材的二次开发整合,对学生思政素养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及立德树人教学目标的实现,均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课堂掌控能力,还对课堂教学资源深度开发及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铭凯,靳玉乐.论立德树人的实践逻辑与推进机制[J].中国电化教育,2020(8):7-13.
[2]李申申,常顺利.弘扬具身德育文化传统优化立德树人落实机制[J].中国特殊教育,2020(8):3-8.
[3]程稚蔚,陆含.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精准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改革[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2):59-60.
[4]孙宏志,解月光,姜玉莲,等.课堂教学情境下学科高阶思维的结构与发展规律:以语文学科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20,41(6):91-97,104.
[5]周鹏,刘佩文,张丹,等.网络学习空间课堂教学活动建模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4):49-56.
作者简介:
陈少旭,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屏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