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秀佳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35000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本节课的要求为: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这个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读图,能够从地图中指出具体区域范围,并且可以归纳总结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建立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2.“用事例说明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此目标强调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正确认识自然与社会相互影响的关系,形成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青藏地区”是湘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域差异》第三节的部分内容,是中国区域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青藏地区”是中国区域地理四大分区中的第四个分区,前三个区域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本节是对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巩固,为下一章分析更为具体区域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要素打下了基础。本节主要内容有:青藏地区的位置与范围、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四个部分,充分体现了地理的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对地理学习方法进行梳理,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从学生心理特征来看,八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方面发展较快,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将同伴的意见看得很重,在情感方面可以进行自我教育。从已有的知识水平上看,八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对区域地理学习的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为本节课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课多采用视频、图片教学,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尽量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知识与技能】
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说出其范围;
2.归纳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理清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
3.举例说明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培养地理读图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和活动探究等方式,提高协作能力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欣赏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体会世界之美好;
2.通过了解青藏铁路的修建过程,知道自然与人类相互影响的具体案例,树立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学会如何正确对待自然,提高环保意识。
本节课采用了讲授法、合作探究法、读图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
1.青藏地区主要的自然环境特征;
2.青藏地区主要农作物、主要农业区和主要畜种。
青藏地区地形、气候、水源、植被和生物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创设情境】2020年11月,一段只有10秒的微笑视频在全网引发了热议,视频的主人公是藏族小伙丁真。丁真凭借着兼具野性和纯真的脸收获了一大批粉丝,他们亲切地称呼丁真为“甜野男孩”。随着丁真的走红,网络上掀起一场“抢夺丁真”的大战。生于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的丁真却被很多网友误认为是西藏人,于是丁真的走红不仅给家乡四川做了宣传,还给西藏带来了巨大的热度。
【教师提问】丁真生活在四川省,为什么大多数网友都认为丁真是西藏人?可以从两地所处地形区考虑。
【学生活动】从中国行政区划图中找到四川省甘孜州理塘县,结合中国地形图分析甘孜州与西藏自治州所处的地形区是否一致。
【设计意图】以时事热点为主题创设情境,拉近了学生与青藏地区的心理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也能引发学生从地理角度思考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环节1: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过渡】通过刚才的读图,已经知道了甘孜州和西藏自治州都在青藏高原范围之内,那么青藏高原的范围究竟有多大呢?该怎么描述其范围?其中包含的省区有哪些?
【学生活动】观察中国分层设色地形图,确定青藏地区的范围和包括的省区。
【教师总结】青藏地区的范围为:横断山脉以西,阿尔金山-昆仑山-祁连山以南,喜马拉雅山以北。包括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西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中国地形图,让学生自己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读图能力。
环节2: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过渡】明确了丁真家乡的地理位置,接下来一起通过丁真为家乡理塘拍的一个旅游宣传短片来走进丁真的世界。同学们一边观看短片,一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视频中出现了哪些自然景观?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自然景观?
【学生活动】找出视频中的雪山、草原、河流、湖泊等自然景观,分析其形成原因:雪山:海拔高、高寒气候;河湖众多:海拔高,气候寒冷导致青藏地区多冰川,冰川融化成为了许多河流的源头,众多河流形成了湖泊、草原,高寒气候、降水稀少。
【设计意图】宣传片《丁真的世界》中包含了几乎所有的青藏地区的特色自然环境,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青藏地区地自然环境,通过现象探寻其中的地理本质。
【教师活动】展示青藏地区分层设色地形图、甘孜州气温降水量图、青藏地区河湖分布图和植被类型分布图等,从地形、气候、河湖、植被四个方面验证学生提出的有关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假设是否正确,并说明各个地理要素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活动】读图,验证之前的猜想是否正确,并通过老师的讲解,找出自然地理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画出他们的关系图为:
图1 青藏地区自然地理要素关系图
【设计意图】通过读各个地理图表,建立起对青藏地区更科学的认识,在学生思考成果基础上进行补充,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环节3: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过渡】视频除了为我们展示了丁真居住地的自然风光,还有丁真的日常生活。从视频中可以看出,青藏地区的居民生活和我们有着很大的差别,这些差异是由于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造成的。同学们可以通过视频归纳青藏地区的高寒气候给丁真带来了什么影响吗?
【学生活动】从环境对丁真的外貌塑造、穿着、食物、居住、交通影响五个方面进行讨论。丁真的外形特征:皮肤黑——丁真生活在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大气比较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直射导致皮肤变黑;有高原红——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且冬季寒冷,极易造成脸部冻伤,在毛细血管内形成淤血,产生“高原红”现象;鼻梁高,鼻孔大——高寒地区氧气稀薄,为了获得更多的氧气。穿着:身着藏袍——为了御寒会选择较为厚实的布料,但由于昼夜温差大,将袖口设计成可以单独拆下的款式以便于正午炎热时脱下一只或全部两只袖子散热。食物:糌粑、酥油茶、青稞酒、风干的牛羊肉和奶制品等。居住:藏族碉房、帐房等,具有防寒、防风、防震等特点。交通:草原辽阔,多以马、牦牛为交通工具。
【教师活动】展示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区的农业、畜牧业分布图。根据图形判断青藏高原高寒气候区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何分布在该地?主要农作物是什么?主要牲畜有哪些?
【学生活动】读图,找到高寒气候区的农业主要分布于河谷地区,分析原因:(1)河谷地区地势较低,气温相对较高;(2)光照强,昼夜温差大;(3)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耕地集中;(4)灌溉便利。主要农作物为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等,主要牲畜有牦牛、藏绵羊和藏山羊。
【教师总结】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影响的联系用思维导图表示出来:
图2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视频中丁真的外貌及生活点滴将其与地理环境一一对应,更直观地反映出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创建思维导图能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更系统地理解知识。
环节4:青藏铁路的修建
【过渡】观赏完甘孜州的美丽风光与丁真无拘无束的日常生活后,同学们是否也对神秘的青藏地区充满了向往呢?如果同学们去青藏地区旅游,可以采取什么样的交通方式呢?根据青藏地区交通运输方式图,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学生活动】选择自己想要的交通运输方式,说出了选择的原因:选择航空运输因为快速,选择铁路运输因为沿途风景好,选择公路运输因为行程自由。
【设计意图】将情境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而非单纯地导入,让学生更有代入感,设计问题简单、开放,有利于学生畅所欲言,增强课堂参与感。选择理想的交通方式也为后面讲述青藏铁路修建做了铺垫,衔接自然。
【教师讲解】通过同学们的不同选择可以知道前往青藏地区的方式多种多样,交通较为便捷,但是在很多年前,想要去青藏地区是非常困难的,直到青藏铁路的修建才让人们有了更多样化地进入青藏高原的方式。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铁路。在修建时,除了要面对海拔高、温度低的问题外,冻土问题也严重阻碍着铁路的修建。冻土是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青藏高原海拔高、温度低,于是形成了冻土。冻土具有流变性,因此修筑青藏铁路时,面临着冻胀和融沉的危险。随着气候变暖,冻土在不断退化。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技术人员在设计工程时先清除掉不稳定的冻土,再在铁路周围安装“热棒”,给铁路周围降温,保护冻土。解决了冻土问题后,对于施工人员来说,还面临着缺氧问题。但是他们忍受着长久的寒冷和缺氧带来的身体不适,辛勤工作,最终为国家开辟出了一条“天路”。青藏铁路在设计时还很注重环境保护,为了不阻碍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迁徙专门建造了清水河大桥、楚玛尔河大桥等33处野生动物通道。
【学生活动】观看青藏高原修筑过程的视频,结合教师讲解,体会改造自然的不易。
【设计意图】青藏铁路的修建案例让学生认识到改造自然所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协调观;修建铁路采取的环保措施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促进人地协调观的培养。
为了让青藏地区的居民拥有更好的生活,除了旅游业,工业、农业等都必须发展,但是青藏地区高寒的环境导致了该区域生态极其脆弱,无论发展什么,怎样发展,都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
1.如果你准备去青藏地区旅游,需要携带哪些物品?请制作一份青藏地区旅游前的装备采购计划。
2.如果你旅行结束后,准备向朋友们分享旅行的所见所闻。请你从青藏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藏民生活等方面写一封介绍信,让朋友们更加了解青藏地区。
【设计意图】1.通过模拟旅游活动,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深刻地认识到不同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通过撰写旅行游记的形式,回顾青藏地区的特点,巩固本节知识要点,加深学生对青藏地区的印象,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