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叶丽红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南京 210029
章永红教授,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章教授系全国首届中医博士之一,先后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名誉主任委员,临证40余载,在中医药抗癌研究领域具有精湛的医疗技术,尤擅长肺癌、乳腺癌、肠癌等疑难杂症的中医药治疗。
肺癌是起源于支气管黏膜或腺体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上将其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肺癌归属于中医“肺积”、“息贲”、“肺岩”等范畴,现代医学的治疗方式主要有手术、化疗、靶向治疗、放疗等。中医药在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效果显著,现如今,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趋向于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笔者通过跟师抄方,阅读相关文献书籍,收集章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门诊首诊病历100例,通过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将章教授用药经验整理分析如下。
选取江苏省中医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于章永红主任门诊就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共纳入案例100例,均为手术后患者,其中男41例,女59例。年龄34~79岁,平均52.86岁。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20年CSCO发布的《常见恶性肿瘤诊疗指南》[1],经过临床、胸片、胸部CT及细胞学、病理组织学等确诊为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
纳入标准:①符合非小细胞肺癌西医诊断标准;②首诊处方;③患者依从性良好,门诊病历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①病理诊断不明确;②肿瘤非原发性;③肺癌发生远处转移或合并其他系统肿瘤;④不符合任意一项纳入标准。
依据“十二五”规划教材《中药学》[2]规范录入的中药名称和药物分类。若中药炮制方法不同,则分开录入,如生薏苡仁与炒薏苡仁,生白术与炒白术等;对于用药部位不同的中药,如佛手与佛手花等,亦分开录入。数据全部录入后进行错别字校对。
本次研究使用EXCEL录入100例处方信息并进行原始数据处理,采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与聚类分析。最后进行关联规则分析,采用SPSS Modeler 18.0中Apriori算法对使用药物进行二项关联分析。
本次研究共纳入中药处方100例,共包含中药71种,累计频数为1133次,平均每张处方使用11.33味中药。其中,使用频率≥15%的中药共17种,见表1;17味中药药物功效分类见表2。
表1 药物频数及使用频率
表2 17味中药药物类型分析
聚类分析主要应用于探索类的研究,它可将研究对象分为相对同质的群组。本研究将高频中药(频数≥15)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绘制成树状图,见图1,将分组距离定为22可得到4组聚类中药。第一组:通关藤、山慈菇、天花粉、猫爪草、木馒头、生白术、藤梨根、冬凌草、全蝎;第二组:红芪、当归、酒黄精、炒白术;第三组:生薏苡仁、石斛、玉竹、黄芪;第四组:党参、芡实。
图1 高频药物聚类分析树状图
关联规则分析可反映不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和依存性,Apriori算法常以支持度和置信度对一个关联规则进行度量。支持度表明不同变量同时出现的概率;置信度则表示当后项变量出现时,前项变量出现的可能性。将支持度最小值设为50%,置信度最小值设为90%,对纳入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前10的关联规则结果见表3。
表3 支持度前10的关联规则结果
中医用气的观点癌阐述人体疾病的发生,而多数疾病的发生发展则是邪气作用于人体,正气抗邪,二者交争的过程。章教授认为,正气亏虚是癌症发生发展的基础[3],正气亏虚,日久则血不行、津不布;血不行则滞而为瘀,津不布则停而为痰,痰瘀互结则易生癌。故章教授临证时将扶正法贯穿癌症治疗始终,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是活力很强、运行不止的极精微物质,气聚则生,气散则死;气聚形存,气散形亡。《难经·八难》云:“气者,人之根本也”,《类经·摄生类》又曰:“人之有生,全赖此气”。由此可见,扶正之重在于补气。肺脏受病,多伴阴伤,是故《理虚元鉴》谓:“阴虚之证统于肺”。且外科手术失血、术后放化疗皆可致阴津进一步耗伤,而津能生气载气,津愈伤则气愈耗,故补气同时亦应注重补阴。频数研究结果显示,章教授治疗肺癌使用频率≥15%的中药共17味,累计频率为81.7%。其中,补益类药物共计435味次,而补益药中,又以补气药、补阴药为主。系统聚类分析结果中,第二组、第三组皆为益气养阴的药物组合。由此可见,章教授临证时以益气养阴法作为扶正治则的主要体现。许荣忠等通过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发现,益气养阴法可通过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D8 水平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预防肿瘤的复发和转移[4],在免疫学水平证实了扶正治则的抗肿瘤作用。
癌症的发生在于邪气盛而正气虚,痰、瘀、毒相互胶结,形成实体肿瘤,故治疗癌症不能忽视攻邪法的运用。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提出“癌毒”的概念,章教授以此为基础,经过理论研究、临床实践,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认为癌毒是能引起人体正常细胞癌变的各种致癌有毒因子及癌变细胞本身的总称,既是病因,又是结果,癌毒在肺多以热毒、痰毒、瘀毒为主要表现[5-6]。故章教授在扶正的基础上会选用解毒攻毒、化瘀攻毒、化痰攻毒、以毒攻毒等治法。表2 所示的药物分类中,攻邪药物包括清热药、活血化瘀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平肝熄风药、祛风湿药。聚类分析结果中,此5类攻邪药物则被聚为第一组药物组合,符合章教授治疗肺癌的攻毒治则。清热药的使用是解毒攻毒法的主要体现,它在改善肿瘤细胞赖以生存的炎症微环境和抑制、杀灭癌毒等方面均有良好的疗效。经过二项关联规则结果分析(见表3),高频药物组合多为清热解毒、补气健脾之品,在此之中,支持度第一的药对组合为“冬凌草-藤梨根”。这两味药物皆具清热之功,亦有多项药理学研究证实这两种药物的抗肿瘤机制,例如:袁古治[7]通过相关实验研究发现藤梨根水提取物对人肺癌细胞A549增殖起抑制作用;李志明[8]等对冬凌草甲素抗肿瘤机制进行系统综述,我们可了解到冬凌草可通过相关通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怪病多痰、久病多瘀,癌症属怪疾顽症,癌毒常与痰、瘀胶结。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长期已久,脏腑功能失调,水液停聚成痰,气血停滞成瘀。章永红教授在大量扶正药物中常会配伍活血化瘀药与化痰止咳平喘药,如木馒头、猫爪草等,在改善病人的痰瘀征象方面常获得显著疗效。虫类药物的应用历史悠久,是中医药的特色组成部分,章教授擅用虫类药物治疗肿瘤,临证时常选用1-2味虫类药攻邪解毒。所选100例处方中共使用71种中药,而全蝎的单味药使用频率高达68%。《灵枢·终始》篇曰:“久病者,邪气入深”,章教授认为癌症乃久病、重疾,毒邪深藏体内,植物类中药很少能够深入络脉,攻坚破积[9]。虫类药物为血肉有情之品,具动跃攻冲之性,活血化瘀、息风止痉效宏,尤善搜剔通络,攻除痼结之痰,但虫类药物大多有小毒,故临床用量不宜过大。
由于人体生命活动的延续与气血津液的化生赖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故中医将脾胃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强弱与人体健康与否息息相关。《素问》云:“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为逆,逆者死。”,张介宾亦明确提出“欲查病之进退吉凶者,但当以胃气为主”。由此可见,胃气虚弱,百病始生;胃气衰败,百药难医。章教授深谙此理,认为肺脾相关,肺脏功能失常,应从脾土而治,故治疗肺癌过程中将“保胃气”作为重要治疗原则[10]。一方面,肺为主气之枢,脾为生气之源,只有肺脾协同作用,扶正法才得以发挥功效;攻邪药物大多苦寒败胃,故“保胃气”尤为重要。另一方面,脾胃居中焦,主运化水液,水液之上下布散皆赖于脾胃转枢,若脾胃功能失常,水液在人体停聚,则易产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继而进一步加重痰凝、瘀血,肿瘤随之发生发展。章教授临证多选用六君子汤顾护脾胃,常用药物有党参、白术、黄芪、红芪、茯苓、薏苡仁等,其中又以参、术、芪为主[11],常用药物大多平和,可达到补益而不碍脾胃、攻邪而不伤脾胃之效。此次所选处方中生白术计89味次,炒白术计87味次,党参计87 味次,红芪计56味次,黄芪计21 味次,使用频率均≥20%,聚类分析结果中第四组药物“党参、芡实”亦皆入脾、胃经,虽病例数量不多,但可略窥见章教授健脾治肺、培土生金的治则。
中医治疗欲见显著疗效,不仅在于辨证论治的准确性,亦在于处方用药的剂量把握。肿瘤属本虚标实的疑难杂症,邪毒久积于体内,病机复杂,非重剂难以攻坚克难。章教授临证40余载,通过实践得出益气养阴药物用量宜大,肿瘤治疗方能效宏,若病重药轻,焉能克疾取胜。所选病历中补气药生白术加炒白术最大用量为120g,红芪加黄芪80g,党参40g;补阴药百合最大量50g,玉竹30g。
本研究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分析对章永红教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规律进行了挖掘研究,章永红教授在中医药治疗肺癌方面经验丰富,见解独到,认为治疗上应以扶正为主、攻毒为辅。章教授认为,肺癌多由于正气内虚,痰浊内聚,气滞血瘀,阻结于肺所致[10],中医药对于术后肺癌患者,可起到抑制体内癌细胞复发的作用;对于术后需放、化疗的患者,亦可起到改善毒副反应、提高患者耐受程度的疗效。章教授临证时运用益气扶正、攻毒散结之法在治疗肺癌、乳腺癌、肠癌等恶性肿瘤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